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前中国区总裁加入永洪科技任CSO: 曾经的外企掌舵人缘何投身国内大数据创业公司?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SAP前中国区总裁加入永洪科技任CSO: 曾经的外企掌舵人缘何投身国内大数据创业公司?

  张烈生( TIMOTHY CHEUNG), IBM 大中华区副总裁,曾任世界最大的管理软件公司 SAP 中国区总裁。在 IBM 和中国内地工作 30 年,先后执掌过 IBM 大中华区金融事业部、服务部、市场部和 IBM 香港等重要机构。 Tim 亲历了中国 IT 行业从 1985 年以来发展的全部过程,是中国第一代 IT 行业顶级经理人。 20165 月, Tim 加入永洪科技,任首席战略官。


   我的同事告诉我,他曾经采访过 Tim , 那时 Tim 还是 SAP 中国区总裁,机智、自信而健谈,看得出他很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当我拿到 Tim 的最新简介,心里不知为何想到在不久之前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好奇心日报发表的《公司里 40 来岁的人都去了哪儿?》,文中引用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汉内斯·施万特博士在 2013 年发表的 “ Unmet Expectations ” 研究报告中的一段话:“相比于中年人,年轻人乐观、甚至过度乐观,再老一点的人心态平和,而中年人更多的是遗憾。他们有事业、有家庭,但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能要的更多,或者犹豫于是否要安于现状。”


  我的同事说,当你看见 Tim 现在的状态,你一定会放下这种“中年转行一定是出于中年危机”的偏见。也许是想象力有限,或者身边实难找出振奋人心的实例。我在心中暗暗期待与 Tim 的这次会面,这对即将步入 35 岁的我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和我一样职业经理人生涯超过 10 年的人来说,想想我们的 40 岁和 50 岁要去向哪里, Tim 的经历会给予怎样不同的职业价值样板?而他目前选择的这家公司,到底有着怎样非凡的吸引力?

 

选择,做当下最好的选择


我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 罗曼·罗兰


       Tim 的职业经历,几乎见证了中国整个 IT 行业发展的历史。 1984 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 85 年考进香港 IBM 工作,正好赶上 IBM 中国扩大经营, Tim 自荐,加入了 IBM 中国。问他一个香港人,又是名校毕业,可选择的方向有很多,怎么舍得放弃那时经济繁荣的香港,选择到内地。 85 年,内地经济还不算发达, IT 行业还在起步阶段,背井离乡加上语言隔阂,定是常常遭遇压力与挫折。他说:“我总是考虑,什么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那时候在中国的 IT 外企,一如 IBM ,更多雇佣的是“国际派遣员工”。这让 IBM 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得到最直接有效的传播,但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IBM 考虑从香港公司调用 10 名“自愿人士”转入华南区, Tim IBM 中国的缘分由此开始。“香港的同事有经验的就不会想来内地,香港那个时候还是经济很好的,国内那时候经济还不发达,有经验的不想来,所以只能是找到刚刚入行的人,没人去,我说我去好了,就是这样子。我觉得对我也是个机会,我在香港,是在很多人之后,每个人都比我有经验,因为我刚刚入行。跑到内地来,也许,我哪怕比你多一天,我都是多一天的经验。我学会一件事情的多面性,我觉得中国(市场)是个机会,然后就举手说我来内地工作。而这边后来的确给我很多的收获。”


      从 1984 年到 2008 年,从实习生到副总裁, Tim 为第一份工作整整服务了 23 年。这 23 年, Tim 见证了中国 IT 行业从空白到飞跃发展的整个时代。 2011 年, Tim 写了一本书,《 IBM ——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他怀着对 IBM 这一百年品牌的敬意,回顾了中国第一代 IT 人的奋斗经历,还有对 IBM 能够成为百年老店核心能力的剖析。


      之后的几年间, Tim 陆续为 SAP Datacard 两家公司服务,担任中国区总裁职务。 30 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从初级专员做到顶级经理人,别人看到的是功成名就,稳定持续的高收入,受人拥戴和尊重,还有令人渴望的权利, Tim 却在这时说,“我不想在外企工作了。”


      的确,近年来我们身边其实不乏这样的例子,从 500 强出身的经理人,投身初创企业,大家都说在中国的外企 500 强从 2014 年起就大势已去,这样的例子绝不罕见,罕见的是如 Tim 这般走到顶端后重新抉择的勇气。很多人在 500 强的内部竞争中其实难以脱颖而出,选择 创业 公司反而有更多职业上升的机会。试问一个做到总裁的人跑去做战略顾问算不算疯狂的决定?如果不是这个新公司充满了无限美好的可能性,也许实在无法找到更合理的理由。


