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获得巨额融资,图片社交风口又到了?5种盈利模式分析
为什么说现在是图片社交的风口?先来看一组数字:六月初,国内上线不到一年的图片社交产品in宣布获得3亿人民币的投资,估值近20亿人民币。不久之前,美国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宣布完成1.8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10亿美金,而Snapchat也宣布获得5.37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60亿美元。而在2012年,Facebook用10亿“天价”买下Instagram,更令人咂舌的是,2014年Instagram已值350亿美元。这些图片社交应用估值的节节攀升,在不断撩拨着中国互联网人的内心。无疑,图片社交应用已成为科技圈的焦点之一,站在创业和资本的风口,图片社交如何好好地飞?
1、包月付费的VIP模式,获取更多图片特权
图片,可能是移动端迄今为止最合适的信息承载形式,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愿意阅读微信朋友圈里的长文章。拍照是一个“story telling”的过程。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因为你想留下一个场景或者一种感触,并且分享出去;但光有画面还是不够,你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想说什么。贴纸、滤镜等渲染方式无疑是图片情感表达的一种诠释。常规的几种贴纸和滤镜满足用户使用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选择别具一格的更为丰富的贴纸或滤镜,那么这就为图片应用提供了盈利窗口,可采用包月付费的VIP模式,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比如增加贴纸和滤镜的功能种类,变换更为酷炫的交互方式。这其中,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品牌露出机会,例如,当一个酷爱体育运动的潮男分享了一张自己收藏的耐克限量版篮球鞋,应用里可加入耐克的相关贴纸,付费用户就可直接选用耐克贴纸彰显自己的调调,还可以认识同样用了耐克贴纸的小伙伴。同时耐克也完成了一次精准的品牌营销。而对于图片应用来说,既服务了用户,满足了其“炫耀”的个性主张,又实现了广告主的品牌营销价值。
2、品牌标签
“图片+标签”的社交产品在图片异步社交领域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产品。In、nice、Top在产品形态上都体现了在图片上添加标签的特征,但它们的定位各不相同,未来的发展路径可能也不太一样。
此外,给图片打上标签不再仅仅是文艺青年用来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图片+标签”的方式更可以连接社交和电商。在这方面比较有探索性的就是“in”。in从品牌导购的平台切入,转型加入了品牌标签,之后又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标签,通过标签划分人群,进而主打图片社交这条主线。用户在为图片添加标签的时候,分为三个类别“心情”、“品牌”、“地点”。in团队选择这样对标签进行分类是希望更加突出品牌的权重并且和原有的爱图购平台高效打通。
从品牌商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对品牌宣传和流量导入的极佳入口,对in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赢利点。但从用户的角度讲,每次添加标签都有强制被引导添加品牌标签的心理暗示,可能会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也许,这种标签品牌化的植入还需要和产品以及用户体验进行更好的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图片+标签”的导流方式也成为一些非图片社交应用进行试水的突破手段,比如:去年7月份,天猫客户端正式上线FUN功能,利用品牌标签+图片社区为电商导流;主打进口母婴用品限时特卖的蜜芽宝贝,在新上线的APP 3.0版本中上线了“蜜芽圈”的功能,与nice和in玩法类似。
3、打通图片O2O,丰富图片周边产品
现有的图片社交应用大多精耕于APP本身,较少地关注线下或周边可拓展的附加值。比如图片无线打印设备、图片衍生品定制(图片定制T桖、茶杯、日历、笔记本等等)、智能图片相框、手机摄影器具等。图片社交应用可换一种维度玩儿,不走传统路数,打通图片O2O,丰富图片周边产品,走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路子。作为一款专业的手机摄影分享应用,“视界”正在做类似的尝试,翻看视界的公司背景,竟是国内的某手机厂商出品,这就不难理解视界的账号体系为什么可以与某手机互通。再来看视界的产品特性,支持原图上传,不用考虑压缩图片的问题,也有类似nice那样打标签的功能,有众多知名摄影师坐镇,还在多地开设了视界摄友团,相对nice、in这类产品而言,视界走的是“重摄影+轻社交”的玩法。所以围绕手机图片摄影,视界貌似正在做周边产品的扩充,线上线下双战略,例如,视界可为用户冲印分享在应用里的照片,个性化定制图片产品,另外它还在做类似于LG趣拍得那样的无线照片打印机,可直接与视界APP相连,线上APP随时拍照分享,线下随时打印留念。这种以APP为中心,辐射周边产品的多元玩法,倒不失为一种图片社交应用的落地策略,除了游戏变现的概率略弱之外,电商、广告、增值服务均有其尝试的空间。
4、咔一咔,二维码的升级版
仔细分析图片社交应用的适用场景,用户随时随地通过图像记录心情、拿图片讲故事,晒出来,与好友互动。这就为电商或广告提供了接入的可能。这里讲的“咔一咔”,是指图片信息的延展功能。该功能是让用户使用摄像头拍摄电视、杂志、海报等线下内容,图片拍照完成上传在某个图片社交应用里,通过服务器读取后,即可在此应用端显示电视、杂志的扩展内容,从而将线下内容延展,变成线上的内容便于用户阅读和分享,同时基于此开展更深度的图片社交互动行为。
这种“咔一咔”的功能相比目前单纯的扫描二维码更先进,被扫对象显示更加直观,同时在技术的实现上也更加复杂。将图像信息延展成为网络信息显示,也是未来手机扫描的趋势。设想一下,一款图片社交APP不仅仅能秀出自己的拍照与他人分享,还可以看到一幅海报、一部好看的综艺节目、一个喜欢的明星只需咔的一下,即可收看更多内容,购买海报上的产品,了解更多明星最新动态。如果这种“咔一咔”的功能一旦使用在图片应用中,将实体扩展信息延展到应用内,使得图片信息不在单向传播,而是可以与图片应用有更多的互动。
5、图片互动小游戏
目前图片应用中的社交方式大多基于“评论、点赞、私信、分享”完成的,而如果设置特定的游戏化功能,想必会大大拓展用户的使用频次。分析一下脸萌、How-Old.net这类产品,非常偏向一种游戏化、娱乐化的使用体验,延展了用户彼此社交的维度。试想一款图片社交应用,用户拍照上传之后,可以设置“拼图”功能,系统将上传的图片分成一定数量的不规则小块,然后用户可以分享出去让自己的好友试着拼一拼,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势必会有很多好友尝试解开“谜底”,对分享出来的图片一探究竟。此外,品牌商也可以利用这种互动式的图片拼接游戏,曝光自己的产品,拼出图片的用户可免费获得产品,何乐而不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面对图片社交的风口,是默守陈规?还是大胆突破?以上针对图片社交应用商业化之路的分析或探索,难免有不足之处。盈利模式想象的背后,关键还是要立足于产品本身,满足变化的需求。当然,还得谨防图片社交产品爆红之后的“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