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频遭否决 优酷离盈利还有多远?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优酷 古永锵
古永锵曾经说过优酷会在2012年实现盈利,但却事与愿违。现在,优酷又将盈利的时间推到了今年。今年开始,优酷频频传出好消息,用户数持续增高,移动端日视频播放量破亿,累计激活用户突破1亿,一连串的好消息似乎在向人们展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
在数据不断攀升的前提下,优酷能够顺理成章的实现盈利吗?它具备盈利的条件了吗?笔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带您回顾优酷曾经和目前存在过的商业模式。
1、视频新闻平台
优酷曾经宣布推出“视频新闻平台”,但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首先,优酷难以解决新闻转播权和新闻出版总署的牌照,相关部门不会颁发给优酷任何牌照,而日益感受到生存压力的电视台应该更不愿意与视频网站分羹。
其次,新闻资源和专业性,不可否认的是,视频领域的牛人并不少,但是这些人才都已经被电视台疯抢一空,又有谁会委身于一家视频网站?而在资源方面,也很少会有企业和企业领导会因为视频网站的记者来采访而坐立不安吧?
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点,优酷如果转型新闻平台将会与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以及央视网这样的国家队展开正面冲突.在这里要记住的一句话是,从新闻延伸到搭载视频容易,但从视频延伸到新闻媒体却非常难。
所以,半路出家的优酷想通过专业的新闻平台来站稳脚跟几乎是不可能,更不用说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广告主的青睐了,在这一点上,它都不可能竞争的过任何一家地方性的电视台。
2、在线广告
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通用的商业模式。在最初的时候,评价一家互联网公司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它能获得的广告份额。据笔者所知,新浪、搜狐和腾讯内部都非常看重这一指标,如若财报中的广告收入出现了不如别家的情况,相应的销售团队下一季度的压力将会相当大。
看一下优酷2012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综合净收入达到人民币6.358亿元,而其综合广告收入为人民币5.749亿元,广告方面占据了优酷收入的90%。也就是说,虽然优酷方面一直在强调将在别的领域持续发力,但视频广告仍不可改变的是其最重要支柱。
优酷高管在解读2012第四季度时曾表示,要实现广告收入的增量,一方面需要提高广告单价,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广告库存。
有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优酷在与土豆合并后,大约拥有480家广告客户,每季度每个广告客户的平均投入约为人民币150万元。按照这个数字来计算,优酷单季度的广告收入将超过7亿,而且还将随着广告主的增多和广告单价的提高而增加。
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呢?显然,这是经过最理想的算法得出的数据。在2012年第三季度之前,优酷大约拥有300家广告客户,加上土豆的100多家,第四季度达到480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没有知道这里边有多少重复客户,有多少重复投入呢?如果没有重复的客户和投入,那优酷单靠广告就能实现盈利了,怎么还会亏损达1亿元之多?
好吧,不去讨论数据了,讨论一下广告收入提高背后的故事吧。
如果你是优酷的用户,你会发现,优酷视频的广告时间是不是有点长了呢?让我告诉你,优酷的广告已经从最初的几秒,经历过十几秒,再到45秒,一直到了现在的60秒。这意味着,你在优酷上看重点视频的时候,不管这段视频是1分钟、2分钟还是3分钟,你都需要等上60秒钟的时间。或许你会说,我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洗个水果、上个厕所,但我觉得,这事搁我我受不了,所以我已经尽量不去优酷看视频了。
说到这,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互联网视频是如何在瞬间抢夺了电视很大部分的份额的?论内容,视频网站数量虽然远高于电视,但是在质量上却远差于电视。电视节目中铺天盖地的广告才是决定这场战役的关键,比起电视中无处不插的广告,互联网视频曾经强的就是随意选择随意播放,但如果视频节目失去了这一优势,后果将怎样?
