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粉丝文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阶段,安心且活得好的付费产品,本质上依然是粉丝经济。
什么人的粉丝钱最好赚?当然是流量明星。在国内应援活动还没有体系化时,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我们及时加以纠正并引导。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粉丝文化,而不是以“金钱”为导向的粉丝忠诚度检测呢?
支付60块钱解锁明星照片到底值不值
前不久,由爆款节目《偶像练习生》出道的范丞丞火了一把,只是这次不是因为他的姐姐范冰冰也不是个人最新作品,而是让网友惊呼的“睡后收入”新玩法。即在微博平台上仅凭一张“付费可见自拍”,在一夜之间内什么也不用干,醒来就有8万人付费,轻松揽得480万元人民币。
围绕“支付60块钱解锁明星照片到底值不值”,这个话题,核心粉丝纷纷表示相当理解“就几十块钱,内容挺值”。边缘粉丝与吃瓜群众则表示这是经纪公司和微博想方设法的利用流量圈快钱,不值得鼓励。
“付费自拍”之所以引起争论,大概是因为这项服务还属于新生事物,网友们对它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激,即使随后澄清这不是明星个人的意愿,但经纪公司与微博的合作方式还是多多少少让人诟病。
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范丞丞经纪公司乐华与微博的联合声明称道:“这次微博与乐华公司层面的制作旨在健康运营粉丝经济,构建健康的粉丝文化。”
在批量化产出偶像的当下,优胜劣汰是粉丝追随的法则,存在竞争即存在比较,存在比较即存在攀比。在付费越来越不经大脑考虑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粉丝买单的内容中,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值得鼓励的。那提倡付费订阅的今天,粉丝到底该为什么样的明星内容买单呢?”
粉丝花费的变革:从短信支付到移动支付,追星更加时效化
早年间,偶像与平常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比如曾经崇拜的巩俐、刘德华等国际巨星,我们眼中的他们完美无瑕,是真正能被称为男神、女神的代言人,“崇拜感”也是源于自身的美好向往与寄托,在实体店买个影碟、唱片就是表达内心喜爱的具体表现。
直到2005年,粉丝间开始组织性的有了交集,粉丝经济开始有规模性的变现,追星变成了“个人性+集体性”于一身的事情,具体则体现在支持方式上的变革。
这一年,《超级女声》横空出世,从分赛区海选到全国百强再到总决赛,每个选手的晋级之路都有一条清晰的线路,进阶过程均面向观众同步播出,到决赛时,选手前期所积累的人气便直接反映到了短信支持数量上。
按照决赛规则,粉丝要给偶像投票,首先要花1元钱定制短信(联通和小灵通用户为0.5元),收到回复后才能投票,每投一票0.1元。铁杆粉丝最多可以投15票。
此外,一旦用户发送投票短信,就被运营商默认参与接收关于超女各类资讯与花絮的增值服务,基本服务费为6元。定制之后会在一个月内发送15条超女花絮,一条1元。追星几月有余,情感认同也愈加深切,自己也是选手几个月努力的见证人,决赛送上一条短信又算得上什么呢?
当晚,前三甲的短信支持总数达到800多万,李宇春以352万的超高短信票数获得冠军,也被封为“短信王”。
时隔十多年后,短信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全民选秀时代开启,移动支付让我们分分钟都能释放内心喜好,粉丝与偶像间的距离被镜头拉的更近,情感认同开始升级,这就出现了如“妈妈粉”“姐姐粉”“女友粉”等代表亲密关系的昵称。
因此,当充视频网站会员、买微博增值服务、购买线下品牌集赞等可以决定偶像最终的命运时,粉丝们迫切将这种渴望的情绪寄托于付费产品上。互联网节奏中,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根本来不及思考更多,稍稍晚点别家粉丝数据就会超越。
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偶像只是上了一个热门节目、客串了几个镜头,甚至连代表作都谈不上时,他就可能因“颜值”“路人缘”“幽默”等关键词霸屏热搜,粉丝关注的点被培养的趋于元素化、扁平化,导致在网络环境中,只要抓住大众痒点,便能迅速将某偶像炒红。
所以,在过去的短信时代,我们将每条支持信息视作对偶像个人进步的积极反馈,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将每条支付信息视作对偶像人气数据的及时维护。
社交趋于情绪化,“操纵”人心变得越来越简单
显然,现在的追星心态、环境已和当年有很大差别,原本由公司负责为艺人做的一些宣传推广,现在都由粉丝主动花钱来做。粉丝们购买他代言的产品,为他花钱,转发他的微博,控制网络上关于他的负面传闻,为偶像创造流量并竭力争取更多的演出机会,就是因为偶像给了粉丝一种幻觉:
“我的成功依赖你一点一滴的支持,任何属于我的荣耀你都与有荣焉;我是属于你的,我是为满足你的需求而生。”
这成为了目前不少粉丝最热衷为偶像做的事情。
就如范丞丞的“付费照片”事件,铁杆粉丝们强烈的呵护情绪驱动着自己必须消费,万一经纪公司隔天看到数据不理想,还怎么给偶像更多资源和机会呢?
