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相比于共享单车,医疗行业的“慢悠悠”总显得有些与时代格格不入。

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一级市场共1110起融资事件,投资总额约446亿1852万美元,而医疗领域全球仅88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额34.08亿美元。

这一季度,主打癌症检测的GRAIL创下了破纪录的B轮融资,融资额高达9.14亿美元;从Google分拆出来的生命科学部门Verily,获8亿美元融资;好大夫在线获腾讯2亿美元D轮投资……一笔笔高额融资仍在继续,政府的步伐也在加紧。

3月份,丁香园、春雨医生、医联、七乐康等15家互联网企业收到了银川政府发放的互联网医院“牌照”,加上早前的好大夫和微医,银川互联网医院达到17家,成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寻求突破的试验田。

4月8日凌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医改的幕帘正式拉开,医事服务费取代了挂号费和诊疗费,“以药养医”的利益链条有望被新的服务体系瓦解,台下蓄势的创业者们,正在变化中等待时机。

反倒是人工智能,终于在今年迎来“应用元年”,成为医疗领域的附加值,甚至是必备选项。

阿里云发布ET医疗大脑,宣告阿里正式进入医疗AI领域。在此之前,百度发布了百度医疗大脑,并在2月份裁撤医疗事业部,押注人工智能;华大基因也联合英特尔和阿里,共同打造了精准医疗云平台“BGI Online”;2016年8月,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落地中国,为21家医院提供Watson肿瘤解决方案;Google DeepMind以及微软的Healthcare NExT也都在积蓄力量……

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巨头环伺,创业者也正持续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公司全球有近170家,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项目近70家。钛媒体TMTbase 全球数据库显示,医疗领域88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46起,国外42起,早期融资占比为46.59%;获投数量最多的是生物科技领域,而医疗人工智能领域获投项目占比仅为2%,与其火热程度形成了鲜明反差。

整体概况:早期融资占比近50%

88起融资事件中获投轮次主要分布在A轮,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的占比为46.59%,近一半融资发生在早期阶段,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早期投资,虽然风险性大,可回报率也会较高。

通过轮次分布的梳理,发现项目大多集中在早期融资阶段,但有趣的是,第一季度获投金额较大的项目多集中在中期阶段(B轮至C轮之间)。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B轮共有21起融资事件,其中主打癌症检测的GRAIL获得了9.14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2017年第一季度获投金额最高的项目;后期阶段(C轮之后IPO之前)获得融资的占比仅为3.41%,这个阶段的项目进入较为稳定的状态,投入的金额更大,相比风险较小。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意料之内,国内的项目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北京地区的项目分布在专科医疗服务、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医疗信息服务、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而广东地区的项目集中在专科医疗服务和医药电商;江苏地区共发生6起融资事件,其中4起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项目,分别是前沿生物、瑞博生物、康乃德、启德医药,都专注于药物研发。

国外的融资由美国“领衔主演”,囊括了专科医疗服务、综合医疗服务、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医疗信息服务、医疗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分布在种子轮到E轮,主要集中在A轮。其次印度和新加坡地区值得关注,印度的项目全部处于早期阶段,融资金额全部为百万美元的级别;新加坡和印度一样,项目均处于早期阶段,融资金额为百万美元。

刚刚提到的GRAIL获9.14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2017年第一季度获投金额最高的项目,同时也是医疗行业有史以来B轮融资金额最高的项目,GRAIL成立于2016年1月,其母公司为全球测序巨头Illumina,成立之初便获得了ARCH Venture、比尔·盖茨、贝佐斯和Google风投的1亿美元投资。

备受瞩目的原因在于GRAIL的基因测序技术,原理是患者肿瘤细胞破裂时,可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循环肿瘤 DNA ( ctDNA ),通过对DNA信息的检测与已知的肿瘤突变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在早期发现癌症。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Verily是从Google分拆出来的生命科学部门,4月中旬推出了第一款医学研究用智能手表 Study Watch,除了可以监测心率和惯性运动外,还可以监测人体的 ECG 心电图和皮肤电活动,这款手表将用在疾病的基线研究和个性化帕金森症诊疗上。

好大夫在线获得腾讯2亿美元D轮融资,这是好大夫成立11年来首次官方确认融资消息,融资后将建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继丁香园、微医、医联之后,好大夫也成为腾讯医疗版图中的一员,在国外,腾讯投资了印度医疗信息服务商Practo、智能医疗硬件商Clinicloud和Scanadu等。

天境生物聚焦在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上,3月23日天境生物与专注于生物药研发的天视珍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主体获得了康桥资本和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领投的1.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同样专注于药物研发的歌礼也获得了1亿美元B轮融资,歌礼致力于肝病领域创新药物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慢性丙型肝炎是主攻领域之一。

