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爱奇艺电影院

传统导演是“作品思维”,产品经理是“用户思维”

所谓“产品经理”是一个互联网的舶来词,电影行业被称为产品经理的是郭敬明,另一个是张一白。其实王晶也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而传统导演都是“作品思维”,以作品为中心,很少去主动迎合用户。而“产品经理”这个称号的诞生,是在电影行业引入了互联网思维之后的一个叫法。

有别于“作品思维”,“用户思维”的产品经理们承认大师都是极少数的天才,不具备可复制性,并且是可遇不可求,甚至是不可遇也不可求的。所以这个行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走能成为大师的那个独木桥。而是干脆走另一条道路,从用户需求那一端出发,做满足观众并让观众惊叫的电影产品。

大家对“产品经理”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懂营销的导演就算是产品经理。或者说像郭敬明、张一白这样把电影营销、制片和发行等其他活儿也都干了的全能导演就是产品经理。

其实真正的产品经理并不是懂的多和干的多,它唯一的标准是 “用户思维”!以“用户思维”生产电影的的导演才叫产品经理,如果一个导演不考虑或者只是兼顾一下用户需求,只是多干一些营销和其他的活儿,这种情况严格来说不是产品经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小老板,一个创业者,因为没人比他更懂,他不得不干。

相信现在大部分导演也都会考虑到一些用户的需求。争议点在于是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去迎合用户,以及一部影片中到底要有多少元素要去迎合用户?是否也应该有一批高端的电影是要去引领用户的?以及市场上艺术片和商业片这两者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没人知道,幸好有市场和观众投票可以决定。

由于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一方面让很多跨界人才可以当上了导演,不仅是赵薇、徐峥这样的演员跨界,也有外行如韩寒、郭敬明的呢等跨界导演。另一方面也让电影的生产知识可以聚合到一个人身上,例如电影产品经理们就可以除了干导演工作,还懂营销和运营。未来甚至可以达到一个人掌控一部电影的全流程,就跟很多歌手都可以“词曲编录唱”于一身一样。

 

产品经理不特指导演,制片人、编剧等核心主创都可以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也不特指是导演,制片人、编剧等核心主创都可以是产品经理。它的终极形态其实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电影的模式。例如《十万个冷笑话》就是这个模式生产出来的,以及接下来《万万没想到》和《煎饼侠》,这些才更像是产品经理模式。以IP为核心,所有故事、演员都是围绕这个IP的开发。不光是导演,每个核心成员如编剧、制片、宣传等一帮人都可以为这个IP和电影添砖加瓦,增加一个笑料,提供一个段子。其实像导演、制片、营销、发行这几个行当本来就应该是相通的,现在电影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打通关的现象,尤其是在熟悉互联网的年轻电影人身上。

很多刚入行的年轻人都被一些电影行业的新名字给绕晕了,例如应该是导演中心制还是制片人中心制?其实无所谓去论证导演大还是制片人大?一个电影项目是谁发起的,就是谁中心制。就跟一个公司,谁是创始人谁就老大。例如于正的电视剧就是编剧中心制,范冰冰给自己量身打造的《武则天》就演员中心制。其他还有监制中心制等等,就不一一举例。

早期的电影行业是大师制,在艺术领域有绝对的权威,其他人包括制片人、投资人都不能质疑。这是因为以前的导演培养制度欠缺,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掌控全局,就跟政治精英或医生、律师一样。但是电影的门槛降低后,很多跨界人才也能进来,大家逐渐能在一个语系里进行沟通,导演的权力被分解了。

 

产品经理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只有导演一个人被称为产品经理是不对的,必须是一个体系都是产品经理。否则就算说某某导演是产品经理,但是在剧组和项目里的其他人都是传统工种,那么他孤身一人还是做不成事,因为根本无法协调工作。

而未来主流的电影公司都需要从导演作品制转变成产品经理模式。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在一个语系里,都在一个规则内,都有共同的语言和目标,都可以跟导演无障碍、顺畅的沟通。而不会是你根本无法跟导演沟通,当你跟导演提出一个方案时,会被导演鄙视,认为这个建议很不专业很可笑,甚至看你的眼光就跟和煤老板暴发户沟通艺术一样,不在一个层次。

有人说,好莱坞不就是产品经理模式吗?其实好莱坞只是传统工业体制,还算不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经理模式。未来主流的商业电影会跟手游开发一样,是在一个大家公认协议框架下,每个人按流程完成其中一个模块。这种类似手游的模式才是真正的产品经理体系!

 

像手游一样做电影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说过,现在已经不能叫“拍”电影了,因为80%的镜头都是CG制作,不需要摄影机了。电影制作已经越来越和游戏开发模式变得很像。游戏开发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一些计费点的安置,以及哪些关口是最吸金的等等,这些都有大家熟悉的规则,都有数据支持。大家都明白去顺应这些规则,没有人去逆用户的行为做事。所以游戏成了比电影还迅猛发展的行业,目前产值已达几千亿。而未来电影生产模式也需要和游戏,以及苹果小米手机一样,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令消费者尖叫的“爆品”。像《阿凡达》、《变形金刚》等都是爆品,那么国产电影具体可以做哪些用户思维的事呢?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电影都硬生生加入了大量的网络段子。如果按照作品思维,这种行为是迎合用户的低级趣味,所以是一种堕落,是要被批判的。艺术作品应该拒绝重复,鄙视扎堆。而用户思维则认为这是好事,因为找到了成功规律。用户需要,用户喜欢,存在就是合理。就连韩寒的电影都是靠段子堆积起来的。段子就是生产力,段子就是战斗力。既然有效,那么我们也要赶快用,尽快复制一个韩寒模式出来。

所以说到最后,年轻的电影人们,你们还有很大的机会!虽然产品经理的名号已经有郭敬明和张一白等代言人了,但是他们还只是名义上的产品经理。

真正的产品经理是一个体系,一个团队,类似开发手游一样,以用户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跟苹果和小米一样,洞察用户需求,研发出爆品,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产品经理不特指导演,也可以是制片人、监制或一切项目的发起人和核心主控人员。至今为止,电影行业里面还没有真正的产品经理,所以大家的机会就是把产品经理从一个概念落实到一个体系的实践。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