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报告: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从人工智能中获益最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仅靠增加资本和劳动力, 似乎已经无法复制过往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 。
6月26日,埃森哲发布了一项名为《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的报告,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报告显示,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
根据埃森哲与经济学前沿公司联合开展的建模分析,当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全新的生产要素,而不只是生产率增强工具,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
人工智能将成为全新生产要素,来源:埃森哲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研究将2035年中国经济规模作为基准情境(即按当前条件发展下的预期经济增长量),与人工智能效应情境(即人工智能获充分应用下的预期经济增长量)对比得出结论,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有潜力将2035年的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11万亿美元。
埃森哲还发现,得益于人工智能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第一,它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我们称其为“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第二,人工智能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将进行有力的补充和提升,提升员工能力,提高资本效率;
第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基于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的模拟分析,并结合行业规模数据,埃森哲进一步解读了人工智能对中国15个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人工智能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来源:埃森哲研究《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
为了充分开启人工智能激发中国经济增长并振兴产业的潜能,埃森哲建议中国的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采取如下措施:
- 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使两者双向学习并完美共存。同时,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 制定道德规范——政策制定者需要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道德讨论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 重视再分配效应——政策制定者应充分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切实效益,但同时需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企业领导者应将人工智能纳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并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 开发人工智能型企业所需新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的潜能,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必须紧密融合。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创造性思维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钛媒体记者李程程综合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