2015 年版“独角兽俱乐部”评估报告:从十亿美元级别公司中学习

TechCrunch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者简介:Aileen Lee 是 Cowboy Ventures 的创始人,该投资是一个种子轮基金,支持创业者通过软件重新发明其工作和个人生活。

自从我们开始撰写上世纪最成功的,起源于美国的,由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企业相关原创分析稿件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

就像我们在我们原创稿件中说的那样——很多创业者和支持他们的风险投资者,试图构建一个巨大而具有冲击力的企业,它的估值最好有十亿美元或者更多。我们叫这样的公司为“独角兽”,因为它们达成此巨大成就的努力看来是如此艰难,以至于都不科学了。

用十亿美元作为一个分界线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历史上看,顶级投资机构都从他们对一两家超大型创业公司的投资中获得主要回报(而不是多个项目开花)。而且随着大多数传统型基金在尺寸上的增长,它们需要更大的“退出”行为来获得不陪本的回报(我们 Cowboy Ventures 倒是特例,因为我们设计之初就是个小团队,尽管我们当然求之不得要投独角兽型企业)。

例如,为了让 4 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在初始阶段的投入获得回报,这大概意味着拥有两个不同的估值 10 亿美元的大企业退出时候的 20%股份,或者一个估值 20 亿美元的企业在被收购或者上市当时的 20%股份。

这类消息披露和条款引发了比预期更多的注意。这是一个巧妙的惊喜——这是针对特殊情况的特殊发言,而且我们对它并非传统商业术语这一点心仪不已。

对有些人来说,现在说什么“独角兽类公司”甚至是一种既恼人又多少改变了科技公司估值的行为。有鉴于此,我们要强调两点:

第一,我们的计划使用估值作为一个过滤器(我们承认这样的过滤器有缺陷),来确定我们这个时代扩张速度最快的科技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学习,而不是做榜单。这也不是鼓励企业在他们纸面的估值方面做手脚,如果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估值就将快速下跌。

第二,就像之前标注过的一样,今天的传统投资机构都是规模庞大,不得不用独角兽退出让投资获得回报。有些投资者可能会抱怨创业者都渴望“独角兽级别的估值”。但是坦诚的讲,更多的投资人也需要这种估值,而且它们正在支持这类企业大量的融资。(一会详细展开。)

所以有了一个重要的警告在前——就是我们的数据都来源于公开可查询的信息源,这是一个时代的快照(当然会具有某些限制),我们针对更新级别的公司的学习和重新巩固印象,现在来做一个总结:

我们更新的分析总结

1) 我们找到了 84 家总部设在美国的企业是属于我们所谓的“独角兽俱乐部”,跟我们上一次发布报告相比增长了吓人的 115%。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纸面独角兽”增多了——尚未产生“流动性活动”的私有企业,因为信息披露不完备而无法查证。但是,这些公司仍然是超级罕见;我们的榜单上的 84 家企业,只占到所有由风险投资支持的消费者和企业级科技创业公司总数的 0.14%。

2) 平均来看,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诞生 8 个独角兽(针对 2003-2013 年代每年 4 个而言)。在 2005-2015 这十年并未出现一个“超级独角兽”(估值在 1000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但是已经有 9 个“大独角兽”(100 亿美元以上估值的企业),跟我们上一个帖子相比增长了 9 倍。

3) 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占据了榜单当中的绝大多数;更多公司和更高的每公司平均估值。它们吸引了一大笔私募基金。

4) 面向企业的公司数量更少,而且吸引的私募资金更少;不断增长的企业融资减少了投资它们的私募资金的回报。

5) 在商业模式方面,电商企业占据我们名单的主流,但是其“投资回报效率”偏低;企业和受众类公司在我们名单的市场份额减少,而软件即服务类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显著增长。我们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门类:物联网/消费电子。

6) 投资这类企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其中 39%已经“退出”的企业而言,平均要花 7 年时间才能等来它们的“流动性事件”;这还不包括剩下的 61%在榜单上的企业依然保持私有。“私有独角兽”的投资回报效率出奇的低,这会显著影响创始人、投资者和员工的未来回报。

