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腾讯(BAT)三大巨头的金融之局
不同的底层生态,决定了切入点必然不同。互联网金融的全新介质带来了新一季竞争的可能。 最近,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大公司,都患上了金融焦虑症。 11月,支付宝钱包宣布独立品牌运作,直面“微信”的竞争;10月底,百度金融中心推出“百发理财“,以年化收益8%的卖点直面挑战年化收益近5%的余额宝,当日上线5个小时,销售额就超过10亿;同月,阿里控股天弘基金,突破1000亿的余额宝无疑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经典案例;8月,财付通通过微信推出微信支付,便捷的使用过程在两个月内形成不可忽视的冲击波…… 无论是支付、保险、理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家互联网巨头都多箭齐发,相继疯狂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似乎谁不做,谁不快马加鞭就是在错失再造高峰的可能。 在互联网领域,BAT给人最直线的联想就是:流量是百度的、电商是阿里的、关系是腾讯的,BAT貌似各有领地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面度各自拥有极强优势的领地,三者之间哪一方都很难将别人的业务“跨界成功”或者形成突破。以腾讯在电商上布局多年为例,也是借助微信和O2O的天时地利,才刚刚有了反转的机会。 但这些曾经各自筑建堤坝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同时发现,相比互联网业务,金融产品则完全不同。如果说,互联网的业务和产品是一个二维结构,那么作为贯穿社会运转的脉络体系,金融无疑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它就像空气一样,可以迅速弥散、瞬间引爆、跨越所有障碍而无处不在。 金融的产品是一个全新的介质,当你面对这个立体的市场和维度。那些已有边界和防线全都不复存在,竞争的思路变了。 在金融这件事上,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渗透,谁都能做,谁都有角度可以做,尤其是基于历史业务的优势来介入。无论是电商、移动和社交、还是搜索,BAT三大巨头尽管都没有先天的金融基因,但大家都在凭借庞大的入口和流量,建势力、抢地盘,寻找化学变化和突破。 在互联网领域里,马太效应让这些巨头之间想找到一个可以竞争的领地越来越难,BAT之间的提防、平静式的拉锯战也真的有点久了。当发现重新抢占市场的缝隙到来之时,所有的焦虑、疯狂、迫不及待都是互联网基因下的情有可原。 阿里金融:资金闭环+金融平台
在BAT中,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思路和战略是最早最清晰的一个。早在2012年,马云就提出“平台、金融、数据”的3大战略。而从余额宝开始,其带给传统金融机构的震动更是行业之最,没有之一。 对于毫无金融基因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切入互联网金融的最好角度,就是借力自身的业务优势。基于自身的电商生态系统,阿里可以发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就非常多。比如商家的信誉、资金需求,商品的质量、物流,用户在购买环节中的信用贷款等等。只要卖家和买家在阿里的体系内发生交易,阿里就比其他人“更懂”双方的信用。 阿里小微理财事业部总经理袁雷鸣说,阿里金融并非像外界想象的有很多底层设计,一切只是从用户需要出发,自下而上的满足用户需求。对于阿里的生态系统来说,在电商交易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比如支付宝,就是在当银行的直接汇款不能解决交易双方信任问题的时候产生的。 仅以保险为例,淘宝上已经存在的运费险,买家只需支付0.5元的运费险,如果商品手续产生退换货,期间的运费将获得理赔。据了解在阿里体系内,每天运费险的销售就高达几百万。而刚刚和泰康人寿合作的“乐业险”,也是为了给淘宝上卖家解决医疗、意外、养老等保障应运而生的。 纵观阿里金融可见的业务,几乎是全产业链布局:支付宝、余额宝、基金、阿里理财、阿里保险、阿里小贷、阿里担保等等,还包括阿里云所提供的金融云服务。同时,阿里也是拥有“牌照”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担保牌照和小贷牌照。 但阿里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布局运营支付宝多年,从支付宝开始阿里逐渐了解银行业务。目前阿里在很多方面就相当于银行,支付宝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账户,只缺牌照。 阿里金融的未来有可能会是什么样?我们不妨来预测一下: 首先产品后台化。就像如今我们看到的余额宝,淘宝保险、淘宝理财,每一个产品都是需要用户频繁的进行转入转出操作,而就像微信支付的极简操作方法一样,为什么不能将繁琐的步奏不断简化?