秩序与自由


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   —— 罗曼·罗兰


       “我觉得在外企里头自由度还是不够大的,所以我不想在外企工作了。我做了 30 几年,决心不再继续在外企做管理,然后后来想想,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现在还有一些‘残余’的价值——这些经验和方法也许就‘再不见天日’了。这些东西如果不去分享,我可以天天去钓鱼打球,但如果这个‘残余’价值可以用来帮助别人也许不是一个坏主意。那么怎么帮助,帮助谁呢?我想帮助国内的创业公司,它的可塑性、可能性高,这些年轻的团队和那些想要去做事情的人,我喜欢这样的氛围,我也愿意去帮助这些人,这些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梦想,也是我规划的最后 10 年的职业生涯。”


      问 Tim 这么大的转变,是不是他在人生很多的大的抉择里面,都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他其实是一个特别有勇气的人?他说:“我觉得勇气说不上,如果有勇气就创业去了。我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做我认为最好的一个选择。”


      问他放弃创业念头是因为什么?很多像他这个年纪做 IT 创业的人,都已经名利双收,他却为何不为所动?当然,他说,其实现在的创业潮可以说是第二波,第一波是 90 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的时候,很多人下海了,开始打破铁饭碗,那个时候下海,的确是好的创业时机,但是那个时候创业的环境,许多时候是关系和低劳动成本创业,那个不是我想做得事情。“那个时候做生意,要创业也可以,拉到关系,吃吃喝喝,这个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可能也是被 IBM 教育出来的,个人价值的选择。”就像现在选择服务的公司, Tim 说,“ I am only interested in companies who are genuinely believe in the long term potential of the China market. ”(我只对那些愿意在中国市场做长远发展的企业感兴趣。)


再出发,拥抱变化


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 , 每一次要这么做的时候 , 不会去思考过去的丰功伟绩   ——海明威


       “我刚加入了一家国内的大 数据 分析 平台服务商,新的身份是永洪科技的首席战略官。” Tim 说道。被问及一个有着 IT 行业 30 年从业经验的顶级经理人为何会选择一家年轻的 大数据 公司, Tim 说,“首先当然是看好这个行业与公司的前景。永洪是一个中国本地的公司,我觉得现在整个 IT 行业的发展,本地的公司已经到了有机会去走上主流的阶段。一是因为现在大环境是希望扶持本土的企业创新;第二,我觉得中国现在也有很多技术人才出现,所以有大环境、好土壤加上有好的种子,就可以发芽出来。另外,中国企业在近 20 多年的企业 IT 信息化的进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放缓,国内同业竞争的加剧,也要求这些企业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这时候,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其企业、客户、市场、运营、财务状况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最能够‘帮助’他们的,就是这大量的数据,并且从中发现价值,更好的指导经营决策。随着时间的发展,数据分析将成为每个企业的基础需求和必须具备的企业能力,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现在是国内大数据公司最好的发展时机,而我觉得有机会去帮助一家很有机会成就伟大的国内公司,对我自己而言也是很好的机会,当然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一个没有机会成功的公司。”


      至于如何判断一个成长型的公司是否有机会成功, Tim 坦言这其实与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有着一样的共性:比如正直的价值观、凝聚人才的企业文化、引领市场的思想领导力、持续的创新力和随需应变的能力等。“而最核心的价值观,是这家公司能够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这是市场的真理。”


      Tim 谈及他与永洪科技创始人的初次会面,当 Henry 告诉他永洪提倡的价值观“用卓越的数据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成功”时, Tim 形容当时的感受是:“就像年轻的我初初融入 IBM 的那种工作热忱被重新点燃,我想这会是我当下最好的选择。


  问 Tim 在加入永洪科技之后的感受如何,有没有失望与落差? Tim 说,“首先永洪是一家视长远发展更重于短期利益的公司,这就足以跟大多数的初创企业区别开。举例来说,永洪给潜在客户做产品培训会严格限制参加人数,因为 CEO 会跟市场部门强调客户体验大于一切。还有某天开会时,我看见 CEO Henry 眼睛里布满血丝,因为前一晚他跟研发部的同事一起在客户的公司彻夜工作,即便是问题并不在于永洪的软件出了错(是客户自身的硬件配置问题)。从 CEO 开始到下面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永洪人都相信:客户至上——只有出自内心,才能深入内心。这与当年的 IBM 其实有几分相似,言行一致绝不止于一句公司的 Slogan ,这些日常工作的细节是企业价值观最重要的印证。其次,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永洪是一家有系统管理体系的公司,这对于初创企业尤为难得,并且对于一个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人来说,这种‘投资’是十分重要的。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是永洪在大数据分析这一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短短数年中,它获得的各项技术专利成绩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本土的企业,永洪率先提出敏捷型和一站式的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工作从 IT 和数据分析部门解放到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手里,这将很大程度把大数据分析这门学问送进‘寻常百姓家’。”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企业自己不相信自己国内的软件产品,太多的盗版和抄袭让中国软件业承受了大量非议;而现在,加入一家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我了解到在短短三年时间,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富国基金、中信银行、美的、乐视、华为等巨头都选择了永洪科技作为数据技术提供商 , 我很欣慰地看到像永洪这样年轻的 IP 正在市场上取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和成绩。”

SAP前中国区总裁加入永洪科技任CSO: 曾经的外企掌舵人缘何投身国内大数据创业公司?


