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疗刚刚起步,还处在蓝海中,但离春天也不远了
世界卫生组颁布的《世界残疾报告》指出,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要经历功能性障碍,这也就意味着康复医疗的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从医学角度来讲,很多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有学者提到,92%的疾病会遗留下来各种类型的功能障碍,这些问题的不能通过药物解决,必须需要借助康复医疗。
但这并不意味着康复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康复是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在现有的条件下去一点一点恢复身体机能,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友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享受生活,与疾病友好相处,从而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康复也许无法治愈患者的疾病,但是它可以治愈他们的生活!
险些成为“植物人”,康复让这个年轻人重返社会
三十一岁的大川在一场车祸之后,重度颅脑损伤、左额顳脑挫裂伤,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同时伴有多发肋骨骨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他在经过医院医生一系列抢救之后,暂时脱离了危险,但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医生判断,他有可能会长期处于植物人状态。
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似乎对他的状况改善没有明显的作用。昏迷中,他被转入到北京康复治疗手段最完善,并且唯一设置了ICU病房的康复专科医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
在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医生对他的身体状况做了全面的评估,结合与手术主管医生的沟通,最后为他制定了一套早期治疗方案:改善脑代谢、肠内营养、预防肺部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床旁康复训练。
大川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完这一系列的治疗之后,奇迹般地苏醒。这让他孕期中的妻子看到了一丝希望。
一个月后,大川病情趋于稳定,开始由 ICU 病房转至普通病房继续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后续的康复治疗中,他接受了高压氧治疗、PT一对一徒手治疗、康复踏车训练、器械运动训练、OT特殊手法治疗、ST言语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等。
在这个过程中,大川开始懵懵懂懂地有了意识,但思维仍有点混乱,双腿活动不利索。在认知训练的时候,大川仍然无法适应身体的状况,情绪有明显波动。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高压氧舱
遭受突如其来外伤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感到自己像是个颤抖的怯懦躯壳,绝望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恐惧冻结了分毫的欢愉。这不过是场非赢不可的战斗,没完没了”,一位患者在一篇记录创伤的博客中曾经这样写道。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生对这种创伤后的心理状态非常了解,他们知道这个阶段需要给大川一系列心理治疗,帮助他从心理上来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和环境。同时分阶段制定康复的小目标,一点一点帮助他恢复。
在不同的康复治疗阶段,医生都会对他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随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帮助他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康复方案。
经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治疗,大川的康复效果非常令人惊奇。
三个月后,大川基本上能够自主活动,神志清楚,言语清晰。他已经可以出院回家啦。但是仍然需要继续接受门诊康复治疗,这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虽然康复之路是漫长的,但大川和他的妻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中国,康复的价值仅浮出冰山一角
对于从未接触过康复理念的人来说,大川的故事听上去很神奇。
但他的康复医生还是愿意从更理性的层面看待这个案例:“这件事情并不能表明康复能够起死回生,有神奇疗效。大川的康复效果好,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好,而且很年轻,组织活力和恢复性很高,所以康复效果会比一般人好些。另一方面,大川的整个抢救和康复治疗都很及时,没有耽误宝贵的时间。不过科学的康复还是病人从病态重返社会的重要桥梁。”
那么究竟如何更全面地认识康复的意义?
WHO对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所以,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个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层面,对其进行全面康复治疗。
这中间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治疗帮助他们恢复丧失的功能;二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重新走向社会。
中国目前存在着巨大的康复需求。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有5000多万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以脑卒中为例,发达国家的致残率是30%,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则是75%。据卫计委统计,我国目前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1200万人,并且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预计到2030年,将有3200万存活的的脑卒中患者。如此庞大的脑卒中患者群,绝大部分都需要系统化的康复训练。
除了对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之外,康复在卫生经济中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管理有限公司CEO方明宇在一场演讲中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北京地区一位脑血管病致瘫痪的患者家庭主要支出每年大概在10万以上,这其中包括:手术费用要3万~10万元,全职护工每年72000元,这还不包括可能的并发症产生的费用。
“如果瘫痪的患者能在窗口期得到科学系统的治疗,按照康复的平均水平,也就是临床上经过发达国家验证的,可以恢复到正常功能的70%,这意味着他可以生活自理不用护工,可以营造社会价值,同时增加家庭的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像接近正常人一样地生活。”方明宇说。
中国康复治疗的春天,还需要时间和努力去争取
藤泽茂子教授在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带教工作被安排的很满,实际上她也十分享受这种缜密的,亲临一线的带教工作。
藤泽茂子教授在日本庆应大学康复中心从事过 25 年的临床康复工作 ,曾任日本庆应大学康复科主任 , 主管康复业务和科室运营管理工作,并且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担任培训与指导工作。她受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邀请,全职在这里为他们的康复师做一线的带教培训。
中国康复领域发展缓慢的背后,是中国专业康复人才的严重匮乏,这两者互为因果。目前,中国并没有一套成熟的康复人才培养机制,而传统的康复治疗师大多都只受过一些中医推拿的培训。
中医康复的传统手法是正骨推拿,而西医康复是从临床出发,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运动损伤康复等,二者各有所长。从迅速学习和培养人才的方式来讲,西医康复更有优势,因为西医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方式更加科学,便于新人学习,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培养方式便于日后大规模复制。但不可否认,祖国传统医学在“康复”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效果。
目前北大医疗康复医院正在与外部联合培养人才,已经和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除了人才之外,康复也是一个严重依赖设备的领域。在康复设备方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配备了成人和儿童专用康复机器人、大型高压氧舱群、水疗池等康复设备、设施,同时还配备了三维步态分析等综合康复评定设备以及3.0T核磁等先进影像检查设备。
在这些设备中,最吸引患者和参观者的是康复机器人。病人在使用机器人之前要在机器上输入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脚的大小等一系列数据,机器根据数据,综合测算出特定病人的身体条件,生成符合病人的步态模式。
病人上机器之后,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其髋、膝、踝关节部位机器设定的用力状态和实际病人发力情况,以此判断设定是否合理,也可以看出病人的恢复状况。为了提高病人训练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侧面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球,可以供病人一边走路,一边踢球。除此之外,机器前方有一个大的屏幕,病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连接机器上的摄像头,查看自己的步态。
康复师介绍说,儿童有点特殊,儿童的僵硬度和抗阻力比成人大,而且很多儿童因为疾病原因出生后甚至没有过步行经验,所以对于儿童的康复机器会更加注重步态。康复师也会在一旁时时关注,提高其注意力,以此来保证儿童的安全。
中国的康复刚刚起步,从人才的教育培养,执业证照的考试和颁布,机构的设置,医保的支持,康复器械的工艺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长足的进步,需要大量资本和人才的注入。医保在今年3月新增近20项康复项目,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在通过宏观结构调整,来提升康复在医学中的位置。
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