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友集团CEO陈有鹏 白手起家的成长与发迹史
很多厦门人在宴请外来的客人时,都会向他们津津乐道舒友的成长与发迹史。作为厦门一家土生土长的餐饮企业,舒友的今天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在舒友消费,已经成为身份和享受的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近厦门舒友集团董事长陈有鹏。
白手起家,他把一家咖啡厅发展到集连锁酒楼、大型夜总会、量贩式
KTV
以及酒业商贸公司为一体的餐饮娱乐集团。洞悉商机,在其他餐饮酒楼在省内寻找战机时,他调头转战上海并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企业
;
闲暇之余除了陪陪家人,他还研究盆景艺术,其收藏的一件作品还获得
"
首届海峡两岸
(
厦门
)
盆景精品展
"
冠军奖。
布局加快
永不止步
陈有鹏很开心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席舒友集团分店的开业典礼。
11
月
9
日在福州,陈有鹏一样开心,但却有不一样的感觉,
"
意义特别重大,毕竟是家乡的省会城市。
"
成军
20
多年,旗下连锁企业已达
20
多家,但把触角伸到福州,无论是对于舒友集团或是陈有鹏而言,都是第一次。而且,这一次是大手笔。开业当天,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来到舒友集团福州黎明店现场致词,这个耗资
1
。
6
亿元打造的
"
舒友航母
"
营业面积达到
3
万平方米,项目除了海鲜大酒楼之外,还有金樽商务娱乐会所、名仕水疗会所以及红馆量贩式
KTV
等
"
舒友系
"
产品。欣喜之余,陈有鹏当天向鼓楼区慈善总会捐款
100
万元。对于省内的餐饮连锁企业而言,这样的开业典礼
"
别开生面
"
,至少能够在开业当天捐款百万元支持慈善事业的餐饮连锁企业屈指可数。
正所谓
"
猛龙不过江
"
,陈有鹏举着
"
舒友
"
大旗来到福州是有底气的。
2010
年前,舒友的重心在厦门和上海,但之后,陈有鹏发现福建市场仍需要继续巩固和提高,
"
我们不打没准备的仗。
"
这是陈有鹏的
"
口头禅
"
,包括厦门骏豪投资有限公司
CEO
张华芳、厦门厦信投资集团董事长张志猛等好友都很熟悉。进军福州,陈有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早在两年前,陈有鹏和他的团队就在酝酿,选点、定位、投资以及装修,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此外,在厦门和上海发展了
20
多年,
"
舒友
"
品牌在业界深入人心,成为当地的著名餐饮品牌。厦门,
"
舒友
"
已家喻户晓、门庭若市
;
上海,政府或重大活动接待,一定有
"
舒友
"
的名字,诸如
"
上海国际网球大师杯
"
的贵宾接待服务工作,多年来舒友都有份参与,
"
做餐饮不仅是做味道,更是做口碑,一传十、点带面的传播效果往往更好。
"
对于陈有鹏而言,他很相信这个凝聚
20
多年精华的餐饮团队有实力
"
走四海
"
,而且舒友的品牌知名度在省内也在极速提升。正因为如此,进驻省会城市福州变得理所当然,随着动车的开通以及车次的增多,福州和厦门之间可以实现资源互享、经营互动。
"
这只是我们回归福建的第一步。
"
陈有鹏介绍道,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舒友还将进一步拓展福州地区的餐饮市场,力争在福州市区陆续打造
3-5
家会所式的高端连锁分店。与此同时,舒友还将向消费能力强的泉州、漳州、龙岩等城市全面布点,进而覆盖整个福建市场。目前,舒友已经在龙岩和泉州地区有所动作。
美妙的上海记忆
福建餐饮连锁企业进军集聚全国各大菜系、餐饮业异常激烈的
"
上海滩
"
本属不易,要打响知名度更非一日之功,而陈有鹏做到了。
"
上海市场的突破让我更有信心把舒友做成国内知名品牌。
"
谈到舒友进军上海,陈有鹏很是兴奋,如果没有上海的成功,也就没有舒友的今天,
"
上海的分店比厦门多
"
。
1987
年,在厦门鹭江道上,有一家
"
舒友咖啡酒廊
"
,没什么名气。到了
