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世界“数字鸿沟”,国产山寨机们无心插柳柳成荫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低价国产智能手机,对于很多国内厂商来说,是个忧伤的事儿,利润微薄。但这些智能手机大量流入世界各地,让贫困的人们也可以自由访问互联网,获得资讯、知识,为填平世界数字鸿沟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为钛媒体独家专栏[叶问IT]系列)

 

近期看到一期对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的采访视频,其中有一段关于移动互联网的部分非常有意思。

威尔士提到在非洲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中国产的智能手机,他们的售价已经低到了50美元。他还结结巴巴的发出了“华为”这两个对他来说十分拗口的词。这些手机的出现,使得这些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获得资讯,知识,因此维基百科加大了移动端的开发力度,以便践行维基百科让人们无障碍获取人类知识的愿景。

50美元,对于很多国产厂商来说,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数字。根据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中华酷联”2012年全球份额超过16%,跻身全球TOP 10。但是虽然销量庞大,中国终端厂商的利润表现却不见起色,中国终端企业苦苦在低端挣扎,拼的头破血流,但如果从另一面看,正是这些低端手机终端在悄悄的消弭所谓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接近使用数位产品(如电脑或是网络)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使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从而令社会财富更为不平均。

为了解决“数字鸿沟”这个难题,最有名的项目莫过于OLPC(钛媒体注:One Laptop Per Child,中文翻译为“一娃一本”)项目。该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发起并组织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借由生产接近100美元的笔记型电脑,给对这项计划有兴趣的开发中国家,由该国政府直接提供给儿童使用,降低知识鸿沟,故又称百元(美元)电脑。

这个一百美元电脑项目从2005年开始,2007年正式发货。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到2011年该项目总共发货184万台笔记本,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也没有真正的把笔记本的成本控制的100美元以内,最新一代的OLPC售价是206美元。

而智能手机从2007年iPhone诞生后,到后来安卓系统的诞生,其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而其成本则不断的走低。以至于到现在,50美元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应付大多数日常应用。

相比于OLPC(一娃一本),智能手机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消弭“数字鸿沟”的设备。除了成本,智能手机还在其他方面优于OLPC。

低价的智能手机虽然说可能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做工精细的产品,但相比于OLPC,它是一个真正的主流设备。它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一样使用通用系统,它可以使用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应用,并不像OLPC,只有少数的定制型应用。

智能手机还可以不需要WIFI网络的支持便可以访问互联网。OLPC只能通过WIFI连接互联网,而在偏远地区,WIFI显然不及手机网络来得普遍。

OLPC的销售渠道也过于专制,OLPC能且仅能通过政府采购才有可能到达人们的手里,而智能机通过正常的市场渠道便悄然的进入了千家万户。

不能否认,OLPC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其对“数字鸿沟”的关注以及其对解决该问题所做的努力,推动了社会对数字鸿沟的关注。

但真正解决“数字鸿沟”估计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就像OLPC之前所做的努力那样,降低设备的成本才是真正有效的途径,只是在这方面,OLPC似乎并没有走在市场的前列。

而中国手机制造商们似乎因为其无心之举,为解决数字鸿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低价智能机对于厂商的利润来说可能是心头痛,但对于世界来说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我们感慨国产智能机厂商无法做出像iPhone那样惊艳世界的产品的时候,想想肯尼亚那些刚刚到达温饱线的孩子们正在用中国出产的手机切西瓜,你是否觉得他们顿时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呢?(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叶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