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千亿上市目标去的京东物流,还要面临这些挑战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冲着千亿上市目标去的京东物流,还要面临这些挑战

京东对外界又画了一张大饼:京东物流子集团宣布成立,并且向外界画了一张大饼:未来五年,京东物流还将把物流中心的面积扩大至超过5000万平方米、建设跨区航空物流网络、扩展15倍于目前的冷库面积、实现大件无人仓、中小件无人配送、运营超过20个自营海外仓并覆盖包括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B2B物流网络将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与达达的众包网络深度协同,形成全国最大的同城配送网络,当然,不排除上市,但是并无融资计划和时间表。

物流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千亿目标背后是巨亏

在电商领域,京东的物流是刘强东力排众议,强力推进的项目,在京东的发展历程当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似乎陷入内忧外患的状况:

根据这次京东物流子集团成立的软文显示:截止目前,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56个大型仓库,690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已经运营了7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目前京东自营配送覆盖了全国98%的人口。

似乎京东正在试图玩一个文字游戏: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包括县级区划数2852个(含860个市辖区、368个县级市、1453个县、117个自治县)、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含地级市、州)、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1个台湾省;意味着在大陆,拥有3000多个城市加县城的行政区域,按照这个来计算,98%的覆盖率,仅有平均2个左右的配送站和自提点,去服务3000多个城市,至于自提点也要归集标榜自己物流体系的强大,有点挑战大众智商。

尽管股市波动,财富有所缩水,顺丰上市后的市值也在深市市值榜的第三名,2009亿的市值,顺丰以及三通一达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足以让同样从事物流业的京东眼红,所以独立上市将有机会把从创业开始就亏损的京东,带来盈利和估值的双重希望,这个希望的源泉就是把物流行业开放,作为盈利的收入平台。

外界对于京东物流的质疑一直并未停止,刘强东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针对外界质疑物流巨亏300亿的问题时郑重回复:其实真正花钱的就是仓储,仓储我们可以选择租赁,我们算过帐也许20、30亿就有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现在投资最多就是买土地建自己的库房,租不到这么大的物流中心必须自建,一年可能上百亿,但是这些本身都是公司的资产,并不是烧掉了。

从这个信息透露出来:数百亿的投资是真金白银花掉了,所以这部分的确是作为巨大的成本开支,是体现在财报当中的,作为投资,必然就要有盈利的预期,但是前期的投入,在账面上实际上是拖累了京东整体的财报,账面亏损可以做的很漂亮,但掩饰不住背后内部压力:粉饰过后的的京东财报显示已经“扭亏为盈”,对于多年投入的资本而言,似乎看到了盈利的希望,更关键的是未来对于京东的经营状况,GMV之外,市盈率作为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回报要求,京东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独立物流业务显然有助于甩包袱。

除了内部的压力,京东虽然说不会直接与快递行业竞争,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旦大力推进物流的发展,第三方配送势必与京东自己的配送体系发生剧烈竞争关系,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

京东物流的目标必须迈过的坎

根据京东对外通稿的口径,京东物流子集团未来的目标是要打造水电一样的社会商业基础设施,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对的,2010年,马云就说要把阿里打造成中国的水电煤设施,时隔7年,京东终于缓过神,但这个转型的时间点有些晚。

从千亿的预期来对比,顺丰控股上月发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5%至574.8亿元,京东物流的千亿目标为当前顺丰收入的约1.7倍,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京东要迈过的坎还有很多。

1、规模效应在快递行业并不明显

以顺丰目前574.8亿收入为例,背后支撑配送人员超过12万人,而京东物流终端配送也是自营团队,2016年披露的配送员工数量过6万人。

根据京东财报统计,整个2016财年,京东物流总共配送15.93亿单,履约总成本210亿,平均每单13.2元。2015年,顺丰送出17亿单,营业成本385.86亿,平均成本为23元/单,毛利润率20%。

顺丰的品质有口皆碑,顺丰的规模比京东配送要大不少,成本也更高,规模效应的低成本,并没有表现出来,核心的原因是:顺丰的网络覆盖面比京东广,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要保证国内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的配送效率,渠道越下沉,成本越高,因为单量不够集中,配送的要求并未降低,成本的提升是自然,而目前京东配送的优质体验多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若要扩展到全国,人力的投入是必然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也是可以预见的。

2、京东开放物流服务后,体验是个坎

体验的问题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B端:目前京东物流终端体验最好的是京东自营,按照目前的规则,优先发货的除了自营的,就是商家入仓京东物流的货品,这样一来,物流的效率是降低的,这与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服务完全是本末倒置,通达系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商家的选择性强。