7) 硅谷“老人”们可要当心了: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对科技敏感的,30 多岁的,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联合创始人的团队在历史上都获得了更多的成功。20 多岁的创业者和成功转型者都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衡量他们企业长期成败的专职 CEO。

8) 旧金山在湾区最有价值的科技企业分布地点排行中高居榜首;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的崛起也值得注意。

9) 在创造今日高估值科技企业的过程中,移民充分建功立业。我们很感兴趣要是获得工作签证不像现在这么容易的话,还有多少高估值企业会胎死腹中。

10) 顶端人群多样性依然太过缺乏。绝大多数从业者均为男性,在种族和其他代表性不强的族群中,我们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

一些更深的探索和附加发现

1) 欢迎来到只为占最顶端 0.14%的 84 名会员而准备的独角兽俱乐部!

(如不能正常查看上述互动图表 请在新页打开 )

我们对研究对象的确切定义是:2005 年开始至今,总部在美国的,由投资支持的软件和互联网指向的企业当中,由公募或私募投资者给出超过 10 亿美元估值的企业。*1 这样的企业一共有 84 家,跟我们就在 1 年半以前做的分析相比增长了 115%。

以上企业的总计估值达到了 3270 亿美元——这是我们上一次分析的 2.4 倍(我们必须排除 Facebook,它一家的估值就占了我们上一份名单总值的一半)。

是企业的数量,而不是它们单独的估值,让总数有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名单当中的企业每家平均估值为 39 亿美元,跟上次统计相比只有大约 8%的增长。

而且正是所谓“纸面独角兽”的数量导致总体估值的大幅增长。私有企业在最新名单的占比为 61%,上一次则为 36%,它们平均每家估值 37 亿美元,总计则有 1880 亿美元估值。

为何现在跟 2013 年相比有如此多的“独角兽”类企业涌现?我想到几点:

a) 好产品比以往更容易被用户看到和接受。这多亏了庞大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来更快的进行口碑传播。这驱动了激动人心的多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增长,使用和签约数字 ( 请看安德森·霍洛维茨对基本原理的强力讲解幻灯片 )。

b) 根据品牌,规模和/或网络效应崛起的赢家通吃的市场正在占据主流,而且具有威胁性的,不断成长的现金流战争驱动投资者“FOMO”,想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自己从市场头名选手那里分一杯羹( 关于这一点,请看 Bill Gurley 的独特解释 )。

c) 竞争性中晚期投资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不同来源——晚期基金,更早参与的公募投资者,以及全球战略家。这些投资人通常只花很小一笔钱,这带给他们相对传统投资者而言更多的回报障碍;而且他们通常接受下行保护作为自己投资的一部分,这并不反映在估值中( 这方面请看 Fenwick 对此趋势的绝妙分析 )。

d) 股票市场乐观情绪的传导:纳斯达克指数自我们上次分析到现在上涨了 32%。

e) 乐观的私募市场为所谓“纸面独角兽”提供了庇护之所:当公司处于私有状态时,创业者可以跟投资者分享他们更多的未来梦想;报告更少的异常情况;股票非流通,带来估值的短期改变。这些因素和上面讲过的原因相结合,带来了私有化公司对上市公司估值重大的“加倍摊薄”(私有企业因为用户数,营收,会计准则,增长率方面的多倍统计而获得更多估值),这方面的分析可以看 《华尔街日报》 ;
The Verge ; Josh Kopelman ; Thomas Tunguz ; CB Insights ;  Deepak Ravchanran 的说法。

不过,就算私有企业有偏颇之处,建造这样的私有企业同样是难于上青天,并且成功者凤毛麟角。如果说过去十年有 6 万家软件和互联网公司成立 *2,这意味着其中只有 0.14%成为“独角兽”——或曰每 714 家企业里就有一家。构建,为之工作或者支持一家这样企业的发展还不如在世界杯获得一个进球容易;但是,比起死于鲨鱼袭击的概率还是稍大一点的——所以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入这样的事业中,感觉也许还不错。

