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老板如何变身微信达人?
今年七月,我和合作伙伴讨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做一个针对餐饮业老板人群的订阅号,每天推荐一篇文章,以互联网视角给传统餐饮业老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恰好我在新浪地方站做过生活美食频道,我的合作伙伴之前干过餐饮记者,如此便一拍即合。
最终我们的微信媒体命名为《餐饮老板内参》,定位专注于互联网时代的餐饮经营之道。8月1日正式推出,第一个月我们试着把自然增长粉丝目标定为100个。结果大大超出我们预期,主动关注的餐饮业老板和业界人士达到300多个,其中不乏知名的餐饮品牌,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今天把当初做这个微媒体的初衷和想法做些总结,以和诸位同学交流:
1、互联网时代外行入侵是一种趋势
现在有一种普遍认识说未来是属于既懂传统又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懂互联网而不懂传统的人。站在餐饮业的角度,我的理解是,让传统餐饮业的老板一下子都成为网络达人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但餐饮业不可能死掉,怎么办?
这恰恰给外行们提供了机遇,比如说互联网和媒体人,以新玩法来玩新餐饮。餐饮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离不开创意。七月我们在黄太吉考察时,店里的宣传语让人心情一亮:“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小生意,大志向”……诸如此类文艺范儿的口号深深吸引着排队年轻食客的心。
前不久在一个互联网的论坛上有朋友说,黄太吉、雕爷牛腩、甘其食那样的神话是餐饮老板们十年以后考虑的事,太遥不可及,他们眼下迫切想的是如何赚钱。
我想说,黄太吉们正是眼前真真切切的发生,像这样之前干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餐饮老板会越来越多,这就是餐饮业的新玩法。
就像小米、爱奇艺做了电视,阿里巴巴做了余额宝,据说在国外,悍马、兰博基尼、李维斯几年前就做了手机。去年我在韩国就买过兰博基尼的香烟……
跨界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还在以老路子赚钱的时候,而外行进来想的却是不靠这个赚钱,你该怎么玩?比如小米47寸的电视机卖4999,他的目的在于抢占家庭用户入口终端,这会不会让传统电视厂商出一身冷汗?
同行往往最容易做到的是复制,而外行入侵常常能引领创新。
2、避免陷入传统谈传统
前面说到,让传统餐饮老板一下子都成为网络达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可以改变的。作为老板,其实最缺的不是技术、资源和人才,而是视野和思路。有了思路,客观的条件都是可以整合的。
我们与一家十年的火锅老店老板聊天,她刚刚花了18万元听了两天某大师的管理课,问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思考了几秒说:可能格局上提高了一些吧……
我们暂不评论大师课是否忽悠,但我所理解的格局可能就是视野吧。她看了我们关于黄太吉的一篇稿子后大为震惊,一个二十几平米的煎饼店一年竟卖500万?这几乎可以比肩她一个200多平米火锅店的年营业额,而她还刚刚花200万装修了一家更大的新店。
她感叹道:得改变思路了,这是个新的时代。
鸡蛋从内打破还是只鸡,但从外打破就能做出花样繁多的蛋糕。因此,《餐饮老板内参》目前想提供的尽可能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思维、案例、方法、视野及角度,与老板们一起讨论、尝试一些新的玩法。
因为我们觉得,互联网把各个行业推向了转型期,这个时候老板们最需要的是外力的新知识注入,实现与互联网的接轨、与时俱进。
我们也没有亲自做过餐饮,最多只是做过美食媒体、餐饮记者的互联网创业者,按说也是外行。
但旁观者清,一个餐饮内行谈餐饮,可能永远都看似正确,但也可能永远无法突破,这个时候,或许外行的建议会更有价值。
3、关注老板的生意和生活
前几天与腾讯开放平台、《社交红利》书的作者徐志斌交谈,他讲了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任何一个平台,大到一定程度就只有两个字“生活”。
没错,生活可以包含非常多的含义,但我们最终把它也归结为两个字:情感。
老板不是总爱板着脸,老板也是人,也关心八卦,也有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也讨厌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他们的心情也需要有人关注和收听。
因此我们一直强调《餐饮老板内参》要有人味,要说人话,要好玩。所以我们没有像以往做传统媒体一样先规划出来几个版块、几个栏目,要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先不给选题设限,完全尊重内心的感觉,揣摩老板今天想看什么?老板今天心情应该怎样?我们再提供什么。
比如说连续发了一周餐饮应该如何如何,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有点累了,那就索性周末来首小诗吧,因此我们就做了一期《一个神赐的休息日,静静地偶遇一首诗……》,送了一首海子的《房屋》,没想到反响很大,很多老板留言说你们太细心了! 有时候我们还会发上一些有趣的美食创意图片,倡议老板们回家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猜图,加深亲情。
这些看似与老板工作无关的选题,恰恰让我们看起来更有人情味。
我们觉得,无论做什么,首先要做到的并非专业,而是喜欢。
(作者微信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