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图片来源:摩拜官网)

滴滴和 Uber 的余温尚未消退,摩拜和 ofo 的兴起让共享经济又再火了一把。目前,这两家公司均已收获数目可观的 C 融资,自行车共享服务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全新风口。身处同一片市场,两者的交锋势必会越来越激烈,只是谁能笑到最后呢?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图像来源: LinkedIn

屡获资本青睐,「最后一公里」市场前景广阔?

不论是摩拜还是 ofo ,两者聚焦的都是「最后一公里」问题,所针对的都是步行较远、打车却又不方便或者不划算的出行需求。自行车租用的概念早已不新鲜,摩拜和 ofo 的创新之处在于摒弃了传统的固定车桩,真正实现了「随借随还」的使用效果。

由艾媒咨询发布的《 2016 年中国单车租赁 市场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单车租赁市场的当前规模约为 0.54 亿元, 用户 数量达 425.16 万人。预计到 2019 年,单车租赁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上升至 1.63 亿元,届时用户规模将达 1026.15 万人。由此看来,摩拜和 ofo 所布局的是一片前景广阔的细分市场。

早于今年 9 月底,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金额高达 1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和腾讯公司等。无独有偶, ofo 也于 10 月份宣布完成了 1.3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小米和滴滴公司均参与了投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摩拜和 ofo 背后盘踞着几大势力,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滴滴和腾讯公司的加入。滴滴投资 ofo 更看重的似乎是二者在业务上的互补性, ofo 可以很好地填补前者的业务缺口,同时也可以享受滴滴带来的流量导入和补贴,甚至有可能被整合进滴滴客户端。

有趣的是,身为滴滴投资方的腾讯这一次却选择了摩拜单车。有了腾讯的加入,相信摩拜今后将从前者众多的优质资源中直接获益,包括 QQ 和微信的流量导入和资源整合。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 数据 来源:极光数据研究院)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广受追捧,但这两家公司的市场渗透率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极光数据提供的资料可知,截至本年 10 30 日,摩拜单车的渗透率尚不足 0.4% ofo 则甚至还不足 0.1% 。尽管二者的市场渗透率均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但市场整体还存在很大空间,相信抢占市场份额将会成为这两家公司后续的工作重点。当然,这也意味着以优拜为首的后来者还有赶超的机会。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图片来源:摩拜官网)

正面交锋开始,双方都有哪些「法宝」?

尽管摩拜和 ofo 所从事的业务有其相似之处,但两者在车型、价格、目标用户和经营理念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摩拜的车型外观非常现代化,以橘红色为主。为了提升性能和使用寿命,摩拜单车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和实心轮胎,甚至还用上了传动轴以取代链条,这样的设计使得车子的重量一下达到了 25 公斤。为了保证 GPS 模块、芯片和网络的正常使用,摩拜单车还配置了发电装置。固有的重量和发电机的设置让骑行变得稍显吃力,车子的成本也一下子跃升至 3,000 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以黄色为主打颜色的 ofo 要更加接近传统的自行车,骑行的体验也与一般自行车无明显差异。此外, ofo 自行车的成本只需 200 元。

为了提升骑行体验,摩拜推出了成本低至 500 元以内的「 Lite 」车型。这款车型同样具备 GPS 模块和智能锁,同时还配备有车篮和太阳能面板,重量也有所下降。有趣的是, ofo 也在所谓的 3.0 时代对旗下车型进行了升级,每台自行车的造价将上升至 300 元,两者的成本有所接近。

在使用体验上,摩拜的科技元素要丰富得多。首先摩拜单车都配有 GPS 模块,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应用上找到闲置自行车的位置,而 ofo 的应用只会显示附近自行车的数量,找车的过程更接近于「偶遇」。其次,摩拜用户可以通过扫码解锁自行车, ofo 使用的则是机械锁,用户需要在应用上输入车牌号以获取解锁密码,机械锁的密码只能定期人工修改。

在指定区域内,摩拜的价格为每半小时 1 元,摩拜 Lite 则为每半小时 0.5 元,用户需缴纳押金 299 元。 ofo 则在价格上对人群进行了区分,认证过后的教师和学生每小时为 0.5 元,其他群体则每小时 1 元,押金为 99 元。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研究院)