2) 平均来看,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诞生 8 个独角兽(针对 2003-2013 年代每年 4 个而言)。在 2005-2015 这十年并未出现一个“超级独角兽”(估值在 1000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但是已经有 9 个“大独角兽”(100 亿美元以上估值的企业),跟我们上一个帖子相比增长了 9 倍。

unicorn-companies-year1

开启一个独角兽之旅的最好年份是 2007 年(我们榜单中有 27%企业始创于那一年)和 2009 年(18%)。在那两个年份,45%的上榜企业始创。

在 2007 年和 2009 年发生了什么?2007——苹果 iPhone 发售。到该年年底,1930 年代大萧条至今最坏的一次经济危机开始萌芽;2009——Android 诞生没多久;经济危机见底,美国三大股指到达 10 年最低点,即将探底回升。

开始一家独角兽公司的最佳时机是:a) 新技术平台发布伊始;b) 在一个长期的股票市场下行期间。因为经济萧条,没什么好工作可以选,这逼迫天才们出来创业,因此伟大的创新开始萌芽。

需要记住的是,有些企业在我们的榜单中是相当年轻的,包括 Illumio, Oscar Health 和 Zenefits, 它们都是成立至今不足 3 年。伟大的产品和全球化发展,移动市场的叠加作用可能会加快大规模应用的步伐,也相应的加快某些公司“独角兽化”的进度。同样,如果产品不是超级吸引用户,并且无法给用户带来长期的效益,其制造商也可能迎来效益的快速下滑。

就像我们之前写过的一样,每一个主要的技术革新都会催生一个或者更多的“超级独角兽”——随时间推移,这类公司的估值会超过 1000 亿美元。

21 世纪头一个十年的“超级独角兽”无疑是 Facebook,它的估值戏剧性的增长——它现在估值 2470 亿美元,跟 2013 年统计时候相比上涨了 102%。现在它已经超过了我们上一份榜单所有其他企业的估值之和,也超过了我们现在名单中消费者向企业的估值之和(当然,Facebook 也不再是一家“创业公司”,不符合我们上榜条件了。它现在毕竟已经 11 岁了)。

现在有 9 只“大独角兽”(我们行话是指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公司),跟上次统计相比增长 3 倍。需要注意的是,9 个里有 5 个是移动企业(Uber, Twitter, WhatsApp, SnapChat, Pinterest)。

历史启示我们,20 世纪第二个十年将会出现 1-2 个超级独角兽,反应这一十年的最主要革新——移动互联网。不管是哪一家公司代表这一关键创新(会是 Uber 吗?),这都会继续加快过去几个十年诞生的超级独角兽的估值上涨,比如 Facebook、Google亚马逊

3) 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占据了榜单当中的绝大多数;更多公司和更高的每公司平均估值。它们吸引了一大笔私募基金。

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其主体客户由消费者构成)占据了我们名单中总体估值的 72%(上一次是 60%),而且包括本次名单企业总数的 55%。这类企业平均每家估值达到 51 亿美元。

在最上面 10 大估值最高的公司中有 8 个是面向消费者的公司;比起面向企业的公司,它们似乎更容易冲上顶峰。

私募资金对其估值占投资额的倍数已经由上次分析的 11 倍变为目前的 9 倍(这是中值)。其中,本次调查时面向消费者公司的倍数仍为 11 倍(排除了超过 100 倍的怪物,例如 WhatsApp, FitBit 和 YouTube)。

当创业者开启了目标是超级成功企业的公司之后,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多少轮的股权稀释;或者多少美元的清算优先权可能会加入后续条款(Heidi Roizen 为此撰写了一篇绝佳的文章)。

要点是:我们名单中的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平均会在 6 轮私募融资中获得 5.35 亿美元融资(E 轮以上),我们上次分析还是获得 3.48 亿美元,增长了 54%。有 7 家公司每家都获得了 10 亿美元以上的融资。

以下是一些效果非常棒的面向消费者的公司的最终退出(退出时估值的增长倍数)(其中超过半数是以被收购做结):WhatsApp (325x!), YouTube (144x), Fitbit (132x), Zillow (48x), 以及 Nest (40x)

相反,有 20%我们统计的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估值小于获得融资额的 4 倍:Evernote, FanDuel, Gilt Groupe, Groupon, JustFab, Lyft, SoFi, Tango, 还有 Zynga

