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汽车公司不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附属品,无人驾驶5年之内做不到
钛媒体注: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于互联网汽车发展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造互联网汽车,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谁更有优势”的问题,他表示不能简单的认为“汽车公司就是传统的,互联网汽车就是新潮的,就是高科技的”,
汽车产品已经从过去的机电一体化,走向了“人机+机电+电子信息”一体化。所以,汽车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李书福说,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开发,很多品牌的汽车都会使用它们开发的系统与架构,再去不断迭代升级。然而汽车同行们都明白这个,也不会让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他认为,
有些互联网公司它确实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应用进来,可以采纳,也可以合作,但是我们作为汽车公司,我不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附属品,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现在互联网汽车这么火热的现象,李书福认为,汽车能够在互联网的环境中使用,能够自动的驾驶,这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这就要求它是“轻量化的、电动化的、智能化的,必须在一个网络环境里面使用的,自动充电的,自动驾驶的”。他认为,
从汽车产品总的发展趋势看,驱动能源的电动化是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智能化是互联网汽车的特质,轻量化则是所有轿车产品的发展方向。
但是不能说一辆汽车加装了应用软件,它就叫做“互联网汽车”了,因为“如果不是将互联网汽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考虑和开发,是无法构建起核心技术的”。
而谈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李书福则认为无人驾驶技术还很遥远。无人驾驶是一个方向,但是要想“在所有的路面都能实现无人驾驶,这个5年之内是做不到的”。
我们想要实现的无人驾驶,是强调车辆和人相互配合的一个系统,要和车辆、路面、基础设施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在现阶段,如果把简单地取消方向盘就称作实现无人驾驶,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谈到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李书福认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一点都不难,只是不同的追求,让有些公司积极一点,有些公司消极一点。他认为,
互联网技术不是说哪个公司垄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技术,谁都可以开发,不是谁垄断谁,谁控制谁的问题,都不可以,这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针对乐视汽车,李书福表示不方便评论同行,但是汽车行业的变革绝不会一帆风顺。(钛媒体编辑张霖整理报道)
以下是李书福与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张琳的对话节选,经钛媒体编辑:
张琳:造互联网汽车,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谁更有优势?
李书福:可能大家都觉得好像汽车公司就是“传统的”,互联网汽车就是新潮的,就是高科技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汽车公司现在都在开发信息技术,都在开发和互联网对接的智能互联标准。汽车要进入互联网环境,前提是汽车内部的网络环境要形成,同时汽车和外部的互联网世界进行连接。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使汽车从操控体验到衍生服务都真正无缝融入互联网,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
从诞生那一天起,汽车公司就是工业和信息化的组合,无论在机械时代、电气时代还是在信息网络时代,每一个时代的新技术,都会被汽车行业快速吸纳、整合。所以今天我们说,汽车公司不是一个钢板组装公司,而是一个机械、电子、电器、信息技术的一个综合体,汽车产品已经从过去的机电一体化,走向了“人机+机电+电子信息”一体化。所以,汽车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的公司,它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张琳:所以你的答案是汽车公司更有优势?
李书福:互联网汽车它就是一个汽车,只是说这个汽车是放在互联网环境里面可以使用的,所以互联网汽车的开发一定是一个汽车公司,这是一个大前提。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开发,它做的系统和架构需要很多品牌的汽车都来应用,然后它再不断地迭代升级。但现在全世界的汽车同行都明白这个,不是不懂,大家都懂,所以是不会让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变成现实的。
互联网企业是把想象当成现实,汽车企业则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迭代推进,这是不一样的两个方向,我们是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人家是挂在半空中要降落,很不一样。
互联网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迭代升级,我们现在就在做汽车基本架构与互联网基本架构的总体设计,做好以后,我们也会不断迭代升级,有些互联网公司它确实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应用进来,可以采纳,也可以合作,但是我们作为汽车公司,我不能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附属品,这是不可能的。
张琳:很多人对你的印象都是“造车狂人”?
