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思考
上周六,笔者和某位行业人士进行了一些交流,自己也受到一些启发,以下一些思考,是基于这场私人谈话的心得体会。
一、监管未定的逻辑
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一直都没有定下了,更多时候,都是各种各样的提议。笔者也是总结了一下目前最好的一个版本的提议方案:
一)、P2P平台应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1、 P2P平台应该登记备案;
2、平台应有一定的注册资本金准入门槛;
3、平台高管不一定都要有金融工作经验。
二)、P2P平台应加强公司治理:
4、平台的IT系统、网站管理应达到一定标准;
5、平台应该有完善的风控体系和团队;
6、P2P借贷应限于小微贷款领域;
7、平台应当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
8、信息披露应是监管的主要抓手;
9、P2P平台线下网点要纳入监管。
三)、发挥不同部门协调监管效应:
10、P2P平台应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11、监管部门应逐渐引导P2P平台去担保化;
12、P2P行业应成立全国性网贷协会进行自律管理;
13、P2P监管规则要全国统一。
这份提议,可以看得,政府的态度放松监管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而目前,整个宏观经济是疲软的,行业监管政策的落地,无疑会扼杀很多创新的可能;相对而言,政府反而希望在不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情况下或者严重的违约情况下,任由民间创新,希望能玩出点新的花样,能够为经济的软着路或者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参见笔者先前的拙著《互金和股市火爆背后,究竟是什么鬼》)
放松监管,并不意味这政府彻底放手不管。基于长期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在政府报告里,经常有这么一个词——“温性的通货膨胀”;笔者在这里,为互金也创造一个新词的吧——叫“温性的混乱”。因为只有混乱而不是控制的局面,才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也是互联网金融界最需要的。“温性的混乱”是权衡各方利弊的一个最佳选择。
当然,具体的细节就多多看看某些核心core的言论态度吧,大家应该能体会到这些细微的小细节。
二、未来一定是不超过三五家大平台格局
现在的互金行业,和05年的电商比较类似。
一)、民间对电商和互金态度比较:
当年,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大家一谈到网上购物,都认为那是多么一件不靠谱的事;而在国外,Amazon、ebay已经实现上市,网购很平常的事。当然,如今的天朝,发展成了“买买买”的节奏,电商的活跃程度,已经超出了现在的美国。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情况也是类似的。互联网金融,很多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不靠谱的事,甚至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新时代的“非法集资”;而在国外,已经有LendingClub、Ondeck上市,很多人也参与到互金活动中。笔者也相信,未来的天朝,会发展成为“投投投”的节奏,而这只需要时间而已。
二)、具体业务模式的剖析:
仔细分析电商和互金的业务模式,很有有意思:前者是基于“货物的流转”而形成的实体经济,是一般的商品——可见的货物,经营的是货物;而互金行业是基于“货币资金的流转“而形成的服务经济,是特殊商品——钱,经营的是风险。
三)、未来发展格局的比较:
目前两个领域都是“大而全”与“小而美”的格局。
目前电商领域“大而全平台”就是:淘宝(天猫隶属于淘宝)、京东、当当、苏宁易购等平台级的企业。
“小而美的领域”就是:唯品会、聚美优品、优购等垂直细分企业。
而在目前互金行业,“大而全”的平台,唯一可以说确定了的就是陆金所,基本没什么问题。其他的那些平台,“伪大而全”的很可能会死掉,互联网金融里面,最有可能能的就是撑死;能够成为大而全的平台,估计不会超过五家;
现在可以还有机会的就是细分领域,深度挖掘,还是有机会的。例如供应链金融细、消费分期等,也很容易成长为“小而美”的平台。(具体可参考笔者先前在钛媒体发表的拙著《互联网金融八大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
三、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巨头,它们的互金前景怎么样。