在服务区域的选择上,摩拜很早就确立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市中心区域为目标的策略,立足校园的 ofo 目前已经覆盖了 21 个城市的 200 所校园。在地区分布上,摩拜的用户较为集中,而 ofo 则相对分散。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研究院)

当下 ofo 正试图走出校园,并正式进入城市区域。与此同时,摩拜单车的身影也已经出现在部分校园内。由此可见,除了上文所述的成本外,两者的竞争区域也愈发趋同。

相较于 ofo 而言,摩拜的团队要显得更加老练,最起码从团队核心成员的经历来说是如此。摩拜的 CEO 王晓峰曾在 Uber 公司担任上海总经理一职,创始人胡玮炜是资深媒体人,曾先后任职于《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腾讯、《商业价值》等媒体。和摩拜相比, ofo 的核心团队似乎更具书卷气一些。

在摩拜的招聘页面上,一个名为「政府关系经理」的岗位尤其引人注目,也可以彰显出摩拜公司对于政府关系的重视。此外,摩拜也会不时宣传政府官员试骑摩拜单车的照片。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为摩拜单车提供支持,包括电子发票、专用停车位以及应对盗窃的警力援助等。

在推广上, ofo 选择了和滴滴相似的红包补贴路线,用户在使用后可以通过和好友分享红包链接的方式获取补贴。据悉, ofo 在上海校园的补贴金额曾达到每单 6 元之多。但很可惜,这种意在培养用户习惯的策略并没有为 ofo 换来进入壁垒,反而滋生了刷单等不利于业务发展的行为。

摩拜和 ofo 火了,但自行车共享当真有利可图?

(图片来源:摩拜官网)

绕不开的坎:盈利之路到底在何方?

摩拜 CEO 王晓峰曾经说过,自行车共享服务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它真正的成功应该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它能改变人们的行为,并让人们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改善城市的交通。但不论如何,摩拜和 ofo 毕竟是两家公司,盈利模式始终是公司不可规避的问题。

在过去,单车租赁业务一直由政府主导,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的单车租赁业务实现了盈利,即便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也是如此。即便是在国外,似乎也没有哪一个从事单车租赁业务的公司能显著获利。王晓也坦言自己尚未想出恰当的盈利模式, ofo 方面也表示发展初期最重要的还是规模上的迅速扩张。

在成本上,两家公司的产品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摩拜单车 3,000 元的成本,即便一天被租用 5 次,每次一块钱,假设一年的有效租用天数为 300 天,也需要长达 2 年才能回本。在相同的条件下,假设 Lite 版本的成本为 500 元,由于单价为原版的一半,回本也需要 200 天。

和摩拜相比, ofo 的成本回收要显得更加乐观。由于 ofo 的计费标准是每小时 1 元,因此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一辆成本为 200 元的自行车仅需 40 天即可回本,即便在单价减半的校园环境也只需要 80 天。

当然,上述算法只考虑了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将后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计算在里面。目前两家公司还需要聘请专人负责车辆的搬运、调整和维修事项,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未来,两家公司是否能通过现金或折扣激励,以达到让用户自发调整车辆位置的效果呢?

除了正常运营所得的收入之外,两者所收取的押金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资本沉积,车身广告的投放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收入来源。带有 GPS 模块的摩拜单车甚至可以考虑和地图业务进行整合,通过在旅游景点和商务区为用户提供周边的引导服务变现。

除了盈利模式以外,这两家公司还需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例如蓄意破坏和盗窃等行为就会大大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

这片市场的前景确实存在,但现实却也相对骨感。如果两者非要选其一的话,单纯从运营和成本的角度分析,笔者会更加看好 ofo 的盈利前景,原因如下:

1 ofo 的自行车成本优势明显,回收周期较短;

2 、校园环境的人群相对单一、稳定,对自行车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产品的适用度高,模式的推广和复制也比较方便;

3 ofo 有用户共享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纯平台」的方向发展,进而降低成本。  

作者:阮嘉俊

2016-11-23 11:30

随意打赏

ofo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 ofo摩拜单车和ofo摩拜公共自行车ofo共享单车ofo和摩拜摩拜共享单车ofo 摩拜摩拜自行车有利可图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