1989
年,其更名为舒友酒楼,但知者甚少。五年后,当
1000
平方米的
"
富山舒友海鲜酒楼
"
开店营业后,舒友火了,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发展势头一时无两。到了
1998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有鹏看到了上海的市场。
参观上海餐饮业时,陈有鹏发现,当地很多酒楼的菜系以及服务意识都比厦门差,他本人也经常遇到
"
吃饭不爽
"
的问题,从中,他看到了商机!同年
8
月,
3000
多平米的
"
西郊舒友海鲜大酒楼
"
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路迎宾。想法终归是想法,市场依然是市场!舒友在上海首个西郊分店开业之后,两个月遭遇
"
冷门
"
,
"
说实话,当时心中确实有担心,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
陈有鹏说。两个月后,西郊首店的生意开始爆了,舒友店在上海正式站稳脚跟。接下来,陈有鹏保持了
"
一年一家酒楼
"
的开业速度。至今,陈有鹏在上海已经开出近
10
家店。厦门模式复制到上海,他依然成功。
"
计划赶不上变化。
"
陈有鹏坦诚,舒友在上海的成功得益于福建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国人共有的家乡情结。自
1998
年之后,福建到上海从事纺织服装、面料、石材、钢材等行业的老板越来越多,他们到上海之后就是希望找到一家有家乡味道的餐厅,吃熟悉的佳肴、听闽南语歌曲,当时在上海,也只有舒友一家有
"
闽味
"
。陈有鹏介绍,福建人占整个上海舒友消费群的
1/3
,也就是说上海人已经接受了舒友。上海舒友不仅营业额达数个亿,而且连续多年被评为
"
上海市餐饮业著名品牌企业
"
。陈有鹏口中一直有个故事
:
厦门一位领导去上海考察,上海负责接待的政府官员说要招待他们在最好的海鲜酒楼吃饭,结果却来到了舒友。每次说完这事,陈有鹏都会发自内心地笑。
如今,在舒友之后,包括厦门鹭发、佳丽等多家厦门知名餐饮企业纷纷
"
抢滩
"
上海并取得不俗战绩。作为
"
老大哥
"
,舒友自然有更高的追求。今年
8
月
19
日,陈有鹏和上海鸿基集团签下了位于上海外滩商圈的一家会所式的酒楼新店。以福州黎明店为例,可以预见这家舒友
"
外滩店
"
未来的分量。
餐饮为主
打通
"
六脉
"
消费者在外吃饭最担心的是什么?卫生和安全。
"
我们一直有着自己的‘三板斧’。
"
陈有鹏介绍说,二十多年来,舒友始终坚持牢把原材料、出品以及服务三道关口。在广东和深圳,舒友有自己的入货渠道,第一手货源无论从价格还是质量上都有保障,至于舒友集团
(
香港
)
有限公司,则主要是负责引进法国、澳洲等国外的优质原材料。有了材料,就需要厨师加工。为了能够让舒友保持菜品的新鲜度,舒友近乎每个月都会组织研发团队到北京、上海或香港、澳门等地学习和交流,舒友经过多年的总结如今已发现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海鲜烹饪方法,也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论服务,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曾说,
"
在上海,舒友的服务无人能及
"
。
作为在厦门年纳税在千万元以上的
"
大户
"
,陈有鹏接下来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带着舒友集团上市。为此,舒友目前已在厦门同安投资建设一个无公害生态种养殖农场,并已能保证部分原材料自主供应。如果舒友上市,陈有鹏将全力进军食品上游及源头性产业链,打造餐饮连锁
"
全体系
"
。
"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更加要以身作则,确保从源头把控所有材料的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
如果说舒友只做海鲜大酒楼,那就太小看陈有鹏了,在他的商业规划中,要打造几个分属不同领域的品牌,而且相互之间可以资源共享,
"
