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不用急着敌视专车,或许还是未来出路之一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商务车 一号专车

最近半个月以来,互联网专车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互联网专车是否合法也成为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各地不断传出出租车司机抗议专车抢生意、交管部门查扣违法“黑车”的消息,滴滴快的易到们好不容易做起来的专车市场似乎时刻面临被“封杀”的危险。

对于这些争议,交通运输部于1月8日明确表示,互联网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这相当于交通运输部间接承认专车服务合法,也对今后交管部门执法提供了指导意见。其实早在2014年11月底,交通运输部就已经开始调研滴滴专车等互联网专车服务,这一次对外明确表态,既是对过往调研结果的总结,也为新一年监管专车服务定下了基调。

 

出租车和专车,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果不其然,在交通运输部公开表态后次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对外表示正在研究投放约租出租车,参与互联网专车市场竞争。监管部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互联网专车不但合法,还能够促进出租车行业发展。

专车是否合法已经翻篇,讨论专车如何更好为公众出行服务才是有价值的话题。讨论这个话题离不开出租车司机,这个主流出行方式的主要参与者。

在过去的报道中,很多人把出租车和专车看成敌对的两方。专车做大了出租车司机就没有饭吃,成为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担忧。但使用过打车软件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从价格到服务,专车都可以说是出租车的升级版

以滴滴专车舒适型为例,15元起步费加2.9元每公里,而北京市出租车是三公里以内收费13元,超出3公里后2.3元每公里。以一次出行10公里计算,使用滴滴专车需要44元,出租车29元,二者相差15元。如果预订的是滴滴专车豪华型,27元起步费加5.6元每公里,这一次出行比出租车多花54元,价格几乎是出租车三倍。

所以笔者以及很多朋友的使用习惯是先用打车软件呼叫出租车,长时间无人接单后才下单呼叫专车,因为专车的价格还是有点高,不用红包(滴滴赠送的红包)的话,普通白领接受起来还是有些压力。当然对于土豪而言,这点差价并不是问题,但土豪毕竟还是少数嘛。

所以,从价格这个角度来看,专车和出租车在多数情况下不在一个战场上,出租车司机也没有必要敌视专车。相反,出租车司机应该支持专车,因为有专车的存在,出租车司机会有更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自身及家庭生活条件。

 

或许专车还是很多出租车司机的出路之一

专车帮助出租车司机多赚钱,这并不是悖论。出租车市场长期受牌照和价格双重管制,早已满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上下班高峰期打不到车早已成为常态,但在这个特许经营的市场,出租车司机早已沦为出租车公司的赚钱工具,高昂的出租车份子钱让多数出租车司机不堪重负。

据调查显示,北京市出租车单车月均收入16300元,扣除份子钱和各种税费,司机到手不到4000元。日夜辛劳只能拿到车费的四分之一,让出租车司机沦为现代的“骆驼祥子”。

但在专车的倒逼下,出租车司机开始流动,并已有出租车司机辞职加入专车月入3万元的案例。这是专车给出租车司机提供的新选择,一些人已经加入了这股潮流,这批有着熟练驾驶经验,熟悉路况的出租车司机,是专车急需的人才。

随着司机流动的加速,势必也会倒逼出租车公司降低份子钱,提高司机福利待遇,这给留守的出租车司机也带来了收益。要知道在过去几年,出租车份子钱是一年比一年高,现在有能力给司机减负的恰恰是专车等外来压力。

出租车和专车,未来不会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特别是人员的流动上。出租车司机也不用急着敌视专车,多看看专车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变化,多想想未来出行市场的发展趋势,或许专车还是很多出租车司机的出路之一。

在整理资料时看到滴滴专车业务总经理陈汀发的题为《给滴滴专车乘客的一封信》的公开信,里面提到的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陈汀写到,

一个北京的专车司机,曾经在凌晨3点无意打开滴滴打车司机端软件,听到有人很着急地叫车去医院,这个司机师傅空车开了30多公里,接到乘客,并把乘客送到医院,而这一趟的车费,仅仅只是20元钱。

这只是个极端案例,但谁又能否认,以滴滴专车为代表的互联网专车服务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善我们的出行环境,让出租车覆盖不到的地方也能享受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仅就这一点而言,专车就有存在的价值,也会在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下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一大选择。

出租车司机朋友们,看了这些,你们还会敌视专车吗?