现在谈得上可以挖掘大数据的应该只有四家——BATM。笔者接下来一一剖析。
百度:由于大众的搜索需求,积累了相关数据。例如目前比较成熟的百度指数,但百度的能力比较弱。很显然,先前央行批准的八大征信机构(试运营状态),里面有阿里的芝麻征信和腾讯征信,但却没有百度。
百度在这个领域,前景还是有点,毕竟很多搜索请求摆着那里,可能央行下一批征信机构,会见到百度的身影。
因而,笔者认为,百度的互金前景是有的,但是很有限。对于百度的作用,更多是一种战略防御,而非一项拓展型业务。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是目前发展最好的,也是最完整的体系,一般人看来前景也是最好的。
但面临的问题是数据样本是有缺陷的——只拥有在阿里体系里的的交易数据,而并非全部数据,可能得到的数据不如腾讯的全面。
在有缺陷的数据条件下,基于目前它的封闭体系是有效的;但是规模一旦扩大,面临的客户更加复杂,大数据的失效,预测失灵的情况,应该会爆发出来。
笔者认为,其互金前景可能在阿里相关体系内很有效,但超出这个范围,不好说。
腾讯:小马哥现在拥有的数据,应该说,拥有整个全社会能够获得的数据,至少半壁江山。
任何一个人,只要使用腾讯的工具,无论是QQ还是微信,大家的聊天、交易(聊天很多交易购买数据被探知,还有京东的数据支持)等数据,全部都可以拿出来用。大家在生活中,个人数据积累,获得最多的也是腾讯。
目前,腾讯虽未发力,然而潜力无限。在建立好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后,利用自己的大数据优势,下一步的建立自己的互金帝国。应该说虽然阿里目前发展的比腾讯好,但随着事务的发展,腾讯超过阿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在美国 ,有一家可以为腾讯参考的企业,叫ZestFinance,其创世人士前Google的CIO梅里尔(Douglas C.Merill),以它为代表的新兴信用评估体系(虽然还不够成熟),目前不敢说比FICO信用评估能力强,但随后的发展,应该会比它好。
而腾讯的大数据库,是拥有这些资质和天赋条件的,因而笔者认为,腾讯在互联网金融的潜力是无限。
小米:这家企业,应该说还是未能长大互金巨头。它挟海量用户,以MIUI为基础的系统,“窃取”用户数据,形成自己独特的数据优势,分分钟就有一览群雄的资本。
由于是移动端的操作系统,容易获得大数据,获取数据的能力远非那些APP可以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入股魅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推广自己的云OS系统,事实上,很多互联网企业参股或者做手机系统都有这个原因。
以苹果的Apple pay为例,那就是基于iOS系统衍生出来的产物
因而笔者认为,小米金融虽然目前只有一个雏形,处于幼年期,但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四、互金业务的发展可能
目前互金完整的有三个端口,前段是支付端,中间是钱包端,后端是零售金融业务端,这是一整个个业务闭环体系。以下面的业务图加以说明:
大部分企业做互联网金融,都是基于这个业务逻辑,其行业布局是由上面的逻辑衍变而来的。可能是支付+零售、也可能是债权+零售,当然也有只局限与做某一小块领域的。
五、当下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目前的互金行业的痛点
互金行业,如果说真的按照目前宣传说的那么做,鞋子一点也不被大湿,可以这么讲,没有哪家平台可以活下来,即使是陆金所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很多不可告人的痛,才有今天互金的火热。借用马云的一句话:问题越多,机会就越大。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痛点,反而造就“温性的混乱”,而在这个期间,孕育一批伟大的企业,但是大家不要把这个“温性的混乱”给全部禁止了
在行业朝着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上,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公众的互金平台,会逐渐规范的。需要谨防出现监督过度,反而毁了一个春天的来临情况。笔者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些东西,但不要过度苛刻的去对待这个行业。
当然,也要告诫平台,防止过度泛滥:不怕你们有问题,就怕你去逃避、去做违背初心的事。
在这春夏交接之际,看到很多巨头纷纷投入互金战场,一片欣欣繁荣的景象,有点“温性的混乱”,其实挺好的。也感谢和笔者交流的那位大佬,给了笔者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