PatientsLikeMe是在线患者病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分享、研究和病例数据分析,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相似病例搜索和相关治疗的服务网站,由碳云智能投资,PatientsLikeMe也成为碳云智能数字生命联盟中的成员。

“活跃”即为2017年第一季度中参与投融资事件的次数,我们筛选出了20家在全球较为活跃的投资机构,根据其投资活跃度以思维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北极光创投参与投资了医药行业SaaS服务提供商“太美医疗”、数字健脑医疗公司“六六脑”以及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康乃德”,成为第一季度医疗行业最为活跃的投资机构,自2005年成立以来,北极光创投主要投资的领域分布在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硬件等领域。

500 Startups作为早期种子基金和创业孵化器,在第一季度也频频出手,投资了医药电商平台mClinica、老年人护理服务平台Homage,全部为早期投资。

PatientsLikeMe的投资方碳云智能,被视为一枚新兴独角兽。2017年1月,碳云智能成立数字生命联盟,加入联盟的有SomaLogic、HealthTell、PatientsLikeMe、AOBiome、GALT、Imagu和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7家公司包含了生命科学、健康网络、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

当然,上图呈现的也仅为2017年第一季度的投资机构活跃度,根据投资机构的不同策略,在不同时期,对轮次和细分领域偏好也会各有不同。

细分领域详解:医疗人工智能占比仅为2%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态势,我们将投资领域单独拆分开。

通过梳理获投项目的领域分布有几个发现:生物科技领域最为火热,获投占比为28%;其次是医疗信息服务占比18%;意外的是医疗人工智能领域获投占比仅以2%,与其火热程度呈现出了较大反差。 (在文章第三部分会对医疗人工智能进行详细分析)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生物技术和新型药物的研究周期较长,从药物研制到临床应用往往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周期虽然较长,但也意味高壁垒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医疗信息服务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医疗行业提升效率,相较于挂号、在线问诊等面向C端的业务来讲,医疗信息服务针对医院,可以更快的获取业务和回报,目前发展较为成熟。

专科医疗服务在第一季度也强势跻身前三,其中以牙医为主,MobiDent、牙医管家、马泷齿科等,其中牙医管家、马泷齿科获过亿元融资;在其他医疗服务领域中有两个心理服务相关的项目,心理健康平台Juno Clinic以及心理健康服务应用iExhale,均处于种子轮。当综合服务平台趋于饱和陷入瓶颈,创业者可以将方向瞄向更垂直的细分领域。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在各细分领域中,生物科技的项目多集中在B轮和C轮,处于中期阶段;医疗信息服务则集中分布在A轮及天使轮,也就是多处于早期阶段;专科医疗服务从种子轮到D轮都有分布,以中期阶段为主;后期阶段(C轮之后IPO之前)的项目零星分布在医疗设备、专科医疗服务和综合医疗服务领域。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通过对交易规模进行梳理,生物科技领域虽然总融资金额最高,但综合医疗服务领域的平均融资金额最大。综合医疗服务领域中,好大夫在线和Verily则贡献了10亿美元;GRAIL9.14亿美元的B轮融资,拉高了生物领域的总体融资金额,也在2017年第一季度给医疗行业一剂鸡血。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单独梳理国内的46起融资事件发现,生物科技领域依然是获投次数最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A轮和B轮;而专科医疗服务领域以8笔融资事件排名第二,同样集中在A轮和B轮,以妇儿保健和牙科为主;医疗信息服务排名第三,更多的集中于天使轮阶段,早期阶段的占比为85.71%。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国内共有19个项目获得过亿元金额的融资,占比约为41.3%;而在这19个过亿元的项目中,生物科技领域就占了9个,获投金额最高的前五个项目,有四个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项目。好大夫、天境生物、歌礼在刚刚的全球名单中已经简析过。

曾经罕有大规模交易的细分领域都有获得过亿元融资,在2017年,专科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服务和医药电商等,都会随着政策和技术的发展迎来新的变化。

医疗人工智能:边界和机会

一面是仅2%的获投数量占比,一面在行业内和学术界热的发烫,这是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

“是风口还是泡沫?”、“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医生?”……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热,疑问也一个接着一个。相比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给医疗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当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后,医生可以更高效地接诊病人,有更多时间来完成科研任务。”

目前医疗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疗资源不足,这背后有三个现状:老龄化严重、医保不足和医生不足。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而这一数据在1982年时,仅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显然,老龄化正加速上升。

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医疗资源的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培养一名优秀医生的周期长达十年,甚至需要更久。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医生效率?这或许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机会;而另一个机会便是在提升医生效率的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

