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韩长赋:未来五年,中国农业如何规划与发展
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
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规划》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等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规划》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五大发展任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提出了五方面的发展任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五大新机遇。
一是创新强农, 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二是协调惠农, 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布局。
三是绿色兴农, 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开放助农, 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五是共享富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五大任务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基调,集中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要有个通俗的说法,我总结,“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搞饭,就是保供给,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搞钱,就是保收入,让亿万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搞绿,就是保生态,缓解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体现在哪六大方面
《规划》紧扣“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要求,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十三五”目标进行了描绘,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产能稳固。 未来我们不一定追求粮食连年增产,但一定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稻谷自给率稳定在100%。
二是产品安全。 现代农业一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的农业。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基本全覆盖,老百姓吃到的都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农产品。《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7%以上,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
三是方式绿色。 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基本建成,农业生产不再大水大肥大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美丽田园、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成为农业的代名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力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四是设施先进。 完善的设施装备、先进的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标志。要基本建成配套完善、标准高效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基础设施,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占主导地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确保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
五是规模适度。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
六是市场导向。
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市场更加健全,产品市场更加开放。但坚持市场导向,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而是在政策支持保护下的市场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
“十三五”如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规划》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总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规划》提出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在棉花、油料、糖料、蚕桑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是减玉米,《规划》提出今年预计调减3000万亩以上,调减面积主要用于种植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和饲草。
要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在畜牧业主产省(区)率先实现现代化。重点是稳生猪和兴奶业,中国奶业力争到2020年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要推进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的渔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稳定池塘养殖,降低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要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建设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当然,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同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大意。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
《规划》提出,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了谷物产能和口粮自给率的约束性目标,体现了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政策导向;部署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生产能力落实到田间地块和单产提高上,打造国家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核心基地。
《规划》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了哪些部署
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现代农业难度很大。只有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国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已经超过30%,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中,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联耕联种等多种实现形式。 要通过互换并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的规模化。
《规划》明确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机械化和生产率水平提高。但要看到,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成本效益,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生产力水平合理确定经营规模。据测算,在北方单季地区从事粮食生产,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应在100亩以上,南方两季地区是50亩以上,这样与外出打工的收益大体相当。
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带动广大农户,实现服务的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包括多个环节,无论是小规模农户还是规模经营主体,都很难“包打天下”,都需要生产性服务,而且越是现代农业,越需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
为此,《规划》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和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范围,推进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让小规模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规划》要求加快农业发展动力升级,“十三五”如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力?
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增强三大动力,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型主体,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挖掘科技的潜力、激发主体的活力。
一是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当前,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因此,《规划》提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十三五”,仍然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对于技术创新,《规划》提出,要“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实施一批重点科技计划,尽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及装备”等;对于体制创新,《规划》提出,要“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等。只要这“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就能够掌握全球农业科技竞争的先机。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这些年,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发展的势头,给传统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为此《规划》提出,要“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
落实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有哪些工作举措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规划》提出了四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将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建设项目,推进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各地也要建立规划落实的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作。
二是逐级衔接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地方政府要抓紧制定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规划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任务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考核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
四是强化法治保障。 依法构建现代农业治理体系,加快重要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强化普法宣传,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促进依法护农、依法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