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交锋,不妨参照下当年快递怎么打破邮政垄断的
最近几天,屌丝们估计都跟我一样有点呆。
好好的二维码不给用了,说是用于支付容易被人利用,把用户导到钓鱼网站上,不用就不用吧,反正也很少能用到线下支付,但是等等,二维码支付这么好用的工具没了,那些大力推进O2O的公司脸是不是有点青?
用第三方支付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累计一月不得超过10000元,艾玛,我还准备在网上买装修用的家具啊,那一套沙发就过万了吧;
用第三方支付转账累计不得超过10000元,可是我都是用支付宝来转帐交房租的啊,难道非逼我打开那难用到死的网银?
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额度,哦哦,反正我也不用四大行关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倒是影响不大;
携程信用卡资料泄漏,这个有点难,21号刚刚在上面拿信用卡订了房间,得赶紧去作废原信用卡。
整理所有这些事件,媒体舆论和金融界都有一条普遍的观点,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正在凸显,需要大力加强监管保护金融安全。
只可惜,屌丝们似乎不这么看,二维码支付容易被钓鱼还师出有名,那第三方支付限额难道不是银联整出来打脸的东西?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额度难道不是用来推广自身网银的手段?除了携程这事确实可恶,其他事情看起来都不太像是为屌(ren)丝(min)服务啊?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幅场景。
三年前,我们采访了所有的桐庐快递,写了“快递江湖”一文。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快递业桐庐人占了半壁江山,“四通一达”和顺丰并肩而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桐庐快递发家于上海市场。
当时在采访中,所有的快递创始人有一句话是一模一样的:“感谢上海邮政局”。
因为如果不是上海邮政局默默允许,“四通一达”不可能涉入文件快递,这原本是EMS垄断的业务。
文件快递份量轻,价格高,在初期帮助申通等等快速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文件快递也是一件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因为很多文件一旦快递过程中丢失非常麻烦。拿桐庐快递早期的沪杭业务来说,大量的客户都是外贸商,因为文件丢失导致错过时点生意失败,这样的纠纷并不在少数。
不像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处于法律和地方法规的空白地带,不严格来说,那时候的快递业务都是违法行为。
但是,上海邮政局并没有一味地要求保障安全,而强制所有快递公司关门,而是沉默地允许桐庐快递继续在市场中依靠自身的力量搏杀。我还记得一位快递创始人说,当时恶劣的环境下,上海邮政局不封杀就是最大的帮忙。
大浪淘沙之下,最终申通、天天快递这样的快递公司,依靠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文件快递业务,从大量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邮政局在行政上的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相比之下,央行这种连猪都没养肥就开铡的行为,确实有点短视。引述过往为镜,央行继续研究如何监管,继续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市场的事情让市场决定,恐怕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争辩说,金融安全事关人民币,所以要加强监管。但是,沪杭快递的外贸文件,哪一个背后不是关联着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更何况,顺丰也是以此发家。
个人觉得,消费者对于金钱只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第一,不要丢;第二,丢了有人赔。央行与其花时间在大力监管下,不如联合银监会、保监会一起来讨论,如何在保障方面进行金融创新;不如联合第三方支付,看看如何在数据挖掘等等层面来保障消费者安全,譬如说支付宝现在就在通过消费者行为识别,通过输入密码的节奏和间隔时间等等,来辨认是否本人使用,这不比单纯监管更有意义?
有趣的是,《新世纪周刊》这样的业界翘楚居然说第三方支付是央行支持的结果,引述原文如下:“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目前是央行主管的国有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确实动了原来基本由银联独享的奶酪。但市场上这样的指责颇为流行,确实令观察者感叹:央行在金融主管部门中对第三方支付最为开明,若没有央行的支持,哪里会有第三方支付市场现在的繁荣?第三方支付自2011年被央行纳入牌照管理,发展之迅速、业务范围扩展和市场份额扩张之快,令人惊叹。”
我只能说,习惯了顶层设计的家伙,很难俯下身来看看底下究竟在发生什么,这就是传统行业在面对互联网时最大的难题。
PS:交流可回复,或者请加微信公号:何夕一言堂,或者搜索KnowHow_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