4) 面向企业的公司数量更少,而且吸引的私募资金更少;不断增长的企业融资减少了投资它们的私募资金的回报。

平均而言,面向企业的公司(也即其主要客户是商业企业)估值 25 亿美元,还不到面向消费者的公司的一半。

本次面向企业的公司获得的融资额大幅上升,平均每家获得 2.47 亿美元,比上次统计时上涨了 79%。正因如此,平均每家公司的估值和融资额之比显著削减:从上次的 26 倍减到现在的 7.6 倍(中值)。

一些退出时表现抢眼的面向企业的公司名单如下(老规矩,后面还是回报率):Veeva, Workday, and Softlayer (分别为 926x!, 87x, 67x)

相反,有 18%面向企业的公司最近一次估值小于融资额的 4 倍:AppNexus, Automattic, Box, Cloudera, Lookout, MagicLeap and Simplivity。

5) 在商业模式方面,电商企业占据我们名单的主流,但是其“投资回报效率”偏低;企业和受众类公司在我们名单的市场份额减少,而软件即服务类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显著增长。我们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门类:物联网/消费电子。

(如不能正常查看上述互动图表 请在新页打开 )

电商类公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消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也包括类似 Uber 和 Airbnb 的公司)继续贡献了最多的估值(36%);他们获得的私募融资额也是最高(6.83 亿美元!),估值比融资额的倍数也是最低(平均 8 倍)。这有可能是因为针对其它门类而言,这一行业的员工数上升,市场营销费用增加,利润率低,可比较的已上市公司回报率低,导致私募估值更低。

受众类公司(Audience companies)(产品免费使用,通过广告或者引导消费赚钱)在名单中获得估值第二高的名次;在名单中有 17%企业属于这一类,上次是 28%,有所下降;它们获得了 3.52 亿美元的融资;资本对其估值平均约为融资额的 16 倍。

企业软件公司(商业用户为大规模软件部署付费,通常是云端“按需部署”;或者是软硬件搭售的)平均获得 2.68 亿美元的融资,在我们名单中的份额从 26%下降到 17%;它们获得总估值的 12%,估值平均约为融资额的 17 倍。

软件即服务类公司(SaaS)(云端软件,通常采取“免费+增值”或者按月付费模式)在我们名单上由 18%增加到 31%,占据名单总估值的 20%。它们也在我们名单中融资效率最高的行列,获得 2.67 亿美元融资,估值平均约为融资额的 18 倍(除了 Veeva 以外)。

我们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门类:物联网/消费电子,这是消费者为实体产品付费的品类。有 5 家公司,占 6%;平均获得 2.66 亿美元融资,估值平均约为融资额的 18 倍。

重要附记——我们名单中 32%的公司具有广域或局域网络效应,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用户和参与者越多,估值就越高。

6) 投资这类企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其中 39%已经“退出”的企业而言,平均要花 7 年时间才能等来它们的“流动性事件”;这还不包括剩下的 61%在榜单上的企业依然保持私有。“私有独角兽”的投资回报效率出奇的低,这会显著影响创始人、投资者和员工的未来回报。

很多创业者开启创业旅程的时候可能不会同时意识到,前方的旅程更多的像是一场超长的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平均来说,对于我们名单上 33 家企业,他们要花 6.7 年才能够上市或者被收购(排除那些在创建两年之内就退出的公司——我们要恭喜一下 Instagram, OculusVR, YouTube 这些公司,你们是杰出当中的杰出者),跟消费者面向的公司相比,面向企业的公司可能会用多一年的时间到达这个“流动性事件”。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超过了非常多的传统投资的回报周期。

只有 19 家在名单上的公司上市了,这占到总目录当中的 23%。平均的公开市场估值是 89 亿美元。这些公司基本上会在获得六轮私有融资之后上市(平均每家获得资金 3.29 亿美元),估值与投资相比增加 20 倍。(要排除 Veeva 和 Fitbit 两家公司)

有 14 家公司已经被收购了,这占到总目录当中的 17%。被收购之后,相比上市,公司估值会相对低一点。平均每家公司有 15 亿美元,这会带来约为私有资本大约 1.02 亿美元投资额 26 倍的估值(要排除 WhatsApp 和 YouTube 两家公司)。