虽然这两个方向的想象空间足够大,可现阶段,AI更需要医疗。

一、现阶段,AI更需要医疗

“AI必须和临床数据结合,离开了临床数据AI是没法思考的”,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长衡反修看来,临床数据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临床数据质量,而不是依靠历史数据。

无论对巨头还是创业公司来讲,数据是目前共同面对的难题。英特尔医疗与生命科学部亚太区总经理李亚东,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怎么样从高质量数据当中提取足够的智能让它用于各行各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面临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算法和计算缺一不可,在这个基础上,医疗行业产生的CT、MR、病理数据、诊疗数据等,这些庞大的高质量医疗数据确实会给人工智能提供最佳试验田,也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落地场景。

“医疗大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质量好的数据才有用”,在3月份的“智慧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前沿峰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勤院士曾指出,“将数据结构化、标准化,用高质量的数据训练出来的才能称得上是人工智能”,一部分数据垃圾进入垃圾处,并且对垃圾进行分类,而有用的数据也要分类,让其真正有效的用起来,可目前区分数据质量的好坏依然要依靠人工进行。

另一件颇为尴尬的事儿是,数据从哪里来又可以去哪里。

二、数据是谁的?

“我们的工作是做好计算平台,让算法得到最大优化,但我们不会去碰数据,数据是大家的,不是英特尔的”,对于数据所有权,李亚东保持着敏感。

数据是大家的,不是英特尔的,那大家又是谁呢?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有了明确定位。

为了更准确的理解这一“意见”,《健康报》曾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有一段是如此解释的,“专家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既不能简单说是谁的,也不能简单说不是谁的,首先要客观理性看待我们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公民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保护还没有法律支持。定位它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回避了未来要做权属分割的问题,重点放在规范和应用上,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未来核心系统、关键性设施涉及到的大数据,都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来进行保护,这是由我国的体制性质所决定的。”

从划了重点的部分来看,数据归属权的问题暂且不用争议,现在的重点是如何规范和应用这些数据。但问题又来了,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管理、控制和运营分别掌握在政府管理单位、医院和第三方机构的手里,那么数据如何实现共享呢?

针对这一点,李亚东坦言,“中国的医疗需求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在美国,医疗应用首先上云,但在中国,很多应用是上私有云或者在自己的环境里。”虽然随着公有云的发展,很多数据已经跑上云端,但比如基因数据、临床数据等因为涉及隐私不能上公有云,只能存储在私有云里。但是不共享,应用做不起来,比如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所以矛盾出现了,数据在孤岛里,但数据又要进行共享,怎么办?

两年前,英特尔曾做过一个尝试,英特尔和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推出协作式癌症云,这个平台可以让各种规模的医院和研究机构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安全的数据共享。也就是说各个机构之间不直接共享基础数据,但是可以提出一些目标数据结果得到验证,共享的问题能暂时得到解决,目前这一方案也在华东医院进行尝试,但仍处于试点阶段。

三、边界和机会

根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架构,可以把医疗人工智能看成是金字塔。

底层的基础服务有芯片、计算、云服务等。这些都是巨头的布局,比如,IBM、谷歌、微软、英特尔、百度和阿里等;
中层则是核心技术层。比如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某个领域的通用算法;这些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具有有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
最上面一层是各种垂直场景的应用,比如医学影像及诊断、药物挖掘、风险管理、虚拟助理、健康研究等具体场景。

巨头拥有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因此有足够的能力在底层基础服务布局,除了拼技术外,还得拼耐心。看起来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巨头环伺,但这个并非只分先后顺序的赛道里,也有创业者的机会。

“医学大数据中一定会影像先行”,汇医慧影CEO柴象飞对钛媒体说,利用云计算、深度学习和大数据三者的关联,可以提高医疗的诊断效率,最后达到精准治疗的方法。

2017第一季度医疗领域投融资数据解析|医疗投融季报

如果按照具体的应用场景细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辅助诊疗、医学影像、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等。而这些应用场景以的数据需求拆解开来看,风险识别、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需要的是综合性、多种维度的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巨头有足够的资源抢夺;而医学影像、虚拟护士和药物挖掘等更细分应用,需要的数据维度多为垂直细分领域的数据,维度较为单一,创业者在这个象限中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炒的太火了,大家觉得速度太慢,但不往前推动也不行。”李亚东感慨。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与其探讨是风口还是泡沫,不如换至另一个维度,人工智能仍是工具之一,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如何把工具变得更好用,得到更合理的利用?这或许是当务之急。

本文为【2017一季度1110起投融资事件大解密|钛媒体Pro季报】系列文章,钛媒体Pro专业用户专享(专业用户0.99元,非专业用户599元),欲了解更多创投动态可点击获取《2017一季度1110起投融资事件大解密|钛媒体Pro季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投融资领域投融资平台投融资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