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的“二八效应”愈发明显,无关爱好的内容创作者就洗洗睡吧
据某机构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报告,1500万微信公众号中,前500强每日PV占比10%-20%,而剩下的80%以上被剩下的1400多万公众号瓜分,马太效应明显。此外还有许多数据证明,微信公众号流量主的收益普遍下滑。超过3成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停止更新。
这一切坏消息让很多人得出结论——内容创作者的春天已逝。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一系列坏消息背后发生了什么?
首先,内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一系列坏消息都基于微信公众号,这是目前内容创作最主流的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至今已经过去5个年头,这5年里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从0增长快速超过1500万。
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为7.6亿。我们做个不严谨的计算,微信公众号数与月活跃用户数的比值为1.5/76,这意味着每76个微信用户对应至少1个公众号,如果这76人都阅读这一个公众号才可以产生76次阅读。
按照经济学规律,这是典型的供求关系失衡,简单讲“作者太多读者不够用了”。这也意味着后来者、未获得海量粉丝的公众号都失去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从消费无聊内容到消费专业垂直内容。娱乐、八卦、段子、情色、无聊、鸡汤这是当前内容消费的主体,但无聊过后人们还是希望阅读有价值内容。只有“专业垂直内容”为读者带来了价值,比如,一些营销号教读者营销知识、一些生活小窍门的号让居家达人学到妙招、一些医生开设公众号传授健康知识......
所以消费无聊内容够了,很多人开始寻找这些可以为自己工作、生活带来价值的内容。以我自己为例,磐石之心专注于“解读互联网的未来”,这种鲜明而直接的定位会吸引一大群互联网爱好者、从业者、营销人关注,并持续阅读。所以阅读量、粉丝数都逆势持续攀升。
第三方面,新媒体平台抢夺市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以及大量直播平台纷纷崛起,它们正在分流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
内容创作不等于内容创业
现在很多唱衰内容创业的文章都将内容创作与内容创业混为一谈。磐石老师希望能够给出更加精准的定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这个行业的未来。
内容创作与内容创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内容创作,是指一个有某方面特长的作者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优秀的内容制作出来,但是并不过分考虑内容的传播、变现等无关乎内容之外的任何事情。
内容创业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在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传播,相比内容好坏,他们更关心的是流量与收益。
如果说内容创作是一种技能,那么内容创业则是一种商业模式,所以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内容创业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靠微信公众号早期红利完成粉丝原始积累。在公众号发展的早期,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个人纷纷搭建大量公众号,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组建编辑团队,制造内容,构建庞大的公众号矩阵,公众号之间相互推广获得粉丝。利用微信公众号早期的巨大“红利”,许多公众号迅速完成了粉丝的原始积累。然后向企业销售商业软文发布、硬广。
第二类,依靠与企业的关系进行内容创业。也有大量媒体人开设公众号、媒体号。然后利用在媒体里建立的企业关系,专业撰写技能,从企业手中拿到商业软文订单,依靠软文获得收入。这也是目前一大批自媒体创业者的生存方式。这些内容创业者不需要有大量粉丝关注,他们创业的基础在于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类,依靠资本的力量进行内容创业。还有一些内容创业公司,依靠资本推动实施创业。比如,逻辑思维、一条、二更、一些网红等等。在资本的推动下,这些企业可以招募大量的人才,像专业的电视台、影视公司那样进行大制作、大包装,还可以花钱购买粉丝,花钱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做品牌推广。他们主要依靠硬广、会员费等获得收入,抢的是传统媒体的饭碗。
第四类,名人利用个人影响力进行内容创业。名人,本身就有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可以轻松为其带来粉丝。比如,吴晓波、高晓松、老梁等。他们本来就是名人和读者群体,在新媒体上同样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粉丝,加之专业制作的内容、社会认同感,让内容极易被分享,观点极易被讨论。他们的收入方式有广告、平台佣金、电商销售等等。
内容创作与金钱的辩证关系
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中,王小波的杂文《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弄点学问的人,为此不得不受点穷。但并非特意喜欢穷熬,如果说安于清贫,安于住筒子楼,安于营养不良是有点变态。”
王小波又对知识分子该干什么提出了看法:知识分子就该创造精神财富。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作出来放到网上就会被阅读,不再是手稿、日记压在箱子底下发霉的年代了。既然阅读就会影响到读者的认知,因此称作知识分子是不为过的。
以前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工作。王小波在专职写小说前在大学里教书,因此有学校发的工资。所以写小说只是个人爱好,也可以不过分考虑收入。后来小说出版,成名了,依靠稿费、版税收入颇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一名军人,也有部队发的工资。他创作小说也是个人爱好,并非以赚钱为目的;但是当小说销量很高,莫言的版税收入也大幅增加,在作家收入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鲁迅先生,一生靠大学里做兼职老师的工资和稿费、版税生活,据说也是收入不菲。一些网络小说作者同样也登上作家收入排行榜,依靠读者付费、版税获得收入。郭敬明还成了作家里的首富。
