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及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5家创业公司心得

TMTforum  •  扫码分享

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互联网医疗创业的主要领域,在经历了2015年的创业热潮后,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慢病创业上有哪些心得?2015年12月26日,互联网医疗创业联盟第四期沙龙活动邀请了糖护士、康康血压、医心科技、医随访、掌上心电5家创业企业,分享了他们的慢病创业心得,以下就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糖护士创始人:李承志

慢病入口To C最可行: 李承志认为慢病管理的入口有几个选择,如医院/医生、政府、商业保险等。但考虑到慢病管理的目的是降低费用,从商业逻辑上这几个入口都走不通:医院(包括药企)是希望患者多花费的,没有控费的意愿;商业保险在慢病领域才刚刚起步,且操作难度很大,短期内看不到起效;政府虽有控费意愿却缺乏落地的动力。最可行的入口还是To C的患者,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患者是有使用和付费的意愿的。

慢病核心仍是数据运营: 李承志列出社交、医患互动、数据、挂号、医药电商5个选择,认为慢病数据的运营虽然在当下尚未找到成功模式,但一定是糖护士未来发展的重点。医药电商和社交会有发展前景,但不会是糖护士的重心。医患互动和挂号其实是没什么机会的,尤其是医患互动,李承志坦言糖护士前几个月曾做过400位医生、700位患者的访谈,发现两边都不接受,没有可行性。

慢病数据运营怎么做? 李承志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从用户采集数据,最后又将处理后的数据卖给用户。目前糖护士每天产生2万多条数据,相当于拥有3000张病床的医院、每个患者每天7条数据的量。问题是现在的数据不够完整,只有血糖单一数据。未来与其他硬件采集的数据配合,进而向患者提供真正有效的服务,收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如何培养用户行为习惯? 有同行曾经批评糖护士的产品没有显示屏,只能通过手机APP查看数据,是一种倒退。李承志对此表示,糖护士曾做过调研,发现有屏和无屏产品APP端活跃度比例是1:5,因此糖护士选择无屏设计,以此培养用户使用APP进行慢病管理的行为习惯。这个习惯建立起来后,才谈得上后面一系列服务的展开。

康康血压创始人:曾明发

可穿戴设备可发力慢病院前院后阶段: 曾明发认为,慢病可以分为院前、院中、院后三个阶段,可穿戴设备对院中无能为力,但对院前和院后可以发挥作用。中国的医疗就诊体验非常差,可穿戴设备配合APP和各种服务能够使患者尽量少去医院就能解决健康问题。

可穿戴设备面临的三个挑战: 曾明发认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存在三个挑战,分别是医疗认可的挑战、精准性挑战和安全性挑战。

曾明发指出,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还是消费级别,没有获得权威卫生部门认证,无法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而且即使获得认证了,这些认证也只是最低门槛,并不代表可穿戴设备就一定能起到很大作用。

关于精准性挑战,曾明发以血压计举例,目前主要有上臂、手腕和手指三种测量方式,上臂因为与心脏平齐,测量结果是最准确的。手腕和手指测量都需要算法进行补偿,存在较大的失真问题。

曾明发还认为,可穿戴设备搜集的身体健康数据虽然尚未显现出明显价值,但也构成个人隐私,其安全性需要好好加以保护。

可穿戴设备助力精准医疗: 对于时下备受关注的精准医疗概念,曾明发认为可穿戴设备也与其有关系。有医学专家认为,每个人的合理血压值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高于普遍水平,有的人可能低于普遍水平。如果全部按一个标准来治疗,就会造成盲目治疗和过度吃药。可穿戴设备出现后,可以对个人血压进行动态测量,从而发现每个人自身的合理血压值,避免不合理的治疗和用药。

医心科技董事长:丽霞

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现状: 丽霞指出,目前国内可穿戴设备领域主要是创业公司在做,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医疗专业知识来指导产品定位和发展方向;数据可靠性差,临床价值低;操作系统自主创新能力差;电池续航能力差;电磁辐射大,安全性存疑;难以做到网络实时传输等。

医用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三大痛点: 丽霞认为,医用可穿戴设备发展面临三大痛点,即精确度、隐私和法规。这个观点和康康血压创始人曾明发所说的三个挑战基本相同。

针对痛点,丽霞认为可穿戴设备应该走向产品专业化和服务系统化。在产品专业化上,可穿戴设备采集信号应该更加准确有效,达到供医生做临床诊断分析的水平。服务上应走向系统化,比如面向患者,应提供健康监测、预警、临床指导、康复跟踪等服务,面向医院,应提供患者管理、医生管理、科室管理、医院管理等功能。

医随访创始人:杨枫

慢病管理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 杨枫指出,中国糖尿病市场巨大,但背后潜藏着深层次危机。根据有关研究,每年全国糖尿病直接支出为1734亿元,占医疗总支出的13%。从个人角度看,糖尿病患者医疗支出是同年龄性别无糖尿病患者的9倍,部分患者年总支出甚至高达6万多元。

杨枫认为,如此高的支出是中国医保系统无法承受的,从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经验和相关研究来看,以移动医疗和分级诊疗为基础的慢病管理体系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

慢病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家庭医生”负责制,移动医疗,多职能团队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安全规范的行业标准,相关政策依据以及按疗效付费的机制。

管理模式转变后死亡率下降21%: 杨枫介绍了在糖尿病领域耕耘将近10年的美国WelldDoc公司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的效果:在一年强化管理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9%。而根据有关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就能降低21%,心肌梗塞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中风发生率、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等分别下降14%、16%、12%、37%。

医随访定位“释放患者”: 杨枫认为用移动医疗进行慢病管理的核心有三个,第一是要帮助患者搞清楚自己的病况,第二是找到患者自己能坚持下去的治疗管理方案,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吃得对。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日常生活中饮食受限很多,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机能衰退,其危害其实不亚于糖尿病本身。

在杨枫看来,糖尿病的治疗不应该让患者的生活品质降低,而是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将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因此医随访的定位是“释放患者”,通过对患者代谢的微调控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掌上心电产品总监:申凯

选择创业门槛和细分创业定位: 申凯认为,心电垂直领域是有较高的进入门槛的,不会像APP开发那样门槛很低,无序竞争严重。在申凯看来,心电垂直领域的门槛有三个:硬件门槛、技术门槛和拿证门槛。这三个门槛再加上心血管领域市场空间巨大,促使掌上心电选择心电领域进行创业。

同时,掌上心电将创业聚焦到房颤这一细分领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多,至少在1000万以上,并且有快速上升的趋势;而且房颤的危害非常大,可增加2至7倍卒中发生率,心衰风险为健康人群的2倍。因此从患者端来说,是有强烈的心电检测需求的。

从蓝牙回到USB直插的开发历程: 申凯回顾掌上心电的产品开发历程,2012年推出第一款心电监测仪时,选择的是看似高大上的蓝牙接口,但随后的用户反馈发现蓝牙连接并不稳定,设置也比较麻烦,不适合老年人使用。于是2014年推出第二代产品时选择了USB直插,看似比蓝牙落后,其实稳定性、易用性和速度都比蓝牙好了很多。当时还考虑过用耳机插头做连接,但苹果安卓的插头标准不统一,安卓内部三星小米也不统一,最终权衡之后还是放弃了耳机插头的方案。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