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冲击下教育行业的变与不变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线教育

互联网自从出现以来,就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许多行业。而互联网对金融业的浸润以及由此带来的变化,无疑成为了点燃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这一论点的催化剂。大家越来越关心互联网将会对原有的行业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们的生存,发展以及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育行业也成为了一个关心的焦点,最近的一两年里,在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种在线教育的模式和创业型公司也方兴未艾。笔者作为教育行业的观察者,也是教育行业的参与者,曾在一家教育公司负责创新产品开发和业务战略制定。在互联网的热火劲尚未褪去时,不妨在此谈谈我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在线教育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

教育行业受到互联网的重大冲击,与金融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有相似之处。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人们越来越容易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进行方便快捷的网络操作,而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价值在不断上升,这不仅节省了客户一方的成本,也可以降低供给者的物理成本和边际成本。

其次,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和产品的重要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而知识点(或者习题)甚至授课过程,都和金融业务中的许多要素一样,是可以被数据化,或者说,是良好的可标准化标的,可标准化扩大了标的的传递范围,如果在一个细分市场内能够获得足够的受众和客户黏度,那将比单纯线下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同一时间内带来更多的收入。

其三,教育行业近年来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毛利润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社会认可程度培育方式,人们基于自我强化的预期,愿意为教育支付一定的溢价。

其四,目前的国民教育体系无法充分满足各种差异化和实务化的需求,为其它补充性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市场机会,尽管教育行业存在政策监管的风险,但在现实中准入门槛并没有想象中之高,尽管不乏巨头,但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的细分仍然能给人比较可观的想象空间。总的来说,就数据或者说信息标的的可标准化而言,教育行业对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融合性,而较好的获利前景则给予了资本足够的吸引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不应该是一个意外。

“在线”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传统的教室不见了,信息的传递方和接收方(也就是所谓的师生)地位变得更加平等,授课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时间安排,客户体验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供给方来说,尽管物理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但是产品前期的推广和营销成本大大提高,产品设计的风险也增加了。互联网的时代,用户的第一印象变得至关重要,当客户费了时间和流量却发现下载的东东不好用或者无法达到预期,他们考虑的第一选择就是抛弃而不是倾向于重复试错,而互联网时代又恰恰是一个似乎屌丝都不缺乏选择的时代。

那么就此而言,在线教育似乎将会完全颠覆教育行业给人的印象,许多拟创业者都跃跃欲试进入这一领域,而这又给已进入者巨大的压力,似乎不搞点在线的东西就将立刻被淘汰,而对互联网思维与产品设计的不熟悉,以及相应的成本因素,又令他们心中七上八下。

笔者本人并非互联网专业出身,但在产品开发的相关工作中,作为公司的管理团队成员,也参与过移动app应用的设计过程,很有幸与一些IT行业的青年才俊有过深入的交流。对于互联网渗透和改变传统行业,笔者始终持开放的心态。然而在铺天盖地的颠覆声中,或许我们更应该从每个行业的根本特质角度来思考一下它们存不存在不变的地方,理解不变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和理性地认识改变会如何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那么,在互联网大潮下,教育行业又有什么是不变的,我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在前面提到,教育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这也是其具有良好的互联网融合性的基础因素。然而我们不能忽略,除了传递知识、讲解习题,教育还起到着一种传播理念和培养能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因素始终无法被完全忽略。很简单的一个思考,假如完全标准化的知识点就能帮助你达到满意的掌握程度,那各类培训班早就销声匿迹了,更没必要探讨线上线下的话题。教育机构要筛选老师,甚至把名师作为一种增强吸引力和具有广告效应的东西,就是对这一因素的注解。

互联网化可以消灭传统的课堂,消灭面对面和物理上同一位置的限制,但无法将名师因素完全剔除,产品的质量在在线模式下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如果无法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研究团队,那么无论产品的互联网载体做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就考试培训角度,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但评价教育机构的最终标杆不会变,如果认为接受的培训对于提高考分没有帮助,那谁也不会因为你的在线产品帮助利用了碎片时间或者界面新潮愉悦而给予好评,在这一点,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教育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但丝毫没有改变产品品质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下一个层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所谓的线下教育,是不是就是课堂内的授课,是不是传递的信息就是枯燥的知识点?如果讲到纯粹的应试教育,那或许回答是肯定的,但在许多教育细分市场,答案就是否定的。

笔者曾经从事的正好是出国留学培训工作,对此感触颇深。众所周知,想获得理想学校的录取,标准化考试成绩只是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专业机构的信任,不仅只满足于参加考试培训,也很希望在这一平台上获取其它的增值性服务,以便能给自己的孩子增加可以加分的闪光点。这些服务的结果通常很难量化,而其对客户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举个例子,新东方作为业内的资深机构,推出的游学夏令营项目就是一种增值服务,这种服务,强调的是过程中的氛围和体验,以及相应的给学生带来的能力的提高,毕竟去美国名校游学,亲身坐在课堂中和只在网上看一个视频感受是完全两样的。我们国内的学生也完全可以接触到MIT的课程,但你在国内学习和亲身去MIT学习,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许多细分市场的线下教育,其价值创造过程绝不是只局限于考试培训这样一个点,而是在于许多非标准化活动和服务与考试培训相结合的价值链条和网状结构。这类服务对于提供服务的主体要求很高,带有很强的素质教育特征。从目前的角度看,这类“非标”的教育产品,是难以被互联网化的。就这一点来说,许多教育细分市场中线下部分仍有相当的价值未被充分挖掘,要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能满足需求的良好构思设计,而不是所谓盲目的互联网化。

从根本上说,在线教育的兴起,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兴起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对每个行业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并带来相应的改变。但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行业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功能,脱离这点谈工具和形式的变革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危险的。对于教育行业中人,第一要重视的还是资源和人员团队的建设,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细分市场中的机会,没有认识到和解决好基本面上的问题,也无法做出成功的互联网化产品。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从根本上加深对行业的理解,才能在大潮中做一个出色的弄潮儿,否则就要冒很大的被浪潮吞没的危险。一味地被裹挟而忘记了自己应该去做的事,那可能不止是被人发现裸泳,而是真的就默默地淹死了。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分类: 互联网, 小料, 科技,
(本文系作者@念书的懒懒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