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类智能推荐型新闻客户端的优与劣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新闻客户端

新闻客户端已成红海

当下,移动互联网大潮正汹涌袭来,各门户网站面对变革也纷纷举起移动大旗,将战场由PC端迅速转移向手机端。各门户对“船票”的望眼欲穿让移动新闻领域在短时间内急速变成红海:

互联网老大腾讯财大气粗,腾讯新闻又以用户过亿的微信和手机QQ为左膀右臂,每天早晚推送新闻,阅读者难以计数;

网易新闻在移动端继续主打“有态度”,“黄易”的评论风格从网站端延续至客户端,网易可能拥有最多“不看新闻直奔评论”的拥趸;

搜狐新闻客户端则最早宣布用户过亿,虽然有消息称其70%来自预装,其用户忠诚度颇受质疑,但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显示,搜狐客户端的活跃度仍然高居榜首;

新浪新闻客户端发力较晚,但其在媒体领域的积淀和微博领域的巨大资源,让人难以轻视这个互联网新闻的老大哥。

当这四大门户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时,另一种新闻模式却也驾着小舟在侧畔而过。这种新闻模式就是精准推荐,即基于用户阅读新闻的倾向性,通过算法提供给用户最感兴趣的新闻。这种模式与四大门户有着本质的区别,各门户都是由新闻编辑推荐产生内容,编辑推荐什么用户才能看到什么,新闻的选择和排布基于编辑的判断,而非用户个体的需求。

四大门户的客户端是对网站端的延伸,因此各门户的新闻客户端也是基于编辑的推荐。较之门户客户端,“今日头条”则是依赖于精准推荐,正如登陆页上的介绍“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笔者通过对其的使用经验,浅谈一下对这种巨头博弈时代中“小而美”的产品的看法。

先说优点。

一,贴心:信息更符合用户个人需求。

“今日头条”理念是,“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再通过算法提供给用户自己最感兴趣的消息,再通过用户的社交网络来促进UGC内容,以此循环,构建用户的良性资讯生态圈”。它通过抓取、挖掘、计算、选取、推荐,呈现给用户个人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的新闻。在这个众口难调的信息时代,一个信息源可以绕开大众口味,只提供符合用户个人口味的新闻,这无疑是最贴心的。而且,即使该用户是个“怪咖”,也会有相应的“重口味”新闻奉上。

这种贴心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还是很必要的。笔者的妻子是个85后的时尚女性。笔者曾观察她的新闻阅读习惯,她往往是将客户端首屏的时政类20条一指划过,然后直接去找娱乐频道,有时首屏连看都不看就直接跳过。她对“户籍制度改革”、“转基因食物”、“以房养老”、“美国监听丑闻”一脸茫然,但是对“爸爸在哪儿”、“范爷国际章”等娱乐新闻极感兴趣。这类在新闻阅读上有偏好的读者可能不在少数。在传统门户的机制下,用户需要在许多不关心的新闻中摘取喜欢的信息,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阅读成本。

相反,如果用户不关心的新闻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感兴趣的,这对用户体验会有很大的提高。“今日头条”所做的,就是为每一个用户量身定制信息:对于甲,它是偏军事的;对于乙,它是偏宇宙探索的;对于丙,它是偏涉性犯罪的。

二、贴身:更能应对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就是所有的服务都是贴身的----------在手机上进行。新闻也不例外。看新闻的模式也摆脱了端坐在电脑前,而是随时随地的就可以打开手机。因此新闻阅读也常常会出现在相对零碎的时间段内:乘坐交通工具时、睡觉前、等待时、课间/上班休息时等。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上述4项为用户最常使用客户端的场景。

传统门户下的客户端,因为是编辑人力操作,因此更新频率较慢,通常4、5个小时也不会更新完首屏的20条新闻。如果用户的两个碎片时间间隔较短,那其所看到的新闻相差无几,这就会导致用户将时间消磨在其他应用上。但是“头条新闻”的内容由算法产生,它可以从数量庞大的媒体库中抓取新闻,理论上可以一直为用户提供新闻,因此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内的需求。

艾瑞咨询的报告称,“今日头条”的用户满意度和向他人推荐度在2013年上半年均为最高,应该和上述两点有很大关系。

 

下面再来说说“今日头条”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无过硬原创栏目,品牌建设存瓶颈。

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内容同质化严重,因此各家都很重视原创栏目的建设,借助原创栏目的品牌打造掷地有声的媒体品牌。以腾讯客户端为例,有深度剖析社会现象的《今日话题》,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新闻哥》,有和用户互动性极强的《我爱问编辑》,有起底明星大腕情感纠葛的《贵圈》,每个栏目都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用户,有的甚至自发组建了QQ群,对栏目涉及的话题进行探讨。

网易的《每日轻松一刻》充分发掘网友的智慧和幽默,热烈程度不在话下,评论破5000轻而易举。这些原创栏目在用户心中生根发芽,极大地增强了门户品牌在用户中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亲朋好友间的推荐始终是渠道拓展中最靠谱的途径。

相对而言,仅有《今日正能量》、《今日精选段子》等栏目的“今日头条”在原创上薄弱很多。《今日正能量》没有深度剖析和挖掘,仅仅是把当日含有正能量的新闻做以简单叠加。虽然拥有传播正义的担当是值得赞许的,但是这种展现形式可能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今日精选段子》虽然参与度尚可,但是段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有些松散,阅读时跳跃感较强。

同时,门户网站的原创栏目是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才得以收效显著,因此也不会太愿意轻而易举地让“今日头条”转载。诚然,以智能推荐为主导的“今日头条”拥有的是算法大师,而缺少编辑团队,因此疏于原创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新闻产品如果缺少了强有力的原创,没有让用户“一日不看如隔三秋”的栏目,其不可替代性会大打折扣。

第二、“今日头条”对SNS的依赖性。

“今日头条”的思路是从社交网络中来,再回到社交网络中去,形成“获取信息——SNS互动——获取新用户”的循环。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其主要依赖的微博资源来自同样做互联网新闻的腾讯和新浪。

鉴于之前谈到了“智能推荐”的优点,笔者毫不怀疑门户网站或早或晚也会尝试由“编辑推荐”转型至“算法推荐”。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不太可能一上来就大规模改版,但只要增添一个智能推荐的页卡,就足以对“今日头条”造成冲击。届时,作为同类型同模式的竞争对手,新浪和腾讯很有可能不再对“今日头条”开放微博资源,在数据和信息的上游进行控制,弱水三千,一瓢也不让取。

还有一点,存在监管风险。

因为“今日头条”大部分新闻为自动推荐,那么新闻审核和监管就要比门户网站薄弱许多:

其一,各信息源网站如果标题出现错别字甚至文不对题,那么抓取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大多数用户可能对“今日头条”的运作机制并不了解,“小编写错别字”、“质疑小编水平”的黑锅也只能由“今日头条”背着了;

其二,门户网站的编辑对有立场问题和被指示的稿件会及时处理,但是这个“没有小编的新闻客户端”可能对此就要反应慢半拍,甚至没有反应。这无疑为运营增加了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应用精细化、个体化服务的趋势愈发明显,让人有一种此款应用为我而生的错觉。新闻直面大众的传统恐怕也会遭到挑战,“我爱的新闻我做主”也许会成为新的选择。移动互联的波涛中,“今日头条”是条小船,但正式因为这轻便却使它走到了巨型战舰的前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新闻,有期待!

欢迎@小天oba 进行讨论。

分类: 移动互联,
(本文系作者@高晓天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1
0人
喜欢
0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