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明星创业公司今年在 Growth 方面有哪些新的实践经验?
硅谷知名创投孵化器 500 Startups 在 11 月底举办了今年的 WMD ( Weapon of Mass Distribution ,翻译过来就是大规模渠道武器)大会,邀请到 Instagram 、 Pinterest 、 SurveyMokey 等知名 创业 公司及投资机构演讲,主题围绕创业增长展开。
这两天我快速听完了几个感兴趣的主题,摘录了部分笔记。今天分享在此。
一、我的总体感悟
先简略谈谈我听完整场分享的看法:
(一)
Growth
实践因公司而异
Growth
这件事本身就是因公司而异,成功实践很难被标准化,能被标准化的主要集中在流程、工具上。
所以不同演讲者对
Growth / Growth Hacking
的理解不完全一样,有的注重产品策略,有的强调据技术。孰优孰劣总归是一家之言,选择适合你的部分吸收。
(二)中美
Growth
差距正在缩小
听完感觉硅谷大神们对
Growth Hacking
的最新实践好像也没有牛掰到突破天际,国内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迅速赶上,当老外今天还在对
Dark Pattern
津津乐道,我们中国的
产品经理
早就玩滥了开始升级转型。
(三)对于
Growth
新手非常有益
这种大型分享更多渗透的是基本的
mindset
,高阶从业者可能觉得缺乏实战干货,但
growth
新手恰恰需要多将这些理念铭刻在心。所以可能小白更适合,大神我们私下攒局交流不能说的秘密吧。
二、
14
条干货点评
下面是我的摘录
+
部分点评,我不会巨细靡遗把每一个
PPT
要点都罗列出来,直接剔除了虚的成分、公关吹嘘和无关痛痒的案例,脱水如下。
(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一样重要
George Lee
,
Instagram
增长团队负责人,举例有关产品
用户
的几个问题来论证为什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样重要。
1.
哪个国家用户拍摄的照片,平均出现的人头数最少?
——
日本。因为在日本拍照,不慎在画框里拍到了路人是需要征得对方允许才能公开发布的。
2.
IG
上粉丝最多的人是谁?
Selina Gomez
,超过
100
万粉丝,然而印度人却不怎么粉她,说明任何人气用户都有局限性,推荐关注时用周围朋友
+
当地明星
+
国际明星才是最佳组合拳。为了获得印度当地用户,
Instagram
成员甚至专门前往当地邀请宝莱坞明星入驻,成效很好。
3.
哪个国家的
Instagram
用户量比
Facebook
还大?
——
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第一大社交网站
VK
击败了
Facebook
,所以尽管被
FB
收购,
Instagram
在俄罗斯当地还是跟
VK
深度整合。
(二)设置路线图时抓大放小
Instagram
增长团队的
roadmap
如何设置?他们会将
2
个月作为一个循环,其中
2
周花费用来研究做什么,
6
周用来具体实行。
正因为以
2
周为循环,所以建议管理者
/
合作伙伴不要每天动不动就来催问小的进展(两个按钮哪个效果好),而是眼光更长远,抓一段时期的重要结果而不是无数个细枝末节。
(三)长期监控指标免得背锅
如何判断增长做的好是增长团队功劳,还是产品自身优秀?
这是让
growth leader
也压力山大的常态:事情不好时,锅铁定是你的,事情做好了,大家会怀疑地问这是你做出来的吗?
George Lee
无奈表示,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长期观测追踪,确保每次改动(比如决定从
Email
注册改成手机号注册)都是确凿知道成效的,而不是乱枪打鸟。
(四)付费渠道表现越来越优秀
NFX Guild
的
James Currier
去年为
45
家企业客户做了增长咨询服务,他给出两张图说明近年来免费渠道在缩减,付费渠道在增长,而国外的主力付费渠道由
Facebook
提供。
图
1
:免费渠道的效果在下降
图
2
:付费渠道表现越来越优秀
(五)
A/B Test
效果惊人
有一个观点很有趣:有时候说对了话,增长就有了基础。典型例子:云相册不要说「存储你的照片」,而是「分享你的照片」。
再比如,为了给一款游戏命名(想叫作「
XXX of XXX
」的形式),他们试着在
Facebook
投放广告来试探大众对不同单词组合的敏感性,总共尝试了如下组合:
图
3
:在
Facebook
上对产品名字进行
A/B
测试
结果发现
Amazons of Atlantis
是最好的搭配,但是意思不通顺,所以改成了用第二名的
Dragons
,最后游戏命名为
Dragons of Atlantis
,结果轻松赚了
$120m
。
图
4
:通过
A/B
测试定下名字的游戏获取了大量的流量
一家公司从拗口难解的
Emode
改名为一看便知的
Tickle
,结果三个月估值翻倍,流量上升
50%
。命名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真的对名称做
A/B
测试吧?
(六)尝试全新的文案风格
有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做这个行为对公司有什么价值」改为「对用户有什么价值」,就有奇效。
比如一个试验,把「用
Facebook
登录能帮助我们改善用户体验」改为「想偷懒?用
Facebook
登录吧」,注册率上涨
19%
;把「
232
个新成员已经加入了我们的社区!」改为「又有一名在
Google
工作的人关注了你,看看是谁」,回流率提升
36%
。
(七)产品要引导用户形成习惯
Nir Eyal
,《钩住(
Hooked
)》一书的作者,谈到了产品引导用户建立使用习惯常见的四种钩子,分别是:
图
5
:引导用户习惯的
4
个钩子
1.
触媒(
trigger
),分为外部触媒和内部触媒,外部触媒就是
growth
团队整天优化的那些
AAARRR
的用户触点,内部触媒主要是去找到用户使用心理,并用外部触媒来打动,这里面的关键点就是上下文语境(
context
);
2.
行动(
action
),就是产品的关键行为(
Key
behavior
),比如
YouTube
的播放按钮、
Facebook
的点赞分享;
3.
奖励(
reward
),如果用户的内部触媒是无聊,那就给对方不确定的惊喜(
insert variable rewards
),比如
Twitter/Pinterest
的不断下拉刷新;但如果用户本来就感觉不受控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打车),那就给显而易见的确凿结果,比如在地图显示司机离你多远和预计抵达时间;
4. 投资( Investment ),也就是让用户越用越有价值,常见的四种主要投资对象是 数据 、内容、声望和粉丝量,这样用户使用越多就越离不开你的平台。 2016-12-9 1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