据说最近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用户自主上传到优酷的视频审核通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有人说是敏感时期的特殊对待,也有人分析说可能是优酷在尝试对这些原创视频进行,,以期达到视频广告最大化。当然,这些都是传闻,笔者不得而知。
话说回来,对待日益变长的广告,其实用户还有一个办法:屏蔽广告,这就需要你购买会员成为付费用户,但多少人会去购买将是个大问题?这同时也引出了优酷想打造的第三个商业模式。
3、付费用户
不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能通过让用户付费的方式赚钱的。
优酷网首席财务官刘德乐在2011年6月曾表示,未来五年内付费服务对优酷网的营收贡献将达到10%。
这是一个5年工程。所以,虽然已经将近两年,但我们仍无法评定这一目标的可塑性。只是,依稀还记得古永锵曾经说过,“99%用户不肯付费,我很发愁”,他当时说,国内只有不够1%的用户会成为付费用户。
在所有优酷的高管都不肯透露付费用户的规模和收入的基础上,笔者可以透露一个比较靠谱的信息:到去年年初,优酷视频的付费用户约在20万左右(这是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给我的),据此计算,优酷付费用户的收入大约在百万级别,这恐怕还不足以满足一天的带宽需求。
不过,这个结局应该不完全是优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现实:国内用户对付费视频的消费习惯和付费意识还远远没有养成。在国外,以netflix等为代表的视频公司成功实现了向个人收费的模式,优酷照搬过来了,但不会成功。
原因有三:首先,优酷拿不到大量的优质片源。优酷能拿到的一般都是一些“经久不衰”的大片,用造势和找噱头做宣传,但在盗版横行的如今,谁会傻到付费去看这种片子?其次,盈利与成本。优酷如果花巨资拿到了大片的独家版权,它能保证通过付费用户和广告就能赚回来吗?做为上市公司的优酷,应该也会认真考虑这一问题。第三,如果收费项目遭到其他视频公司的低价竞争,优酷是不是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界?
所以,想把付费用户的收入做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一条艰辛的路。而要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则需要视频网站拥有更多的独家版权、高质量高清晰度的视频以及更人性化的体验方式,这些,哪一项都将冲击优酷的命门。
再来看看下一个让优酷眼羡却不可能实现的商业模式。
4、版权分销
另一家视频公司乐视网可以做到通过版权分销获得数亿元的利润,同时也吹着自家的股票一路狂飙。在赚的杯盘满盈之余,乐视如愿向硬件转型,不在从事这个行当了。
但优酷却曾想在这一方面捞一把(土豆网与乐视网曾针对版权成立过合资公司),事实证明,这又是一条死胡同。
视频网站一直选择“嘴上版权独家,手里快速分销”的方式,优酷也不例外,但优酷在这个领域却屡屡碰壁。2011年的时候,优酷就曾因其他视频网站的集体抵制而未完成分销,只能选择独播。
到了如今,优酷吞下了土豆实现了一家独大,同时也成了树大招风的对象。
搜狐视频、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曾经联合打造过一个“视频内容合作组织”,而这一组织的三家成员都有着强大的经济后盾,这也意味着这三家将足以内部消化掉多数的版权。
优酷也将重新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优酷在购买版权时可能会遇到这一组织的强势资本哄抬,上下两难;另一方面,该组织不会在最好的时候将版权分销出来,而吃了“剩饭”的优酷也将很难把拿到的版权再度分销出去。
在这一方面,手握海量版权的乐视网又恰如其分的成为了一个反面案例:在这一组织的抱团抵制下,乐视网有超过40%的独家版权剧集未来实现分销,这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乐视网的信心,而这也体现在了乐视网的股价上。
乐视网的版权不再值钱也影响了之前土豆与其合资的公司,而如今也影响到了优酷的版权内容。2013年,如果优酷仍想通过独家版权的内容吸引用户,它真的需要掂量一下了,它到底能否应付独立购买版权并自负盈亏的尴尬局面?
5、移动端广告和二三线城市
这是优酷盯上的新领域。
古永锵曾表示,今年一季度将实现移动端的商业化。不得不承认,优酷在移动端是领先一步的。官方数据显示,优酷移动端vv已经过亿,这批有别于pc端用户群或将吸引很多广告客户的目光。
而优酷也认为将pc的内容移植到移动端是轻而易举的事,移动端的广告收入将会给优酷带来盈利的先兆,但理想与现实真的会如此之近吗?
不然。
首先,将pc端的内容移植过来并不难,但直接将pc端的广告模式移植到移动端未必有效。屏幕大小的显著区别将影响广告主的投放形式和意愿,而孱弱的中国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和高昂的费用又能令多少用户随时随地的观看优酷的视频和广告主的贴片广告?
记得年初在参加一个视频行业的沙龙时,几位视频公司的高管当时一个观点让我深信不疑——移动视频跟pc视频是互补的,移动视频广告模式目前更多应该是探索,而非急于盈利,若强制推行广告获利,将面临“鸡飞蛋打”的境界。这个观点,作为用户的我们,应该都懂的。
优酷还将把重心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对于这一设想,笔者只想说一句话,“收费”这一对于有能力付费看视频的一线城市人群都非常难的事情,你能想象二三线城市和地区的人们会接受吗?
优酷cfo刘德乐说,优酷土豆联合平台将覆盖全国范围的广告商,可以更好的针对用户发布广告,但收费会比较高。每次看到这个论调,我都会当做笑话一般:广告主和用户都不傻,昂贵的平台为何偏要选择?实在费解。
视频网站现在的格局短时间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个我信,但如果说他们会在今年短时间内盈利,我实在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