一切理财功能都在后台发生,而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并又有增值能力的账户界面。 第二是全新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也是马云在无数场合都在强调的事情。至今还在内测的“信用支付”就是以此为基础而诞生的产品。金融很重要的职能是风险控制,如果阿里拥有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贷前、贷中及贷后环环相扣,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其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评估,就会首先形成阿里体内的自循环。 而这套体系一旦成熟,就可以作为全新的信用系统向社会开放。就像阿里小微金服的CEO彭蕾在本月还对《商业价值》表示的一样,暂不申请银行牌照,但是会对银行、基金公司开放阿里数据和安全资源。 第三做金融服务平台化。当阿里掌握了风险管理的技术和能力,阿里金融会打造一个信贷和理财的平台,未来向所有金融机构开放,打通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一是了解客户的需求,把合适的金融产品推荐给他;二是基于手机终端,让用户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解决金融问题;第三是解决流动性的需求,比如银行定存提前两天取就算活期,但这件事完全可以由一些机构接盘,先放给用户,过两天再向银行赎回。这是可以通过平台来解决的;第四是让金融机构在淘宝上自己运营,寻找机会提高客户转化率。 如果阿里真能在不涉及传统金融产品和业务的情况下,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像当年做电商一样,用户和流量的模式搭建平台并颠覆了整个零售业,那么它对整个社会的改变将是更加巨大的。 腾讯金融:支付+券商
在金融这件事上,相比战略型的阿里,利用自己的充沛现金流,扮演着一个股权投资者的角色,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是腾讯的野心。2013年腾讯中报数据显示,腾讯的现金及银行结存(流动资产)高达147.9亿人民币。 比如和马明哲、马云共同建立的众安在线。有两家巨头互联网公司的参与,众安将完全立足于网销平台;比如在BAT中,之有腾讯以补短板式布局的方法收购了“益盟操盘手”20.2%的股权,布局证券咨询软件;比如对于申请民营银行的传闻、腾讯回应“仅为参股方”。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腾讯金融的想象力只到如此的时候,微信支付出现了。毫无疑问,微信支付在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的今天替腾讯占尽了风光。 其实从微信支付从产品架构上看,完全都是基于财付通的支付渠道和风控,但是财付通相当于为微信打了个底—— 将“支付”环节前置,正是它的高明之处。 微信支付的做法确实很聪明:先以游戏、表情、会员费等小额支付嵌入,形成用户的微支付习惯;和航空公司的微信公关账号合作,随时完成购票交易;和视频网站打通,实现家庭娱乐付费模式;当然还和本家易迅打通了移动电商支付等等。在微信里,支付更像一个随需出现的后台轻功能。 财付通目前和支付宝仍有差距,腾讯在金融上的投入也不及阿里。可以说,没有微信的财付通一直不温不火,但有了微信让它无所不能。 微信支付现有的接入场景有3种:一是微信系统内的公众账号;二是线下的扫描,即二维码入口;三是通过第三方渠道、比如大众点评。在未来,微信无疑是移动互联网上最庞大的入口之一,是底层生态。一直以来,大家害怕的不是微信,而是微信的可能性。 利用微信支付,仅在和基金、保险公司的合作上,腾讯就有很多可能。近期微信已经开发出专门的理财平台,通过微信账号推出“微财富”已成为基金公司角逐的重要市场,目前已有数十家基金公司推出此项服务。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微信理财拥有创新、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用户可合理配置自身的闲置资金。 微信支付还与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合作,为用户推出基于微信支付安全问题的全额赔付保障。同时,腾讯旗下已经和19家基金公司合作的“理财汇”;已经和众禄基金合作的腾讯金融超市,只是在业内没有过多声音。 相比阿里,腾讯只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基金支付牌照。腾讯金融在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呢?如果说阿里对银行更感兴趣,那么腾讯就对券商更感兴趣。 在电子券商领域,有可能出现爆炸式的增长,美国嘉信理财的成长历程可以借鉴。互联网的“草根和长尾”特性决定了电子券商必须走折扣经纪商路线、具备草根娱乐性、产品设计必须多元化。证券业务复杂多样,电子券商需要从投顾服务、基金和理财产品销售切入。 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厂商在支付手段、信息处理以及扩大交易可能性集合方面都有更强的技术手段和更有效的实现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厂商和软件厂商在金融领域的 O2O 实践。 