今天对于私有企业的估值溢价,和上市公司按季度信息披露的压力不断增长,都导致持续保持私有化很显然是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更加中意的选项。在我们名单中有 51 家公司继续保持私有化,他们已经在平均六轮以上的融资当中获得 5.16 亿美元,跟我们上一次分析的时候的 254 亿美元相比,发生了令人震惊的 103%的增长。(我们要从上下文考虑——在那些“美好的旧时光”,亚马逊在上市之前只是获得 800 万美元,而谷歌只是获得 2600 万美元。)

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这类持续保持私有化的企业而言,估值和私募资金额的增长倍数平均只有 8 倍,除非这些企业在退出的时候,远远的超过了他们本来的估值;创始人投资人和员工所获得的“流动性”有可能会比历史创造的利润更低一点。

这些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在过去几年当中,看一看私营公司筹得的资金额就会发现,大多数都是在获得融资之后,还可以继续支撑企业有 2 到 4 年更多的时间。如果融资轮数在未来不再增加的话,这些公司有可能会寻求公开上市,或者被收购。有一些情况可能会证明这些战略奏效,其退出是“梦幻般的”;其他一些公司有可能会对投资者履约行使清算优先权,对于创业者和雇员来说是消极的影响。剩下的一些将会在“上市只是新一轮融资的开始”格言之下苦撑,这将会导致超过一半的我们名单上的公司上市,或者可能更惨的是,有些会倒在黎明之前,变成“独角兽尸体”。

私营企业在退出时候的融资倍数减少,同样反射出资本性质的改变。在 10 年前,最佳投资者获得表扬的标志是,为他们 1500 万美元的投资获得 20 倍的回报,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 3 亿美元。更多的投资者和他们现在的 LP 会选择中后期投资,这样可能会减少他们的风险。他们只是希望把他们 5000 万美元的投资获得 6 倍的回报,最终获得 3 亿美元。

7) 硅谷“老人”们可要当心了: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对科技敏感的,30 多岁的,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联合创始人的团队在历史上都获得了更多的成功。20 多岁的创业者和成功转型者都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衡量他们企业长期成败的专职 CEO。

在我们分组当中的公司,一般来说并不是由缺乏经验的高中辍学生构成。创业者的平均年龄是 34 岁,跟我们上一次统计的一样,而面向受众的公司创始人大约是 30 岁左右,电商是 32 岁,SaaS 是 35 岁,消费电子和物联网行业的创始人是 36 岁,企业级客户的创始人是 39 岁。

注意:我们其中 10 家最具价值的消费者公司的创始人年龄平均是 29 岁——这是指他们创建这家公司时候的年龄。同时有一系列的年轻创始人(在创业时小于 25 岁)在我们的名单当中:Airbnb, Automattic, Box, DropBox, Lyft, Snapchat, Tumblr。但是其中最具价值的两家面向企业公司的创始人,平均是 45 岁才开始创业的。

团队力量的胜利:在公司名单当中,占到超级多数 (86%) 的具有联合创始人,平均有 2.6 个。85%的联合创始人在创业之前一起上学,工作或者曾经是舍友。他们绝大多数曾经在一起工作过。

如果你第一次创业没有成功的话……那很正常。76%的公司创始人曾经有过创业,或者是连续创业记录。

只有 12 家公司有单一的创始人,而这些公司都不在我们名单当中前 15 位。并不像在上一次调查当中所做的那样,当时全部的 4 位单独创始人公司都最终获得退出,现在只有其中两家公司 (New Relic 和 Tumblr) 具有成功退出的经历。

其中占绝对多数的 92%的公司,是有一个技术方面的合伙人的。90%具有一位在科技公司有从业经验的联合创始人。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非常罕见的情况是,让之前从未踏足科技领域的人来担任创始人。少数一些创始人不具有在科技公司工作经验的,是大型的指向消费者的公司,比如 Beats Electronics 和 Warby Parker。

教育看起来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在我们名单当中大约有一半的公司是,受到高等教育的联合创始人,他们会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学校 *3 当中攻读研究生学位。但是还有 19%创始人拥有从大学辍学的经历。

绝大多数创始的 CEO 都是在创业旅途当中从一而终,74%的公司仍然由他们掌控,或者是上市或退出后依然由 CEO 领导公司。这意味着这个创始人经历了这家公司的一切,从创业过程的种子阶段,到经历多轮融资,领导团队的变更,团队成员可能多达成百上千人,经历大量的全球扩张:在过去 10 年当中建造了最成功的公司。