李书福:我是造车的,对的,但是不狂的(笑)。我就是专注于造车,就干一件事。我觉得一辈子干一件事才有可能干好,干太多的事风险太大。
张琳:所以虽然你老说自己是半路出家,但现在已经是专业人士了。
李书福:我在努力成为一个专家,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最近我就在研究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如何更好地轻量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使我们的技术能够继续引领前沿。
张琳:既然开始做研究了,那你怎么定义现在这么热的互联网汽车?
李书福:所谓“互联网汽车”,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就是这个汽车要放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面进行使用,通过互联网可以控制这个汽车,使汽车在整个互联网环境里面能够自由的驾驶,这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它必须是轻量化的、电动化的、智能化的,必须在一个网络环境里面使用的,自动充电的,自动驾驶的。
张琳:你现在为什么会更多地强调“电动化”?
李书福:因为电动化是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没有持续的电能源供应,很难实现实时在线的智能化。这里面有很多技术和应用的细节问题,比如自动续能,如果是油气动力的汽车,很难实现自动加油,但自动充电就相对简单得多。再比如,既然是互联网汽车,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得是在线的,而不是离线的,一旦脱离互联网(车联网),那就不叫互联网汽车了。保持实时在线,就必须是电动能源。
从汽车产品总的发展趋势看,驱动能源的电动化是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智能化是互联网汽车的特质,轻量化则是所有轿车产品的发展方向。
张琳:现在很多企业在汽车里面加装了应用软件,就可以称自己是“互联网汽车”吗?
李书福: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在普通汽车中加装应用软件,把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移植到汽车中,可以赋予了汽车一部分互联网功能,但这是太表层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不移植这些功能,还是通过手机在汽车空间中使用,可不可以?一样可以嘛。所以说,如果不是将互联网汽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考虑和开发,是无法构建起核心技术的。
张琳:我看到您今年大会的时候发的一篇文章,是对于互联网汽车的一些思考,里面有一句话说“有想法的很多,但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确实非常的艰难”,听上去好像您对现在的互联网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不是那么乐观。
李书福:想法能够变成现实,是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大量的技术突破和一些产业链的形成,当这些工作没有做扎实的时候,要想把想法变成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当然我们的无人驾驶技术现阶段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我对于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还,它的技术的成熟度和用户的接受度,以及整个应用环境的形成,还是持有一定的问号。
张琳: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些声音可能和你的感受正好相反,无人驾驶也许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商用,甚至量产了。
李书福:那不可能,这个我跟你讲,这个差得太远了!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么长时间了,而且全世界这些无人驾驶技术,我认为沃尔沃是完全走在前面的,没有第二个汽车公司能够超越。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很冷静的,无人驾驶一定是个方向,但今天实现不了,明天也实现不了。我认为五年之内可以实现大部分的技术,是有条件地实现,所有的路面都能实现无人驾驶,这个五年之内是做不到的。
安全的无人驾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必须在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合下才可以实现,这里面包括路面环境、车联网体系、智能交通管理、法律修订等等。
就现在的技术条件,要想实现高度的辅助驾驶功能,这个是现实的。你比方说我现在已经投放市场的,大规模生产的沃尔沃XC90,已经实现0-130公里的高度辅助驾驶功能。你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手放开让它自己开,这都能做到。
张琳:你们现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情况是什么样?
李书福:我们现在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路线依然保留了方向盘,需要司机坐在那里。无人驾驶条件下,司机可以不开,但只要系统提示,就必须来接管这个车辆。如果你还不去人工接管,车就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直接停下来,告诉司机前面道路不适合无人驾驶,不能再保持无人驾驶模式了;当然如果道路合适时,车辆就会提示司机,这时司机就可以休息了。这是最大限度在确保安全性。
所以,我们想要实现的无人驾驶,是强调车辆和人相互配合的一个系统,要和车辆、路面、基础设施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在现阶段,如果把简单地取消方向盘就称作实现无人驾驶,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张琳: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迭代难不难?
李书福:不难,一点都不难!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追求,有些公司积极一点,有些公司消极一点,有些公司在等待,有些公司在主动发起进攻,比如说像我们,就是主动的发起进攻,我们主动走在同行的前面,主动来开发互联网在汽车工业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不是说哪个公司垄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技术,谁都可以开发,不是谁垄断谁,谁控制谁的问题,都不可以,这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