而回看腾讯此前的布局不难发现,BAT中之后腾讯以补短板式布局的方法收购了“益盟操盘手”,布局金融咨询软件。市场一直也有传言腾讯有意进入电子券商领域。2013年8月,市场传出腾讯与长城证券合资成立了网络证券公司,正在申请牌照的消息,随后双方均表示此为传言。同时,腾讯还联合济安金信共同推出发布腾安价值100指数和企业年金指数等。 而腾讯的海量用户和移动特性,在证券业务中都具有绝对优势。腾讯优秀的产品经理团队,足够支撑支付和证券业务并行——只缺一张牌照。 相比阿里在建立的信用支付体系,拥有海量用户以及用户之间关系及关系链的腾讯,似乎同样具有建立关系信用的基础。也就是可以想象为,未来你在互联网上的信用值,还来自于你的朋友是谁。基于关系链的背书,在此基础上,是否能成长为未来互联网金融里的一个全系指标,并用于保险、贷款等产品中同样可以期待。 百度金融:产品搜索+数据服务
相比阿里和腾讯,没有资金流、供应链等整合优势的百度在互联网金融上的战略无疑慢了半拍。 10月28日百度百发理财推出,8%的年化收益率,当日上线5个小时,销售额就超过10亿,用户超过12万。投资期限是两个月,背后是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动。 有不少人认为,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大热,而百度一直缺席,当它出现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关注和眼球。这个收益是百度在其中进行了“补贴”。其传播效果要远远高于营销费用。“余额宝的本质是余额管理。而百发的年化收益8%的模式不可持续,金融机构也做不到。这更像营销层面的噱头。”互联网金融评论人江南愤青表示。 从用户习惯角度看,似乎离用户最近的“搜索”,其实是离用户最远的。用户在百度上完全没有建立起花钱习惯的,在互联网金融这件事上,离花钱最远明显要被动很多。 百度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流量和搜索能力,其背后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并不比阿里腾讯逊色。但作为搜索入口,用户黏性是最弱的。而且百度没有账户特性,而在金融领域,账户特性非常重要。这个坐拥中国70%搜索市场,5亿规模用户的百度,到底该怎么玩互联网金融? 百度百付宝总经理章政华表示,百度每天有金融相关检索词3.3亿,银行、证券、基金产品的搜索占比高达77%。但相对零售等领域,金融的专业性更强,门槛更高,需要简单便捷、安全可靠的金融理财服务。 最直接的方式,是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资源,打造成一个第三方金融产品的大平台或大超市,把各种贷款产品、理财产品集合,做产品搜索和比价。在金融领域的垂直搜索,市场上已经存在细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个渠道会成为银行等机构的主要销售渠道,通过大数据能力,为用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最近,百度金融正在和贷款垂直搜索平台好贷网达成合作。百度负责前端的引流部分,后端的业务落地由好贷网完成。至于双方的合作是否存在“投资关系”,也只是业内的猜测。 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想要渗透进入资产管理行业,希望在保险、信托等行业实现在线开户和交易,尽管形式未定。同时,百度金融中心正在进行“众筹金融”、“粉丝金融”、“团购金融”等新模式的尝试,以完善百度的盈利模式。 目前,百度金融旗下业务主要包含:百发理财、百付宝、百度小贷和百度金融中心。而从今年7月百度获得支付牌照,以及9月宣布在上海成立小贷公司这两件事上看,百度的野心不止于此。 涉足小贷业务防守阿里。面向中小客户,解决其贷款问题。业内人士透露,以百度小贷公司2亿注册资本,50%的杠杆率计算,百度贷款金额不会高过3亿,这是一个低风险的“保守数字”,初期只是试水。不过,对此业内的声音并不看好。 相比来说,百度金融中心的尝试可能会更加“靠谱”,也符合百度的优势基因:即通过大数据能力,面对中小客户提供数据金融服务。如何布局好全新的“金融入口”,增加金融服务平台的用户黏性,是百度金融能够走远的核心。 不难看出,无论是金融机构、银行、互联网公司、支付公司、即使是动作最慢的百度,大家在互联网金融上,也都是基于历史业务的优势来切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在跨界的局部业务上,目前几大巨头的冲突也并不明显。 BAT在互联网金融上的聚齐,让整个行业都跃跃欲试,比如新浪加紧推出了基于微博体系的“微财富”、360也在布局互联网金融安全领域。各家利用核心优势和角度紧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全新巨头将诞生在哪里?不同的底层生态,决定了各种切入点必然不同。如果脱离自身底层生态基础,非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自:商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