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微播易 129 日的大 V 沙龙俱乐部现场,原央视 《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资深 调查记者、主持人,现任奇霖传媒创始人和 CEO 的武卿就 视频 创业 、内容创业、创业方法论、价值观 等问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长达 1 小时的深入探讨。

这次微播易大 V 分享,是惜时如金的武卿创业以来第一次做公开分享。武卿在演讲过程中屡次 谦称 自己为“创业小白”,但她对视频内容的 极致追求 ,以及对“体大用锋,一即一切”等创业价值观的坚守,却震撼了全场 140 多位 CMO 和自媒体人,演讲结束提问者踊跃。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硅谷大佬》的成功为奇霖传媒带来了什么?用 15 个月打磨的视频,有何与众不同?作为项目总导演的武卿,是如何成为一个仅凭长视频项目的第一集节目,就获得全网播放量 570 万的超级大 V 的? 现将武卿第一次公开演讲内容作如下梳理:

武卿 @ 奇霖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语文教师出身,在地方台做过播音员,后来到北京台做记者, 2002 年进入央视。现在我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请大家别把我当大 V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武卿本人

再说说奇霖传媒:

奇霖,字面意思是“奇异的甘霖” ,“奇”来自基督教歌曲《奇霖恩典》,引申意思是“守正出奇,霖润众生”。

“奇”是指在 公司发展、节目制作 策略上,我们要 “出奇制胜、绝对地与众不同” ,这是我自己一直坚持的。我觉得创业公司,如果没有与众不同,很难活出彩,不能好好活,就等于死。

“霖润众生”是公司文化体的体现,我们的文化是“成全”, 首要客户是我们的员工,从员工开始,然后是 用户 、客户、股东。

《硅谷大佬》的产品力和念力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硅谷大佬》。

《硅谷大佬》在硅谷集中拍摄一个月,这一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拍, 它总共有六集,是国内针对硅谷科技、互联网创投圈人物的首个深度报道,是市场上的头一份。 我们调查“人物”,以“人物”为焦点,切入他所在的企业,透视所在的行业,分析道与术。我们拍的有:世界上第一个股权众筹企业 Angellist 、世界上第一大大 数据 公司 Palantir 、世界上第一个让汽车飞上天的公司 Terrafugia ——我在硅谷采访了近 20 家企业、大约 30 个人物,我们的策略是:先从其中挑出具有共同价值观、信念的六个牛人,做成一套《硅谷大佬》( 6 集),测试市场反应,后续视频逐步退出;而《硅谷大佬》也是逐步放出,先放一集,然后全系列集中发布。

今年 98 日,《硅谷大佬》第一集《神秘的天使名单》试验性播出。播之前我也没有十足信心,只是有八分把握。 最终它成了,影响力、传播力远超预料。我发现一个事情成功,会引来各种好处,这个过程爽得无比。 所以现在我敢说,余下五集我们不免费播了。余下节目发布的路数, 跟第一集肯定不一样,它是一个别人从未做过的、开先河的事情。前面我说“守正出奇”,我们要不停地创新,内容创新、播出创新、用人制度创新。守着正道,带三分离奇。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硅谷大佬》第一集,到底是怎么做的?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力:念力、产品力、影响力、传播力。先说前两个。

创业之初, 投资人给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这事不是一个“聪明人”会做的事,你就慢慢做吧,没人跟你竞争。为什么不是“聪明人”做的?因为它会很累人,充满不确定性;此外, 投入非常重,重资金,重时间成本。 这样一个 大型跨国、跨界项目 ,似乎应该是央视这样的大机构来做的,怎么是你一家初创公司做呢?但既然投资人敢支持,我就敢做。我觉得有勇气,是我很大一笔精神财富。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为什么敢做,基于理性分析:

1 、它有门槛,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到垄断。 做这个事情需要比较顶尖的人脉资源,足够多的资金,优秀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沟通能力,优良的制作能力,这几个条件我们都具足,这是竞争优势。 此外,按照我当时的调查,国内还没有哪家机构专拍硅谷科技、互联网创投圈大佬的故事并把它做成长纪录片、长篇报道的,做出来,就是第一个。因为从那时到这时两年,大家都在忙着关注短视频。我觉得我们的内容是独特的,论长度、领域等各方面都是如此。这符合我对“奇”的本能追求。没有这些,也许不会有这么大关注度。

2 、当今不缺内容,缺好内容;不缺内容,缺独家的内容;