新事业的天花板


大数据就是 21 世纪的石油,但数据本身是不会说话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的话,它就毫无价值可言。 —— Garner 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究主管 彼得·森德高


       Tim 如永洪这样的国内软件公司的天花板在哪里?放眼全球软件行业,如 SAP 这样的传统 IT 企业固然已成一方巨头,新兴的软件公司中也不乏如 Salesforce 这样的市值 600 亿的独角兽不断涌现。可中国市场大为不同,我们看到国内软件业的老大用友用了 28 年才将市值发展到 46 亿美金。更多雄心勃勃的软件创业者们在经历了 10 多年的创业之后,却发现还是突破不了 1 亿元销售额这个瓶颈。


      “区别在于欧美、日本市场与中国的本地市场对软件 IP 的价值认同的差异。我们现在看到的同样的软件在美国售价是中国的好几倍,为什么?很多企业说是因为付不起,但问题是,是真的付不起吗?中国已经有不少全球五百强的公司,那些公司为什么付不起?如果他们付不起,美国那些公司没有中国公司那么大,都付的起啊?所以这是个概念问题,对于价值的一个认识问题。这个(改变)我觉得是要一点时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多优秀的本地软件公司的崛起,会让中国政府更重视 IP ,对 IP 的保护会更好,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软件使用方还是提供方)重视 IP IP 才会更有价值。另外,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更普及的去使用软件去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会使软件的市场潜力更大。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普及空间。同理,随着更多的人才去从事数据分析或者业务信息的分析,当数据价值随着操作人员专业度的提升以及软件易用性的提高而被更广泛普及的利用,客户对于软件的价值认同会相应提高,客户会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已经显露出明显的趋势,这个变化会比想象中更快,我从不担心我们选择的这个行业会很快遇到所谓行业天花板。”


      Tim 又补充说“也需要优秀的软件才行,软件的开发是一种科学,需要好的质量和科学规范。”问及在永洪的研发团队是否有他提及的科学规范, Tim 说:“我有问过公司一位初级的研发人员,问他是怎么写代码的,他告诉我他是严格按照公司规定 Code Style (编程风格)规范来写。对于 Code Style ,我觉得最好的效果就是,任何一段代码你都看不出来是谁写的,大家都是一样的风格,不会增加别人阅读代码的难度。这是一种严格的工作要求,也是一种严肃的科学规范。”


愿景 & 承担


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 ——苏格拉底


       Tim 主动说起永洪的 CSR (社会责任)规划( 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 简称 CSR )时,多少让人讶异。这种企业行为放在国际大公司似乎不算什么。哪个国际上市公司的网站上还没有一块属于 CSR 的内容?媒体人笑谈这是跨国企业取悦本地政府的小把戏,而鲜有国内的初创公司会在这个阶段肯用心用力甚至连篇公关稿都不发的。问他 CSR 这种在 IBM SAP 的大企业行为会不会根本不适合现在公司的发展阶段,言之过早?他却诚恳的告诉我说,在他加入之前,永洪已经在做这样的实践了。“要让更多的人懂得去使用数据,利用数据。当然,我希望国家以后的教育体制可以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同时又能普及数据分析作为一门通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也应当付出他们的一份力量。在这方面,我觉得永洪比起许多本土软件企业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永洪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做非盈利性质的大数据分析沙龙和培训,教的是数据分析的基本,让更多的人懂得怎么去用数据,才会让这个行业有更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Tim 说,别人都认为一个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没必要再去放下身段和绕路而行,而他却觉得职业生涯更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之前的他有幸在领跑群中,而现在的他在为一个完美的收官做最后的冲刺。


      与 Tim 的会面在愉快的交谈中结束。我们相约下一次见面一定要替我引荐永洪科技那位低调神秘的创始人 Henry 。“放开那些对科技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刻板印象,他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的。” Tim 笃定的说。


      再次借用好奇心日报引用的 芭芭拉·布拉德利·哈格蒂 的原话, 她在《重新设想生活》 (Life Reimagined) 中这样写道:“人在四五十岁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停滞,或是转变,但这种转变可以是振奋人心的,而不是骇人听闻的。”


  祝福 Tim, 也祝贺永洪科技又得一员实力与经验兼具的顶级管理人才。  

-End

2016-6-20 16:38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互联网分析沙龙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如何加入创业公司加入创业公司sap 中国永洪bi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