因此,搞内容创作的很多名人都依靠稿费、版税获得了不错的收入。《让子弹飞》中有句经典台词:我要站着把钱挣了!同时也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站着赚钱的张麻子、跪着赚钱的汤师爷。
我上面举例子的几位知名作家,都是“站着把钱挣了”的内容创作者代表。微信、媒体平台也希望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站着挣钱的机会,比如,广告、打赏。但是广告和打赏都与流量息息相关,而流量意味着粉丝数,只这一个指标就难倒了90%的微信公众号。更何况还有内容的水准,所以大量内容创作者只能“跪着”挣钱。
某机构关于“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作最缺什么?”的调查显示,有高达46.4%的人认为缺钱。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收入来源靠什么?”的调查显示,有32.25%的人依靠软文收入,35.29%的人依靠广告,收入微薄。
显然,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为了生存就必须“跪着”赚钱,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为了金钱,发布虚假、夸大、诽谤、恶性竞争甚至是诈骗类信息。这些信息在社群这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中不停地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比如,魏则西事件、嫖娼死事件,各种虚假信息满天飞掩盖了真相。
其次,为了金钱,大量公众号采取抄袭、洗稿、拼凑的方式快速输出内容。以标题党、耸人听闻的标题以吸引阅读。这让本来就堪忧的版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加之目前的原创保护仍不完全,原创者得不到利益与尊重,这无疑是劣币驱逐良币,涸泽而渔。
再次,为了金钱,无聊、情色、耸人听闻信息疯狂传播。目前,直播平台上有70%的内容都涉及情色,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最大的是娱乐、情色、无聊、耸人听闻内容。之所以这些无聊内容如此有市场,因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需要释放,阅读有价值的信息太累,不如消费点无聊的东西来的刺激。
所以当前的内容生态已经不奢望谈“创造精神财富”了,别捅出大乱子,别影响社会安定,别成谣言传播“圣地”就谢天谢地了。
内容因爱好产生
最后,我对内容创作的未来趋势做几个简单的判断,希望对那些非机构、无企业关系、无名人效应、无风险投资的普通的内容创作者能有帮助:
首先,专业垂直内容创作者将迎来春天。互联网赋予了创作工具、连接工具,大幅降低了组织的成本,这意味着许多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可以将专业的知识、经验做成内容,与需要这些内容的读者分享,并收获读者的打赏、服务收益以及平台广告推广收入。
比如,营销人、医生、老师、工匠、专业评论人、绘画高手、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将在业余时间里为读者创造价值,以“云人才”的形式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内容、服务,并获得收入。这是属于未来的企业组织模式。
其次,小众内容创作者忘记金钱回归初心。我相信所有内容都会有读者,只要你抱着以爱好来创作的初心,而不是为了金钱的目的,你总是可以在内容创作中找到快乐。比如,做一个公众号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给亲友阅读,让孩子长大后看自己的成长历程,这都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内容因爱好产生,一切都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再次,网红们的生命周期最为短暂。网红,多大多数只为赚钱而生,这也注定了它们只是昙花一现。既然是“红人”,就一定有冷却的时候。历史只会记住一个人创造,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因为有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我们知道贾宝玉、林黛玉是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
郭德纲说,相声是一门艺术,关键还是演员的能力。明星是网红的一种,有些人因相貌出众而成为偶像,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作品,有些人却可百年流芳。她们之所以被记住,正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出色内容,比如,影视作品、歌曲、书籍。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那就是城市生活压力巨大会刺激情色、无聊、娱乐的消费,因为人们需要通过这些简单无脑的方式释放自己。所以无聊这门生意正当时,可是真正可以留下印记的绝对不是无聊!
最后,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社群。许多拥有共同爱好的人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小群体,这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小众内容在社群中却倍受欢迎。
比如,一群爱好养多肉植物的网络社群,可能就是由一位多肉植物爱好者通过自己撰写的相关文章而聚集起来的。她在自己的媒体号上分享关于多肉植物的养殖经验、技巧,这种小众内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毫无意义,而对于这群爱好者来说他们会篇篇阅读和讨论。
所以我一直认为,内容创作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爱好。互联网工具让每个拥有爱好的人都可以创作并与共同爱好者建立连接,产生互动和经济价值。
20世纪艺术界很有名的人物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未来每个人都会变成15个人眼中的名人。这句话正是对社群时代,阅读方式变革时代的最好诠释,你只为属于你的那15个读者写作,你就是那15个人眼中的名人,你会获得这15个人的尊重。
你可能没有资本、名气、员工、企业关系,但是你一定有爱好或者专长。那么就先找到与你共同爱好的15个人吧,然后将爱好变成内容,与他们分享。
那么找不到爱好,没有差异化,没有专业技能,没有鲜明定位却又一心想靠内容创作赚钱的公众号别再浪费时间了,关了吧,洗洗睡。
【钛媒体作者介绍:磐石之心,微信公众号:panshizhixin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