3 、用户为王的时代,要做尖利的东西。这个市场上目前没有这个品类,你不是第一个,你是 唯一一个。以我的心志,就是要做这个东西

4 长视频有人看吗?电影电视剧是长的,有人看,因为它触碰人的“本能”;综艺节目有人看,对接“本能”;针对当下新闻热点的深度报道,如果是长视频,一定有人看。 我敢说,如果这个时候有关于罗尔事件的深度报道,你一定会看;此外,我始终坚信: 独家的、提供独一价值的、对接真需求的长视频,会对用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非长视频不可,短视频不行。所以创业啊,遇到任何问题,都要独立思考。

说念力、产品力,真是决定输赢的东西。

第一、念力。

我过去做编导时,一个片子拍回来,会在笔记本上写三个词:千方百计,尽力而为,志在必得。因为你做一个节目,尤其做《焦点访谈》这样的调查报道,你要给人家曝光,还要 让人家老老实实坐下来跟你聊,一定困难重重,但是一定得扛下来,想尽办法。念力这个东西极为重要——我觉得我的念力太强了,因此亲戚和前同事中有人说:武卿骨子里住着个强人,做啥都能做成。基本上是这样,没有走过火。我开自己的玩笑:除了不失德、不失身,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努力。

除了念力,我们一定要做到极致的产品力、传播力、影响力。如果哪一个点没做到,都是失败。所谓成功,得从多个维度考量。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第二、产品力:

我们花了四个月时间做研究,四个月没动“刀枪”,就在那看书、学习,跟各种人聊,做研究。四个月过去,我敢说对科技互联网、产业互联网、 大数据 这些东西有了足够的了解。还有我们在硅谷集中拍摄一个月,后来断断续续一直在补拍,前不久还在拍。做后期用了九个月。 以上是时间投入的问题,一共 15 个月。

我自问过:首先,这是一个创业的正常节奏吗?谁说不是呢?很多人说创业要“快”,但是得分领域,分情况。你要独立思考。 第二,你做这个内容真的需要这么长 时间 吗?真的需要。

第三,用 15 个月时间——你做啥不好,可以搞线下线上活动尽早接触用户,可以搞短视频人后然后大量圈粉,大量营销,你也要营销你自己啊,很快捧你自己和公司的知名度,营销完了再去融资。以上,这是一个惯常的路数,这样做行不行?行,但是,我不愿意。那么,我为什么要以这么个节奏埋头一年三个月去做事呢?自恃钱多、才高?不是,这是创业公司的路数:这个产品,是阿基米德说的支点,必须集中全部能量聚焦这点, 做一扔就响、一点就着、真正为用户提供独一价值的极品,我想试试这么做到底行不行。此外,我把守正出奇、与众不同看得很重,不想跟别人一样。多好的事情,别人做过,我就提不起兴致做了。

我把我的产品之“道”归结为八个字: 体大用锋,一即一切

何谓“体大用锋”?你体量很大,能力很强,你有无数机遇、可能。但是你不要发散,要找准一个点集中发力 。要像刀尖一样,把自己的“大体量大能量”、全部的聪明智慧,用到一个锋刃。奇霖传媒,只做这样的东西,只使这样的劲。“一即一切”:当你做成一个事,一个好事发生,会给你吸引来很多东西。一个独一无二的好东西,要胜过十个平庸的东西。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做内容,别着急,慢慢做,做“好”东西。在你创业初期没有那么大品牌、那么多资源、那么好人才的情况下,体大用锋,把它用到刀尖上去,这是我特别想跟大家说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不是没有煎熬,煎熬太多。我过不去的槛,会请教投资人们。他们六个人中,有四个都被我重度“叨扰”过,有时候真是又哭又笑。某次情绪低落,一位投资人告诉我一句话: 武卿,你要耐得住寂寞,成大事的都是如此;你要把握初心,我投你的初心就是让你做好内容。你把内容做好了,一切都会随之而来,更新更大的投资、更好的人才。后来他说的,全部应验。还有一位投资人说:创业是一种特别入世的修行,创业者终究一天会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改变不是钱变多了,事业大了,而是心智的圆熟融通。深以为然。

《硅谷大佬》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个月前试播的是第一集《神秘的天使名单》。为什么要试播?毕竟第一次创业,我虽自信,但是不敢盲目自信,所以想试一试。

原来我以为节目的用户就是创业者、投资人 。但是用户反馈印证了我过去不经意间的一种猜想: 打磨产品时,要以你的核心用户为“核心”,尽可能地辐射其他密切相关人群 ,——后来我想,也许这就是节目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

