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身想要破除“C轮死”魔咒,唯一的办法就是赚钱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互联网健身发展至今,对于早期进入市场的健身APP来说,经过内容、数据、社交而沉淀规模用户后,目前已进入流量变现的关键阶段。电商、内容付费、营销等正成为健身APP们新的课题。而对于刚兴盛不久的24小时共享健身来说,吸引用户、扩张规模仍是当务之急。
在2015、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后,互联网健身的所有融资事件中,有7成融资是在天使轮和A轮,其中天使轮占比超过一半,B轮融资占有两成左右,能够跻身C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屈指可数。
伴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乐刻、咕咚、悦动圈、Keep乃至海外的ClassPass都纷纷进行到了C轮融资。但在互联网行业里,一直有一个“C轮死”的魔咒:与天使轮、A轮、B轮考验创业公司的产品、故事相比,C轮则是看公司目前实打实的盈利能力,至少要在未来形成规模收入。
因此,总有创业公司会倒在“C轮死”的魔咒下。可一旦坚持过这个阶段,等待公司的往往是一片坦途。
我们不妨来进行一番比照,来看看这些互联网健身公司在目前的发展业态下,该如何破除“C轮死”的魔咒。
乐刻C轮融资,O2O模式重现江湖
近日,乐刻运动以其C轮3亿人民币的融资新闻登上头条。
乐刻运动主张连接健身爱好者、健身教练、健身场地,这与传统的健身模式似乎并无不同。但自定位为健身Uber或Airbnb的乐刻运动,本质上是在讲一个“共享”故事。通过廉价、社区CBD等元素,乐刻希望其目标受众——上班族能更容易接近它的健身场景。其次,乐刻以远高出传统健身房的分成比例,吸引优秀健身教练的加盟。乐刻也有直营门店,但比例将远不如合作门店。据乐刻称,其未来的1000家门店中,合作门店将占比80%。
有趣的是,乐刻运动模式的美国原生品牌ClassPass,也在今年6月份完成7000万美元C轮融资,淡马锡领投,另有6家国际资本跟投。
在2014年9月与2015年1月,ClassPass先后完成A轮1200万美元、B轮4000万美元融资。这家于2014年在纽约成立的公司,较早提出用户每月99美元即可订阅无限次健身课程,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其每月订价也开始跟随城市级别而浮动。
数据显示,ClassPass目前在全球39个城市拥有8000多个线下健身场所的合作伙伴,月度订阅人数已超过3500万。
在美国获得成功的ClassPass模式于2015年在中国市场初落地时,采用此模式的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项目,却受到了传统健身房的抵触。此前有行业专家表示,遭到抵制的起因,实质上是由于ClassPass的商户导流模式,不合乎甚至违反传统健身俱乐部以“年卡预售”为核心商业模式。健身房不缺单次健身用户,但缺办卡用户,ClssPass变相降低了用户办卡志愿,侵害门店好处。
2017年的中国健身行业正趋于零售化。而通过自建线下部门绕开传统健身房的乐刻运动,正在成为国内最大的健身O2O平台。
互联网+健身,跳不出的变现逻辑
“花钱补贴用户—抢占市场—培养用户习惯—价格过滤—优质用户存留—盈利模式实现”,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健身项目的固定逻辑。对于同样走过C轮的咕咚、悦动圈和KEEP更是这样。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用户沉淀之后,变现将会是他们新的课题。
自2011年成立至今,全国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咕咚终于不再靠叫卖运动手环而生存。在经历了智能硬件、运动社区后,咕咚在今年5月份又推出一款独立产品—企业咕咚APP,由此宣布进军B端市场。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对此高度重视,称“B端企业级运动市场,是咕咚C端个人运动消费服务之外的第二条增长新跑道”。
据咕咚CTO司建铭向媒体透露,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入驻企业咕咚。
咕咚也表示,公司将在今年实现盈利。申波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目前咕咚已有的变现模式包括广告、电商等,而在未来,与赛事相关的运动装备和企业服务也会是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咕咚分别由咕咚、RUNTOPIA、咕咚冰雪、企业咕咚四个应用,据称拥有用户8000万左右。
与咕咚同样主打跑步社区应用的悦动圈,在今年4月份也收到C轮融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由诺基亚成长基金(NGP)领投,小米跟投。这家由腾讯、小米入股的明星企业,成立一年半就完成了3轮融资。