第三方商家如果要使用京东物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订单聚集到有仓的地方,这样发货的效率才会有所保证,在没有京东仓和配送网络的地方,效率自然就无法保证。

每年京东电商总会曝出要求商家“站队”选择的问题,在未来选择物流方面,京东强制第三方商家使用京东物流,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京东物流本身的成本并不便宜,对于C端而言的体验是体现在自营商品,第三方商家的习惯还是通过菜鸟网络和通达系进行物流配送,强推的效果恐难达到预期。

京东物流采取的模式是自建仓库,与菜鸟网络自建+合作仓+通达系的模式相比是封闭模式,开放是相对的,京东物流开放是开放自己的服务给市场,但是市场是否会选择,这是存在疑问的。

3、高科技物流短期很难实现

首先看无人仓,无人仓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无人仓的背后是成本的投入,土地、建安、设备都是巨大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京东持续高成本投入物流行业被外界质疑的原因,要让高效率的无人仓普及,成本这个话题绕不过去,更别谈让当下京东256个仓库全部变为无人仓,这个成本投入和投资回报率,是不可想象的,短期内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强东曾经表示:我们祈望接下来天天能用无人机为40万个村落送货,可以大幅度地低落我们进村的物流资源。

首先一开口就要覆盖40万村庄,作为目前配送点数量还很窘迫的京东物流来看,这个海口,有点大,这种专用无人机的成本投入,要保证配送效率,似乎又是数百亿的投资计划了,相比千亿的营收目标,好像有点很难解释,又是比拼智商的时刻。

无人机目前还需要不少的人工操作因素在其中,真正的可以编程化、自动化的集群飞行,目前还是试验阶段,而无人机目前的续航能力,都非常有限,在几十分钟之内,并且无人机目前只能配送中小件,大件配送依旧需要人工,那么又会涉及到规模扩大之后的成本问题。

最为核心的是:目前中国的无人机管控非常严格,很多城市市区范围是静止无人机飞行的,中国的低空空域开放的消息已经传递出来很多年,但似乎一直并未松动,即使松动,可以看到的是,国家对于航空器的管制非常苛刻,毕竟天上飞的还有载人航天器,一架无人机就能让机场大面积延误,更何况覆盖40万村庄的无人机,想想场景,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对于生命财产都会构成威胁,技术并未成熟,这些商用并没有明确实践表,加上政策并未完全开放,对于京东许下的这个宏愿,还是更符合公关营销的套路,并不实际。

4、直营业务与第三方业务的博弈

从京东的财报显示,近年来,京东的GMV的成长速度逐渐放缓,这是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正常现象,2016年Q4,京东自营和第三方交易总金额分别达到1150亿和950亿,第三方交易额占比达45.3%。

从物流开放角度是两难的选择:如果第三方交易全部选择京东物流,那么扩大规模后的成本开支,以及面对通达系的竞争,服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自营业务的服务质量会受到影响,服务体验的降低,有可能导致直营业务的收入影响下降,也就是嫡系部队和雇佣军产生了竞争关系,京东既要参与比赛,又要时刻变为裁判员,这对第三方电商是不公平的。

但实际情况是:第三方大多选择通达系,要普及京东物流,恐怕这些第三方电商公司首先自己不答应。

问题的关键是:当下的京东物流是否真正具备开放的能力?从目前中国物流行业排行来看,原本封闭的京东物流仅是京东电商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自营业务,并未开放,第三方电商选择的多是菜鸟网络、通达系这样的物流网络。

第一梯队的通达系任何一家快递公司,日常业务都是京东物流的五六倍。并且京东的配送只在个别城市实现,充其量是个落地配公司,没有全国跨区域配送的能力,想要达到全国跨区配送,寄希望于“达达”众包服务,去成为全国最大的同城配送网络的目标,除了通达系不答应外,新美大答应不答应?饿了么答应不答应?顺丰答应不答应?中国邮政答应不答应?

作为一家公众企业,今年京东在公关方面的发声和引发的争议很多,作为电商行业的知名企业,长期的亏损,对于盈利的渴望心情,值得理解。

对于京东物流子集团的成立,从经营策略上的勇气,也值得钦佩,对于未来发展,也应该是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未来。不过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更要有勇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掩饰和粉饰太平,从未来发展来看,京东物流想要达到千亿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于信息披露,还请不要透支大家的信任,无疑任何过度的包装,都是对品牌的伤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京东物流体系京东自建物流京东物流开放京东物流模式京东金融上市面临挑战京东物流京东上市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