当微博、微信等宣传互动平台改变了明星的成名方式,背后团队通过买热搜买写手,都能清晰的看到浏览量,阅读数,评论数,转发量,以及留言评论,甚至还可以花钱找水军控制舆论,如果效果还是不理想,团队可能随时就会替换掉当前扶持的弱势偶像。
因此,在偶像量产化的今天,抓住流量就是抓住机会。秉着“偶像需求就是粉丝需求”的法则,“应援”和“投票”开始被视频网站、各大品牌集中利用,粉丝需要通过不断加注获取先机,这就造成了为拿到稀少机会。
粉丝集资的钱越来越多,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但粉丝们仍然不知所疲,一句“他值得”就足够解释,这便埋下了盲目追星的隐患。
以《偶像练习生》为例,决赛阶段,一个爱奇艺账号一天只能投一票,VIP账号仅2票,所以想要多投票,粉丝只能从淘宝购买爱奇艺账号,一个有效账号0.4-0.5元,粉丝组织一买就是几万个,几千块就这样出去了。
而冠名商农夫山泉的投票规则是,买一箱维他命水,会送48次投票机会,3月28日决赛前最后一次购水,票数翻倍。爱奇艺VIP定制卡是粉丝追票最大的希望,买一个月爱奇艺VIP,你可以获得最多30次投票机会,不限购买次数,相当于0.7元买一票,所谓性价比更高。
这些项目的单次成本看起来的确不高,加上年轻粉丝习以为常的情绪化消费,这些品牌商想方设法的设置各种规则来渲染“偶像迫切需要你”的情绪,“付付付”无意间就成为了粉丝日常的追星习惯。
但是,这样被动化的追星是粉丝愿意看到的吗?当然不是,只是他们身在情绪中难以跳出,当节目风潮褪去,才发现结果并不如自己所愿。
向渲染炒作说不
在操纵人心愈发精准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擦亮双眼理性对待,回归到“付费观看照片”这个模式上来说,试问,追求感官层面的审美刺激真能给自己带来持续且良好的体验吗?也许明天爱豆就会被其他颜值更高的新生代明星所代替,粉丝维护光靠“一张脸经济”必然是不能长久的,最终能维系人心的依旧是用作品说话。
所谓“一人成功,万人效仿”,最让人忧虑的还不是粉丝过度消费,是对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造成了潜在价值观的重塑,“颜值即正义,数据即王道,付费即忠诚”。
在资本的逐利下,一些尚未成年的粉丝或将产生出这样的金钱观:“只有当明星才会拥有这样的数据资源,才能一夜之间跃升为百万富翁”。此时,明星对粉丝的价值导向还能保证不偏离吗?
而我们愿意看到的,是偶像带给粉丝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态度的积极反馈,而不是单一的元素化情绪刺激。让我们欣喜的是,近年来,以粉丝为主体的“粉丝公益”模式也日趋成熟,偶像的正面行为往往也能“一呼百应”。
粉丝们已从幕后走到台前,主动策划公益活动,成为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一面旗帜,而不是刷着手机做些日复一日、无关痛痒的事情。
因此,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引导粉丝群体为阳光向上、有意义的偶像内容消费,鼓励和倡导粉丝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虽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但我觉得大家心中还是要学会一些判断,这不是负担,而是负责。
健康的粉丝文化氛围构建是需要偶像和粉丝通过正能量来促进的,绝不是单靠五花八门、情绪化的“付费模式”就能解决的。
说到这里,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前不久的热点事件,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的胡江华在其发表的SCI论文中感谢了偶像林俊杰,被大家称为“追星追出新高度”!她认为在过去十年间,林俊杰的歌曲给了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持。
针对追星,她的观点是:“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
结语
总之,粉丝付费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并不宜在大众平台大肆渲染炒作。尤其是扁平化、无意义的情绪付费模式,这很可能将粉丝经济导向狂热、盲从和非理性。
粉丝要坚守一种爱好广泛、理性追星、适度参与的追星行为模式,更要量力而行,学会控制情绪。因为健康的粉丝文化绝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浮华,而是有机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化产业评论,作者|赵荣进,编辑|范鑫】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