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社会》,为何要当心科技把你的世界变成赌场?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微粒社会》,为何要当心科技把你的世界变成赌场?

1

最近在看《微粒社会》这本书,非常有趣,按照当前普通观点来看,技术进步无非就是在满足人类欲望需求,因此不断发展,不过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视角。

从另一面来看,技术的进化方向,在于对人类社会进行高度解析,并使之呈现出越来越微粒化的状态,这种解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物理世界进行不断的高度解析,科技渗透进入所有产业流程中,把一切原来兼顾的物质世界,实现原子化的管理,例如无人车对传统交通的取代。

第二,对人类行为进行不断的高度解析,我们的行为不仅会被技术捕捉,不断解构,同样还原出高度微粒化的特征。

当人类被高度微粒化之后,技术可以更容易的预测人类的需求,并持续不断的整合物理世界的微粒,精准刺激人类的感受欲望,使之延长。

但为何这一切可以成立?

2

科技时代之前,我们每时每刻的变化,情绪,感受,都无从被记录,也难以被捕捉。

如今,我们正在把这种感受、情绪,都交给机器去满足,科技正在接管我们的一切时间中的一切发生事件,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与科技打交道,没有人会怀疑手机已经成为身体器官。

智能手机,也可以看成是一台传感器,人类的所有的服务请求都被记录在案,其所有数据行为必然有着高度的重复性,继而为科技公司所用。

以德国为例,80%的德国人生活在距离自己出生地不超过半径30公里的地方,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生活半径100公里范围内进行活动,其从事的工作,喜好等等行为,有着高度的规律性,而机器也有能力捕捉各种场景,进行高度解析,有能力对每个人进行精准的数据把握。

我们以为自己的生活很精彩,拥有自由意志,仿佛不可预测,但从机器眼里来看人类,人类是无趣的,只不过是每天都在进行各种操作而已,只要机器如实记录,就可以高度预测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

未来的世界,还将遍布更多的传感器设备,智能屏幕、语音交互等等诸多形式,还将越来越多的捕捉人类各种行为,而在其捕捉之后,又将以某种实验的方式不断对我们进行挑逗刺激,掏空我们的精力和钱包,这个世界的人类也将无处遁逃。

赌场,则是对未来世界的最佳隐喻。

3

在拉斯维加斯的各大赌场中,遍布传感器以及摄像头,对每个赌客进行摄像捕捉,对每个赌客的表情都会有细致的算法识别,而赌客的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有着明确的数据跟踪,之后辅以算法模型,让每一个深陷其中的赌客更加无法离开赌桌。

此外,包括赌场的颜色、地毯、楼梯、声音的设计、灯光的设计等等一系列细致场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这些早已成熟。

对于赌客们来说,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没有人可以赢过机器,但他们对那种“中奖”的感受无比迷恋上瘾,并试图不断延长这种美妙感受所存在的时间,而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摧残,而机器通过算法模型,则可以配合他们完成这一游戏过程。

再来对比Amazon Go,就会发现相似情境,亚马逊会在商店中布满摄像头,关注顾客每分每秒的状态,面部表情,喜好数据,继而不断调整线下商店的位置,不断为顾客推送,尽可能掏空每个人的钱包。

而这点,亚马逊在线上的大数据商品推荐,早已运用自如,无需多说。

尽管科技公司与赌场还有区别,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过对于人性的高度微粒化解析之后,对某种感受的捕捉,再辅以数据模型算法,再拉长我们种感受存在的时间,最终达成变现。

所以这是值得警惕的。

4

科技进化是对人类需求的高度微粒化的持续解析,解析的越透彻,那么这家公司也将越成功。任何一款成功的产品,无不是对人性透彻的解析,以及再满足的过程。

今日头条这种智能推荐类产品,让许多人深有体会,机器通过对每篇文章的高度微粒化标签,与我们的阅读的行为进行高效的匹配,实现我们某种感受的延长,最后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将时间耗费其中。

