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PK:网络消费分期不是“高利贷”,大学生综合信用要优于社会人士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消费分期

昨天,康斯坦丁在《大学生分期或陷两难境地,向大学生提供变相“高利贷”?》一文中指出当前网络分期产品有“高利贷”嫌疑,忍不住想以一名曾经的局中人来分享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及观点。

实际上,当前的网络消费分期大大降低了学生及社会人士办理消费分期的成本。

为什么?先简要介绍下这个市场为什么存在: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要办分期首先会联想到信用卡;其次是认为买个小小的手机和电脑,两三千、四五千块钱,数额不大,何必要办分期呢?实际上,小额消费分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中国的信用卡持卡人数只有3亿左右,大部分人群是没有信用卡的;其次,前几年银行基本退出了学生信用卡市场,除了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外,大部分大学生目前都难以办理信用卡。没有信用卡,无法提前进行消费,不能申请分期,但是这个消费的需求是大量存在。

这个市场有多大?我举一个例子——捷信中国,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这家公司,却是当前中国消费分期市场的“带头大哥”。这是一家中东欧的投融资集团,2012年的集团资产约为180亿欧元,2007年进入中国,专门做手机、电脑、电动车等这些小额产品的分期。2012年捷信中国共做了296万笔消费分期,总额77亿元,平均每笔2600元左右。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卖场、武汉的广埠屯电子市场及南京、长沙等二三线城市的知名电子市场,到处都是捷信消费分期商标,穿着捷信红马甲的业务员不断的穿梭于各个柜台,为需要办理分期的人员现场办理。

本人曾于今年8月去西安和武汉调研消费分期市场,去了捷信在武汉光谷的信审中心,共有2000多名信审员,一天最多可以处理11万笔分期申请。武汉一个城市,2012年捷信办理的学生分期笔数就有2万笔。可以说,小额消费分期是一个高达几千亿的庞大市场,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这个市场处于沉寂状态,几乎被捷信一家垄断了。

既然垄断了,自然导致用户的高昂成本。以购买一部3000元左右的手机为例,如果到捷信办理分期,12个月,利息、手续费等各类费用加在一起达到1100-1200元左右,综合分期成本在39%上下。康斯坦丁一文中提及的“小米4,分期24个月,服务费加利息支出462.48元”,如此测算下来分期成本才23%,如何分摊到12个月,只有12%左右,其实是很低了。

8月份我去武汉广埠屯电子产品分期市场调研时发现,首先是捷信一家独大,到处都是捷信的广告,工作人员众多;其次是瑞银分期等几家从捷信出来的员工创办的小型分期公司,分期综合成本和捷信不相上下。所以说,新进入的网络消费分期,大大拉低了原有的消费分期利率,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并获得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所在。

网络消费分期提升了分期市场的透明度。之前的小额消费分期市场十分混乱,当一个希望办理分期的消费者进入电子市场后,工作人员并不会详细的给出他要付出利息、服务费等收费明细,而只会含糊的介绍到:“你如果办理一个3000元的手机分期,所有的成本相当于你每天多支出一瓶可乐的费用。”虽然含糊,却是捷信等消费分期工作人员的专业术语。网络消费分期出现后,消费者办理分期反而可以对自己的分期成本一清二楚了。

网络消费分期提升了市场的运营效率。这个观点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同样举个实践的例子,在西安和武汉,如果你给哪个卖手机的商家带来一个客户并实现成交,卖出一台苹果手机,商家要给这个带客人100-200元不等的介绍费。也就是说,这个钱本来就是商家要付出的用户获取成本。现在网络消费分期与商家合作,通过网络流量给商家带来客户,不断实现了消费分期,也帮商家降低了用户获取成本,用户购买手机的价格反而可以降低。

但是,消费分期除了降低利息、手续费等成本外,提升风控水平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市场要点。因为,当前的消费分期市场风控水平实在太低了。捷信给消费者平均39%的综合成本,按照道理应该是暴利了,但实际情况是捷信根本不赚钱,2012年做了77亿,利润竟然只有可怜的5000万元,原因就是坏账太高了。坏账高一方面是捷信只做基本面的风控,用户只要提供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办理完成。于是,大量不符合条件甚至恶意骗贷的人员也成功办理了消费分期。

第二个原因是工作人员和店铺商家“勾结”,捷信、瑞银这些传统分期商的业务员驻扎在市场上,收入主要靠业务提成,每办理一个分期根据额度大小有30-100元左右的提成;而商家是要实现销售;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共同点都是希望把手机以分期的方式卖出去;而捷信的违约处罚机制对于业务员只会影响提成;所以业务员和商家会竭尽所能的让用户成功办理分期。骗贷的也就罢了,可是让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尤其是生活费不多的大学生成功办理分期后,反而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2013年,武汉一名大学生因为办理了捷信分期,无法偿还,差点跳楼,这个事件迫使湖北金融办勒令捷信退出武汉学生分期市场。网络消费分期发展以来,提出了很多风控模型,尤其是把银行流水、学籍资料、社交资料这些容易网络审核的资料放入风控模型后,可以大大减少恶意骗贷和资信较低人员的分期申请。不过,总体而言,因为网络消费分期发展时间尚短,在风控审核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我想介绍一下学生办理分期的心态。调研时,我既给很多学生提供过分期产品,也和他们深入交流过,可以得出这么几点:

一是,低成本的消费分期学生是很欢迎的,买一个小米手机,办个12期的分期,每期还两三百块钱,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出去发两天传单就赚回来了。

二是,学生对于分期的价格很不敏感,很多学生都是只想尽快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分期利息和服务费总和的高低如果分摊体现在12个月甚至24个月,高价格和低价格的差别可能只有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忽略。

三是,学生的综合信用要优于社会人士,尤其是在风控做得较严格的条件下,因为学生比较固定,尤其是风控深入到社交圈和父母后,违约率很低,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意识已经大大加强。即便违约也可以较为轻松的找到,当时我所在公司学生分期的综合违约率低于1%,是很好的信用群体,只不过这个数据需要少量的地面团队配合;社会人士因为办理小额消费分期多为年轻的打工者,工作、住所、收入都不稳定,综合素质和信用情况不如大学生群体。在这个市场中,大学生是优质资产。

最后,关于消费分期市场的发展略提几个观点:

1、阿里京东在这个市场具有先天的优势,握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渠道也是现成的,只要稍微用心做,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

2、其它玩家要和线下结合,尤其是如何和商户结合和做校园推广上,需要很好的地面团队;线下市场有线下市场的优势,很多学生希望到线下体验后即可获得产品,这是阿里、京东无法覆盖到的,并且这个市场也足够大到支撑几家有特色的公司发展出来。

3、还是要逐步降低综合分期成本,至少降到和信用卡分期成本一致,要盈利的话,羊毛可以出在猪上,产品的差价、配属产品、商户会员费等都可以赚钱,赚利息是没出息的表现。4. 做出有效率的风控模型出来,如果单做学生群体,是单一群体,曾经的经验表明这类风控模型其实很好做,违约率可以做到很低。(本文首发钛媒体

【关于消费分期,欢迎没有点你们名的行业牛人多和磊锅交流(你们呢懂的),有货,任性。】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