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随风进入房产领域的重要原因。
"
陈有鹏说,福州黎明店就是这种餐饮娱乐综合体的新尝试,在此之前,他的几个大动作就足以说明,舒友正在实现多品牌、多元化发展。
经常去厦门夜店消费的人都知道,白鹭洲花园广场的
"
诺亚方舟
"
夜总会是舒友旗下一家高端、豪华的娱乐场所。
2009
年
10
月,舒友入主海湾公园原联邦金樽夜总会,包间数达
180
间的
"
诺亚金樽
"
国际会所登场,震撼了鹭岛的所有夜场
;KTV
一直是陈有鹏想涉足的领域,于是,他把白鹭洲有福城堡打造成舒友旗下首家量贩式
KTV
,虽然面积不足万平方米,但在经营理念、装修档次和服务品质上,都继承了舒友的品牌内涵和
"
精神
"
。除此之外,陈有鹏还有名仕
SPA
。
接下来,陈有鹏还有什么动作?无人知晓,但从舒友的整个体系来看,餐饮娱乐这条线,陈有鹏会一直走下去。
弦外之音
懂生活
会做人 负责任
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盆景是一个很陌生的词,但在陈有鹏眼中,盆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载体。
"
花卉盆景不仅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艺术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
陈有鹏说,盆景艺术是诗,让人触景生情、心旷神怡
;
是画,四季多变,生机盎然
;
是乐,让人千古歌咏。天赋盆景,人赋妙曲,令人陶醉。玩景栽花即玩文化,是玩赏者把自己的玩赏意境通过盆景的精工细作创造出来,能够融合典故、趣事于其中,集诗书画石为一体,赋予盆景艺术以生命,
"
这也是艺术文化。
"2009
年
9
月
30
日至
10
月
7
日,首届海峡两岸
(
厦门
)
盆景精品展举办,共聚集了来自福建、台湾、广东等众多地区的
300
多盆顶级盆景,其中有七八盆的身价超过百万元,陈有鹏之力作,榕树
"
荫泽一方
"
荣获总冠军称号,这既是对陈有鹏多年来把盆景当作闲暇之余最大爱好的肯定,又给了他继续向前的无穷动力。作为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荣誉会长,陈有鹏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把盆景艺术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并发扬光大。通过舒友这个平台,如今的陈有鹏正在向目标慢慢靠拢。
很多做餐饮行业的企业家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
你是做餐饮的,酒量肯定好,来,喝一杯。
"
陈有鹏也不例外,
"
我的酒量只能说还行,不是太好,但也不算太差。
"
陈有鹏说闽南这个地方酒风盛行,即使和东北、山东比也不输阵。今年
3
月份,陈有鹏和好友到台湾拜会星云大师,期间和小
S
老公许雅钧
(Mike)
等台湾好友畅饮,结果醉了,
"
练了
30
年的好酒量,去了台北原来如此不堪一击。
"
陈有鹏自嘲道,正因为闽南人喝酒的豪爽,所以很容易结交朋友,像张华芳、张志猛这样的朋友,也都是
"
酒精考验
"
出来的。
"
员工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
在陈有鹏心中,员工就是自己的家人。在很多消费者心中,餐饮业服务员的生活条件都很差,更别提
"
三险一金
"
,很多老板也鉴于员工流动太过于频繁,也不会主动为服务员买保险,而早在
2005
年,陈有鹏就为舒友上海分店的
2000
多名员工购买综合保险,一年光保险费就要
400
多万元。
不仅如此,自 创业 以来,陈有鹏先后为厦门的文教、体育、绿化工程、残疾人事业和见义勇为基金等公益事业捐款千万元。 2008 年汶川地震,舒友全体员工向灾区捐款 40 多万元, " 舒友上市后,我将拿出更多的钱来回报社会。 " 陈有鹏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互联网分析沙龙微信:techxue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