我发现,我们的用户可以清晰地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创业者、 想创业的人 ;一类是大学生群体,那些追求进步、成功的人,他们关注他人,特别是那些卓越的人;还有一部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这让我十分惊喜—— 这些用户,将来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一)传播力:

这个片子的传播数据在不同平台的表现 有很大不同

腾讯、乐视、凤凰网,这几家的数据加起来 400 多万,其它几家加起来可能是 100 多万。前不久,四家网站的总播放量是 560 万。跟电视剧、电影比,我觉得我们的播放量太低了;但是相对于绝大多数财经、科技节目,算是非常优秀。但是,得来并不容易。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因素:平台“用户成分”和节目“用户成分”是否接近、匹配;平台是否给大 Pr 资源——给不给,传播效果天壤之别。我们传播数据特别高的地方,是因为平台热忱地给了特别好的传播资源,乐视、腾讯、爱奇艺、凤凰,都给了首页焦点图位置,还放了好久好久。 当然,这都是节目过硬的质量换来的。作为老媒体人虽然我的人脉很广,和视频平台关系都不错,但是在看到节目之前,人家都并未给承诺,都是看到节目之后才放了大手笔给了优质推荐位。所以还是那句话:做好产品,再说别的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二)影响力

相比传播力,我更看重的是影响力。细想,如果没有影响力,单有传播力有什么意义?拿数据忽悠人吗?忽悠得了?

什么是影响力?在《硅谷大佬》这里,就是准确“打击”到目标用户并享受“反弹”的能力。对此,我觉得我们做得非常成功,我十分自豪。我们公司近几个月发生的所有好事,都是因为这一个节目的影响力。

《硅谷大佬》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我们怎么做到?既然来了,真诚分享些东西。

(一)策略的胜利,方法论:

《硅谷大佬》第一集的播出,实现了我最初制定的目标,所得到的还多于、高于既定目标。我把产品策略总结为几点,供大家迅速过一遍:

1 、再说“体大用锋,一即一切”。

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得知道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壁垒和核心技术,如果有,耐得住寂寞,慢慢做;如果没有,可以速度制胜。做互联网产品其实我的建议也是: 商业模式 创新的产品,快点做;技术创新的产品,可以稍微慢,一拿出就要迅速把对手甩出几条街,你才能瞬间吸附更多资源,快速长大。

2 要独家,一定要独家 。别人做的不要去做了,因为你做未必会超过它。

3 提供独一价值。

4 、准确把握用户真相,对接 真需求和强需求

5 、狠狠地 极致、尖利 。你不尖利,他不尖叫。

第一集视频就播放570万,武卿如何借硅谷大佬进入新超级大号序列?

再说传播策略——自顶向下

我们的 Pr 计划里,找了不到 15 家大的自媒体大号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一看我们的内容就十分惊喜,欣然答应采访报道。 他们一报道,就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这就不是我料得到的了:各种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争相转载扩散——刚开始我很紧张,因为传播过程中有些东西变味了,你还控制不住。最后我放松下来,乐了。我这个“内容大能”“创业小白”,没读过几本营销术的人,真正成功运作了一次营销事件。然后各种好事找来: 新的投资机构,更多的媒体采访,人才,节目采购商,众多出版社 —— 98 号播出后,我用一周才回复完所有信息,安排好合作者。然后我就累得病倒了,躺了四五天。

《硅谷大佬》同名书籍会在明年初版, 23 月份我会重回硅谷采访 。这书与节目同名,但是内容完全不同,我不会拿已有节目的文字版糊弄读者,会重新启动调查、采访,按照做节目的路数精心去做。

(二)价值观: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分享几点:

1 、戒定慧:戒,不该做的事情不做,比如失德的、浪费生命的、消耗能量的,我们坚持正派经营、以爱经营;定:找到自己——你是谁?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你喜欢和擅长的是不是这个市场的真需求、强需求?你的市场多大?这些东西找到之后,别着急,慢慢地去做。慧:找到最佳路径,设计好框架图。

2 、走窄门:分享一段来自《圣经》的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硅谷的很多人在践行这句话,我也是。这句话适用于人生好多方面,包括商业。

3 、信心和勇气。“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去,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情。”这段话同样来自《圣经》。 我对于自己的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一定要胜的勇气。

2016-12-13 17:57 | 来自: 微博易

随意打赏

硅谷大佬 特朗普硅谷大佬特朗普硅谷大佬硅谷传奇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