任何做大的平台,都会持续不断深入的对用户进行解析,当前各互联网平台的扩张,也都越来越没有明确边界,所以我们也看到2017年各种工具产品齐刷刷的变成信息流。

这种解析还在持续,短视频、直播、问答等等形式,可以看做是“诱惑器”与“传感器”的集合,对我们进行更多微粒维度的搜集。

微信的小程序则将更多的解析的任务交给第三方,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等各种维度的持续深入,继而实现更完整的用户微粒数据收集,但又与AppStroe不同,小程序更可以挖掘的是我们彼此在社交之中潜在的需求,是对需求的持续的更加精细化的再切割,并在其中完成商业价值。

国内外巨头都在追求大而全的另一面,也可以看成是平台在虚拟世界中布置各种“诱惑传感器”,以便捕捉并解析一切需求微粒,完成跟多的刺激与反馈过程。

作者总结为:“民众的感觉、资金流动将会被轻柔地、几乎令人察觉不到而且非常微粒化地操控,并且通过精妙的、不断数字化的激励系统引向人的愿望、企业的利润以及政治的利益集中的地方。影响我们生活的将不再是守则规定,而是由观察、监视、预测、评价、引诱和劝告所组成的一个多面的复合体。” 

5

再说微粒化社会产生的问题。

价格歧视问题,作者曝光了亚马逊、UBER等公司一系列价格歧视问题,平台通过技术,同一商品对不同的顾客会有不同的定价,消费能力越高者,对同一款商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而这在国内也司空见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同样采用如此操作。

无论我们如何反对,这都是不可逆趋势,掌握微粒化数据的公司,自然有能力对每个人进行微粒化的定价,这让我们很无奈。

贫富分化的问题,作者指出,伴随科技发展,这几年尤其是福利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instagram、WhatsApp等产品被Facebook收购时,拥有百亿美金的估值,但都只有十几人团队,并没有很好的拉动就业。

这些聪明人,通过抓住人性中的微粒化需求,借助轻柔的技术,不靠偷不靠抢,轻轻松松实现了上亿身家,但是普通人却无法投身其中,这种不公平依然会持续下去,目前同样没有解决的答案。

国家治理的问题,《未来简史》认为人类社会未来将会交由算法控制,而作者则将这种控制更为深入的具象化,其认为未来无论哪个国家,何种制度何种信仰,伴随技术对社会解析的高度微粒化,法律终将写入算法中,粗旷的,一刀切的福利政策面临解体。

例如,公民的养老金分配,机器可以根据其此前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犯罪记录,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决策,继而为每个人分发不同的养老金金额,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目前,各种公益组织,政府复制,都已经采用数据的方式,决定金额的分配去向,以及效果的监控,伴随人类社会的微粒化,法律必然会一点点写入算法,而这也意味着,算法成为法律。

当算法成为法律之后,人类的公平又当如何评判?算法的公平如何评定?这是一个更为复杂问题。

6

社会不断微粒化的进程,也为我们重新认识自我提出了挑战,因为解析的未来,也同时意味着某些东西的解体瓦解。

传统的按照阶级划分,党派划分等等的社会学集合意义会逐渐瓦解,人成为微粒化的存在之后,如何再更大尺度的意义上进行再集合?此外人类在未来对于自我的认识将如何再定义?这是留给后来人类继续思考的话题。

按照佛教的观点,其认为世界与人本来就是各种微粒的短暂集合,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感受中,而这种感受又是不确定的,受外部环境会发生随时的变动,我们以为的自我连续性本就是一种错觉,因此要回到自己内心,从内在建立其平静,而不被外部世界所侵扰。

科技可以对于我们各种不同欲望的捕捉与再刺激,将我们所迷恋的感受不断延长,直到大脑发出停止信号为止,也意味着人类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布满“诱惑器”和“传感器”的世界面前,如何拿回自己的主动权。

毕竟,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解析与激励还在继续,这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那个著名实验“巴普洛夫的狗”。

【钛媒体作者介绍:作者首席发言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微粒社会》,为何要当心科技把你的世界变成赌场?

随意打赏

你的世界。你的世界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