26%的公司经历了 CEO 变更,在上一次统计当中这个数字是 31%。企业级客户的公司在变换 CEO 方面的频率更高,有 32%的企业级公司有变更 CEO,同样做的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只有 22%。

83%的公司在他们原来的产品方向上继续努力,只有 17%显著的对产品进行了重大转型。

面向消费者的公司相比面向企业的公司而言,是更愿意转型的。在我们上次的分析当中,只有 4 家公司(占到总数 10%)从原来的产品方向当中转型,而所有的都是消费类公司。这种“转型俱乐部”现在已经加入了一部分企业公司如 Slack 和 MongoDB,而面向消费者的公司有 FanDuel, Lyft, Nextdoor, Wish 和 Twitch.

8) 旧金山在湾区最有价值的科技企业分布地点排行中高居榜首;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的崛起也值得注意。

在我们的公司名单当中,旧金山是 40%企业的所在地——上一个统计当中这个比例是 38%。旧金山半岛是 23%企业的所在地,东部湾区占到 4%。所以湾区总共占了 67%(上次是 69%)。

纽约这个大苹果在地理方面是第二重要的,是 12 家公司的所在地,占到总名单当中的 14%,之前是 8%。

洛杉矶现在在名单当中有 6 家将其设为总部所在地:Snapchat, Beats Electronics, OculusVR, TrueCar, JustFab, the Honest Company.

其他是波士顿,奥斯汀和西雅图,分别是 3, 2 和 2 家公司的所在地。

9) 在创造今日高估值科技企业的过程中,移民充分建功立业。我们很感兴趣要是获得工作签证不像现在这么容易的话,还有多少高估值企业会胎死腹中。

根据我们能够检测的信息,在我们名单当中大约 50%的公司,有至少一个联合创始人出生在其他国家。他们做出了令人显著的骄傲业绩,他们可以说另外一种不同语言,在异域他乡的学校度过童年,最终他们在美国创造了数以 10 亿美元计的价值。我们对于这些创始人以及或者他们的家庭充满感激。他们知道如何进入我们的国家,并且在这里工作。而且,我们感兴趣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更简单的获得工作签证,凭借他们出色的技术和创业技能,那么会有多少新的工作和新的价值创造出来?

(如果你还对此抱有疑虑的话,那么创业者最通常来自的国家都是以 I 打头的,包括印度、伊朗、爱尔兰和以色列,也包括我们非常棒的邻居加拿大。)

10) 顶端人群多样性依然太过缺乏。绝大多数从业者均为男性,在种族和其他代表性不强的族群中,我们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

在我们的上一份名单当中,没有女性的 CEO。所以今天的名单当中,有两位女性创业者加入,让我们欢迎她们;而且有 10%的公司有女性联合创始人,上一次是 5%——CloudFlare, EventBrite, FanDuel, Gilt Groupe, Houzz, NextDoor, Kabam, The Honest Company。所以尽管拥有 2.4%的女性 CEO 数量实在太少,不值得我们为此庆祝,这仍然是从 0 到 1 的难得的转变。

从对于公众可知的信息非常难以判断,但是我们估计,大约在独角兽公司当中 30%的公司,在领导团队当中没有女性。绝大多数的女性高层——我们可以辨认的——是首席财务官,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销售和营销官的职位。我们只能找到一两家公司在工程方面有女性高管,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成就梦想的机会。另外 Kudos to Gilt Groupe, Lending Club, New Relic, ZenDesk 这几家公司在我们的名单当中,可能是性别差异最大的团队。

根据我们能够辨认的情况来看,大约 70%我们名单当中的公司,在董事会层面是没有性别多样性的。这不仅是对女性的机遇,也散布了来自最顶层的重要信息。我们不会把这些在高管或者董事会当中没有女性的公司名单披露,但是它们确实存在。而且我们希望它们会在吸引女性高层方面多花一点心思,这将带来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类似 Sukhinder Singh Cassidy 的 BoardList,可能会帮助这些董事会辨别哪些候选人更好。

