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沙龙精选自三节课(sanjieke)

互联网行业里,人人都说 BAT 创业 人群中,也流传着一句话,创业离不开三种结局:生、死和 BAT

可见百度阿里腾讯组成的 BAT 三巨头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人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

但同时,就像马云在互联网峰会上提到的, BAT 也不是没有烦恼, BAT 也有自己的问题。

我想,马云先生提出的 BAT 自己的问题应该不仅仅指人员效率低、产品研发方式老,或者加班时间不够长这样的常见问题。

这里的问题,应该是让这几位白手起家的互联网英雄睡不着觉的大问题,死生之痛的问题。


今天开始,我斗胆八一八 BAT 三巨头的死生之痛。


我们先从百度开始,阿里和腾讯也不用着急,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说起百度,大家对它的印象从最初的科技公司光环,变成了现在的医药广告平台。

我感觉对于大部分 用户 来说,百度搜索就像下面这张图。

百度的搜索框,几乎每天都用,就像这道门,必须要走进去,但给人感觉并不友好,也不温暖。


百度的技术使自己能够在中文搜索里面做到最好,但也仅此而已,在产品上一直乏善可陈,从“百度知道”以后,基本没有“性感”的产品出现。


李彦宏先生身旁应该也没有专于“产品或运营”的专家,这点不像腾讯和阿里,马云和马化腾身边常年不缺产品和运营的合伙人级别的伙伴。


这一两年,我们感觉到百度的日子不好过,百度的压力很大,到底百度怎么了?


事实上,百度的问题很简单,一句话概括: 百度的死生之痛来自技术的悖论。


百度的技术在企业内很强势,这种强势在某个阶段是好的,在另外一个阶段,可能正是最坏的事情。


我认为,百度在当下,最大的问题是: 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到了一个 产品运营 驱动的市场。


接下来,我们试着对这一结论进行拆解。  

一、得益于技术驱动的产品,却被强势的技术所困


成立于 2000 年的百度,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中国互联网。


那时的创业,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大家瓜分势力范围,技术弱的做门户网站,会忽悠的做了 电商 交易平台,技术强的做了搜索和 IM ,什么都不沾边的做了 58 同城。


百度的搜索的确是要求技术能力很强,爬虫、页面排序、个性化调整权重、反作弊、推荐机制、分词和自然语言的处理等等,无一不是技术驱动的事情。


即使是商业化产品凤巢,也是需要技术的模型让广告匹配度更高,点击率更高。


所以从 2000 年到 2008 谷歌离开,百度让人感觉有一种意气风发,技术立身的范儿。


就像下面这张图,其简单的逻辑就是对于 产品经理 来说,搜索就像个黑盒子,一头是用户产品,一头是商业产品。用户产品管呈现样式和体验,商业产品管投放平台的业务端产品。中间的黑盒子完全是技术在做。

百度的技术也的确不负众望,在中文搜索领域的确是做的很棒。坦率的说,在谷歌还在的时候,我更喜欢百度,比现在喜欢的多。


我曾经被百度的“知道”惊讶,被贴吧的内容之多感叹,喜欢百度空间。

然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的技术越来越强势,百度刻意或者不刻意地将自己打造成一家技术驱动、技术为王的公司。


产品副总裁出走,产品高管缺失话语权,产品文化逐步落寞。

 

技术就像一个机器人,在效率上越来越高,但产品的温度越来越低。


最后的最后,我发现大多数技术研发人员已经不再写代码而忙于跑 数据 写 ppt 的时候,产品的话语权已经基本为零。  

二、“链接人和服务”的必然困境


2014 年开始,百度内部提出“链接人和服务”,并将当年梁冬给百度定义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改为“百度一下,你就得到”。


从那年开始,百度进入了搜索价值的延展,从搜索内容,到直达服务的尝试,并不断投资并购,对服务类提供者进行跑马圈地式的整合。


具体来说,百度希望打造的是下图这样的生态格局。

也即:从各个地方来的流量,经过百度,被分向内容或者服务。

 

内容方面,百度自己做的已经不少了,有“知道”、“贴吧”、“百科”、“经验”、“文库”等一众产品,当然,还有游戏。


服务方面,百度虽然自己做的不是那么成功,但也为此战略做了很多铺垫,如“去哪儿”、“爱奇艺”、“ e 袋洗”、“安居客”、“蜜芽”、“ Uber ”等。


百度搜索从技术方案,逐步成为分发渠道,就像 App store 一样,分发头部核心资源比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得更加重要。


看起来百度搜索,和百度手机助手价值差不多了。

我们很好理解,百度希望借助导流这件事,把第三方服务和百度框链接起来。


这个时候,百度技术为王的氛围开始与公司的方向产生了 “嘴巴说不喜欢,身体说喜欢” 般不由自主的矛盾。


你知道,分发服务和分发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内容可以通过机器比较容易地识别出来,而服务有可能是线下的,并且是非结构化的。


以前分析网页内容,百度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找到页面的“ title ”、“ meta 标签”、 html 语句,然后做一个算法去评估,并且不断优化这个算法。


而服务呢?服务至少是有以下几个问题:

 

服务是个性化、因人而异的,是非结构化非标准化的。比如打车服务、餐饮口味、小孩的补习班、保姆的清扫,你能用一套算法确定服务的排序么?


其实,连接服务可能需要的东西和技术关系不大,比如:


服务的口碑和品控需要强运营的介入,一个差评可能让一个商家吃上一壶。

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也需要管理和运营,那些把人当机器用的不良商家刷榜、刷单的行为肯定能让技术的反作弊手段无能为力。


服务的差异化并不那么明显,不像技术在搜索上能建立较高门槛。

 

这些事情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百度原来依赖的技术为王的策略看起来遇到了问题,但老板们依然在赌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


从财报看每季度几十亿的技术研发投入看起来信心满满。


但随着越来越大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越来越趋于运营驱动的市场,百度内部如果说没有不一样的声音我是不信的。


2016-5-13 13:44 | 来自: 三节课(sanjieke)

随意打赏

bat百度阿里腾讯李彦宏收购ac米兰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李彦宏互联网大会百度ceo李彦宏bat 百度掉队李彦宏百度贴吧李彦宏贴吧事件李彦宏两会提案百度bat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