悦动圈合伙人兼CMO董董此前透露,悦动圈下载量已经接近2亿,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日活超过600万。在跑步玩法上,悦动圈通过前期的马拉松产品积累一线城市用户和资深跑者,已在2015年的A轮融资后,将战略方向转向更为大众化的健步。
悦动圈2014年7月正式推出悦动圈APP,其“记步工具+社交+电商”模式目前业已成熟,悦动圈创始人胡茂伟表示,公司自2015年开始就实现微盈利。
广告购买和电商销售为目前悦动圈盈利的主要部分。从悦动圈的合作伙伴构成看,保险、金融、专业体育用品、线上渠道、社群及其他大品牌主,不仅为其目前的广告、电商带来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加持后的悦动圈在未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将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但在目前阶段,悦动圈仍是以现金补贴用户。悦动圈最近又与共享单车合作,据称,悦动圈“每天为骑行用户发放100万个可提现消费的随机现金红包”。此外,悦动圈还积极拓展政府关系推动“全民运动”。
与此同时,健身线上社区Keep在今年8月13日晚间宣称:Keep注册用户数正式突破1亿。
Keep在去年5月份就已顺利完成C轮融资,其商业模式也不复杂:跑马圈地后,以课程开发、社群运营刺激用户使用,继而在用户群中嵌入电商渠道、售卖健身周边产品。尤其在女性群体中,Keep在产品内容上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其电商模式目前还未有确切数据佐证。
已获得用户规模的Keep如何在后续发展中,拓展出更多变现渠道,不仅对其公司本身,而且对整个互联网健身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来看,健身行业的业态和盈利模式都在趋于多元化,有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因这种多元的方式而受益。而且,健身行业也正不断地与其他行业进行互动,在培训、医疗、娱乐、招聘等领域,开发更多新的增长点。
赚钱,逃脱C轮宿命的不二路径
前面我们提到,与天使轮、A轮、B轮考验创业公司的产品、故事相比,C轮则是看公司目前实打实的盈利能力,至少要在未来形成规模收入。因此,融过C轮的创业公司往往会因“C轮死”的魔咒而中枪,只是有的企业能够力挽狂澜,有的企业则就此一蹶不振。
成功挺过C轮融资阶段的企业,往后就能顺风顺水。因为C轮以后的创业公司在市场占有率、覆盖人群和产品应用场景上的竞争优势,已经被证明存在并可行。而后,要么继续机械能融资,要么进行Pre-IPO、乃至最终被并购或自己上市。
C轮的意义不言而喻。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认为,“一个细分市场里谁先把C轮融资完成,谁就可以率先把难题扔给自己的竞品,同时也离摘取D轮估值更近了一步。”
那么,创业公司最有可能因为哪些原因面临“C轮死”呢?
王冉认为,首先要看今天所在的本源市场是不是够大。这里的本源市场,是指你今天正在聚焦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理论上未来做成平台后,可以延展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之和。如果本源市场在可预见的几年内,潜在规模并未达到相应量级,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概率死在C轮上。
其次,还要看创业产品的使用频率的高低、刚需与非刚需、平台效应的强弱、经济模型的好坏等因素。如果各项指标均有不俗表现,那么C轮融资对创业公司而言就是前途无量。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还要看公司有没有机会做到足够大并领跑行业。在互联网健身的细分行业内,上述融过C轮的企业普遍认为,互联网健身市场规模已足够大,相互之间不必排挤而完全可以共存。就近两年体育行业C轮融资案件中,互联网健身还是比较多的,或许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们的判断。
了解“C轮死”的命门后,再回头看乐刻运动、咕咚、悦动圈以及Keep的盈利模式:乐刻的场景创新、咕咚的B端收入、悦动圈和Keep的电商销售,在目前的互联网健身赛道中,虽盈利量级不高,但已是少有能够预见现金的创业公司,因此他们才顺利融资C轮。
不管融资到哪轮,企业生存都绕不开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赚钱。目前的情况是,健身行业的本源市场还不足够大、健身还未成为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刚需、互联网健身模式趋同……因此,变现的这条路,还需要更耐心,才能走的漂亮。
在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策的今天,这些融过C轮的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能否打破魔咒,乘着青云顺风而起,就要看他们在市场上的真正表现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