注意:我们不会在本报告当中跟踪所谓种族或者少数民族多样性的信息。在未来的分析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涉及到这方面,因为它也很重要。

decacorn2

所以以上这些统计数据都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本次调查当中,得到的最具冲击力的直接结论,是所谓“纸面独角兽”的增长,以及它们在投资回报效率方面的超级低下。当我们相信某些生长是因为梦幻般的市场基础,很大情况下,公开上市交易时的低市盈率,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加上私募资本涌入增长,同时导致了这些公司要迅速的膨胀,而同时也推高了公开上市公司的估值。

因为很多投资者具有优先股的保护,而且很多创业者在随后的几轮融资当中都被挤下了台,所以“纸面独角兽”公司如果上市或者被收购的话,那么在退出和今天的私有市场股价之间,如果存在一个消极的鸿沟的话,非创始人的员工,有可能会是受伤最大和失望最大的人。

(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当一个独角兽是一件很酷的事。你知道对于创业者,员工和投资人来说,什么是真正酷的事情?要让资本获得 20 倍以上的增值,同时赢得一个令人惊叹的退出。)

同样,根据我们上次分析到现在,有一些可以持续吸取的经验。这些公司大批量的由联合创始团队所创建,创始人都具有清晰的产品视角,共同工作的历史,在科技公司工作的经验,创业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团队当中有一个技术方面的创始人。在团队当中和董事会当中,引入不同性别有机会提升效益和扩展企业文化。

而且,他们是由专心的领导人所创建,他们走在将自己的业务持续 10 年或更长时间的路上,创始人们开始一个充满荆棘的梦想,接下来发展能力,领导数以百计的产品出货,经历巅峰和低谷时刻,连续轮数的融资,以及数千名员工的加入,坚固了他们团队、投资人和董事会的信仰,这一切看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这的确值得大书特书;整个分析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创业者和团队的一曲赞歌,他们拉开了距离,达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所以我们将会继续向以上 84 家公司脱帽致敬,这些公司向数以百万计的客户带来了梦幻般的产品,在融资方面战功卓著,招募和维持了团队成员,是我们所知目前最好的就业环境。

他们是独角兽俱乐部当中幸运的、天才的和勤奋的少数,而且我们想要从他们,和更多他们未来的同伴们身上学习。

我们非常感谢帮助我们达成本次报告的 Cowboy crew —— Joanne Yuan , Noah Lichtenstein , Michelle McHargue  和  Athena Chavarria ;同时还有 Silicon Valley Insights 帮助我们为数据库建立基础。

*注释

1 我们的数据是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公司官方网站,CrunchBase 企业数据库,LinkedIn,维基百科和公开市场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这是建立在 2015 年 7 月 16 日的快照上,以及目前的市场条件定位——在 2013 年“非常火热”而现在可能是“持续低迷”。为了强调这一点,我们的数据集仅仅包括了公司所在地是美国,由投资者所支持的软件和互联网指向的公司。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高估值的一些公司并不包含在我们的分析当中:SolarCity, 特斯拉, Theranos, SpaceX, FlipKart, 小米, SuperCell, Arista Networks 以及 Shutterstock。

2 指出接下来可能具有成为独角兽潜力的公司是困难的。NVCA 宣称有超过 21000 家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在 2005 年开始获得了投资,Mattermark 说是 24000 家,CVR 说每年获得天使轮融资的公司都有 2 万家。所以我们假定有总计 6 万家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过去 10 年当中获得了融资。

3 我们对于美国前 10 名学校的定义来自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统计。

我们希望提及从数据集当中“毕业”的公司的更多信息。

可能会回避的公司:在我们的分析当中已经超出了创业公司的年龄的有 Facebook, LinkedIn, ServiceNow, Splunk, Palantir, Fireeye, Yelp, Tableau Software, Hulu, Kayak。

因为本分析数据是选择截至 2012 年 12 月的公司,我们可能会错过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公司,还有在过去 1.5 年之间加入,但是接下来“超龄”的公司——Demandware, GrubHub, Indeed, Mandiant, Trulia。

一小部分我们正在跟踪的公司,在发布上份报告之后,他们的市值下降到了 10 亿美元以下——Castlight Health, Fab.com, OnDeck, RocketFuel 和 Whaleshark Media.

翻译:dio

原文: Welcome To The Unicorn Club, 2015: Learning From Billion-Dollar Companies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