 

以下是分享滴滴专车业务总经理陈汀的公开信:

  给滴滴专车乘客的一封信

最近一周,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讨论专车是否合法,滴滴是这个行业的老大,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几乎所有负面报道的标题中,都会出现滴滴的名字。我们滴滴专车团队,一直很低调,这段时间压抑了所有情绪,不想辩解什么。直到上周四,交通运输部间接承认了专车服务合法,当天滴滴专车订单破历史新高,我心中百感交集,想对大家说说心里话。

在中国,出租车行业受牌照和价格双重管制,发展受限。专车,只不过是市场调节下而诞生的另一个出行方案,一来可以让出租车接不了、不愿意接的那部分乘客顺利出行,二来满足追求更好出行品质的乘客。乘客为自己乘坐的不同车型,享受的不同服务,而付出不同的价格,这难道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吗?你们,都应该有选择出行方式、出行品质的权利。

我心中的专车服务,就是每个人都能有“专属私人司机”:你可以安逸地坐在室内,等车到了以后再出去,永远有个司机站在车门旁对你笑脸相迎,为你拉开车门;在车上,司机会提示你车上配备了湿巾、矿泉水、手机充电设备、雨伞等便利乘客的物品,必备物品的选择、矿泉水放在什么位置最便于乘客取用,都经过细致的考虑;专车司机不仅是一个只是用软件召来的司机,更是让你放心的朋友,即便是接送孩子和老人等特殊需求,专车司机都能给你“量身定制”出行方案……现在,滴滴已经让这些想法变成现实,我们不愿意看到你们因为着急,而去让自己迁就低劣的服务。

为了让所有的滴滴专车用户获得最好的体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在你们看来每一个平常的动作,背后都经过我们千百遍的考虑。

就拿乘客上车后、开车之前的那一小会儿来说吧,这么短的时间内,滴滴专车司机必须遵循“495”的规定。即乘客上车、专车司机为乘客关上车门后,我们要求司机需要在9步之内到回到驾驶座上,且时间控制在4秒——这9步和4秒,是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既不会让乘客感觉有所耽误,也不至于让司机跑得太喘而让不利于完成接下来的程序。接下来,司机还会问乘客5句话,包括温度合不合适等。

同样地,乘客达到目的地后,会有8——10秒的支付时间(因为乘坐专车必须需要用微信支付),在这空档内,我们要求滴滴专车司机要从驾驶座上下来,走到车门边等待,当发现乘客要下车时,主动为乘客拉开车门。我们告诉专车司机,要透过车窗观察乘客,如果乘客没有要下车的动作,比如把手机放进包里,准备开车门等,就不能提前拉开车门,因为提前拉开车门,会让乘客有被赶着走的感觉。每一个专车司机,都在上岗之前经过数次“察言观色”的模拟训练。

这些,在我们的“滴滴大学”里,都会教授给司机。所谓“滴滴大学”,是我们的“筛选器”,我们会从3年无违章记录、5年驾龄的司机中选择一部分司机送入“滴滴大学”,经过培训和考核,最终只能有50%的司机成为滴滴专车司机。而每一辆滴滴专车在开始接单之前,都上了30万以上的保险,我们还专门划出一笔资金,作为理赔基金,为每一个订单中因为司机产生的事故或损失,都准备了100万元。

另外,我们的“地网”在努力铺开。我们会与商户合作,让滴滴专车司机每天都去“签到”,一来是为了让司机及时补充车内必备物品,二来商户也能顺便监督专车司机车内的物品齐全情况和卫生状况。

我们的专车司机,也是一批“最可爱的人”。我还记得滴滴专车业务上线第11天的时候,客服接到乘客这样一个感谢电话,他说那天喝多了,叫了一辆滴滴专车,接单的专车司机将他送到目的地后,没有叫醒他,而是在车上默默等着他醒来,这一等就是4个多小时。还有一个北京的专车司机,曾经在凌晨3点无意打开滴滴打车司机端软件,听到有人很着急地叫车去医院,这个司机师傅空车开了30多公里,接到乘客,并把乘客送到医院,而这一趟的车费,仅仅只是20元钱。

现在滴滴专车做到了价格透明、服务标准、司机信息透明,平均接驾时间仅为7分钟,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你们“坐得更好”。不过,滴滴专车仍然只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孩,让我们能坚持走下去的力量源泉,正是你们对滴滴专车的支持和认可。

感谢各位的陪伴,帮助滴滴专车度过“成长的烦恼”。既汝相知,定不负卿。

 

【作者路北,资深科技媒体人,微信公众号lubei2014运营者】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