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算一笔帐,联通“微信沃”的流量包并没贱卖
近日,某通微信沃卡的出现,可是给TMT圈子增加了一个爆炒的话题。某动的大V们纷纷表示,流量卖便宜了,某通这是预支整个行业未来的收益;某通的大V奋起反驳,你们某动陈旧僵化,看不得我们顺应潮流,拥抱OTT应用。
姨妈那晚被大风刮得吓了一跳,看你们吵来吵去也实在无趣。况且谁也拿不出自己的成本定价数据,我就索性拿点国外运营商的数据做一个比较。
一、联通的定向流量包卖没卖便宜
比较前提:
1.发达国家或准发达国家市场
2.主流移动运营商
3.后付费月套餐,尽量选择sim-only,无终端和其它绑定
4. 选择纯流量包套餐或包含最高流量的套餐,
5.不选择纯无宽套餐(用于iPad、laptop或上网卡)。智能手机的流量单价和纯无宽毕竟不一样
6.单价全部换算为美元$/GB
· 美国
AT&T:$300/30G --> $10/G
Verison: $225/30GB --> $7.5/GB(和$375/50GB单价一样)
· 澳洲
Telstra:AU$60/8GB -->$6.8/GB
Vodafon AU: AU$30/2GB --> $13.6/GB
与Telstra单价差异较大因为条款不同,其中差异最大的是:
Included data expires after 1 month。所以此单价不参与比较。
· 新加坡
StarHub: S$6.42/GB --> $5.1/GB
· 英国
Vodafon UK: 考虑到最高流量套餐的流量也只有2G,通过套餐之差来计算更为合理
(£28-£23)/GB --> $7.7/GB
O2:考虑到最高流量套餐的流量也只有2G,通过套餐之差来计算更为合理
(£36-£31)/GB --> $7.7/GB
综上所述:各发达和准发达国家流量单价的最低价在$5.1/G -- $10/G之间,约合人民币31-61/GB之间。
某通的定向流量包卖没卖便宜,你们自己看。
二、流量单价的底究竟在哪里呢?
大姨妈的前文简单估算了国外运营商流量单价的长微博,激起了几个业界大V的公愤。现在就简单做一个澄清。
问题一:AT&T 300MB流量卖20美元,你不用,却用顶端的30GB的平均价格来计算,以此推算出联通卖的不便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算思路?不知道流量的边际效用递减吗?刚性流量的价值能跟后续浮动流量的价值一样吗?
回答:到2012年底,美国移动用户平均每月流量使用为752MB。这个数字在2011年Q1是435MB,在2010年Q1是230MB,而Cisco预测到2017年会达到6GB。
基于以上事实,选择1G甚至500MB以下的流量包计算流量单价是不合适的。
另外,再看Verizon的流量包档次划分,
从1GB $50的价格到8GB $90再到10GB $100,最后到50GB $375。Verizon通过这一个价格变化曲线明白的告诉了大家他们认为的流量单价底线是多少。注意,这只是当前的流量单价底线。
问题二:这只是各运营傻瓜流量价格收藏,你的分析仅供参考。应充分考虑基本包、叠加包、价格极限及累进方式。微信沃卡只是一个叠加包,不能作为基本套餐考虑。
回答:比较不同市场的服务价格是很难面面俱到的。正是考虑到基本包里面包含了语音服务,很难单独估算流量价格,我才侧重于比较纯粹的流量包的单价。
各运营商的流量包单价曲线多数都是类似于上图的Verizon的曲线。所以比较相对最稳定的价格段、即大流量包和超大流量包的价格会更有意义。
需要澄清的是,姨妈无意评估微信沃卡定向流量包的价格。我只是提供了我认为可比的发达国家移动业务流量单价下线价格比较。在此基础上请按照各自的视角去解读。
最后需要澄清的,不管移动运营商愿意还是不愿意,流量单价只会一路走低,而且是越来越低。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Nielsen在2010年至2011年曾基于客户抽样估算了每MB的实际用户花费。从图中可以看到,短短1年间,流量的实际花费已经降低了43%。由于数据量太小,我们无法就价格下降进行回归拟合。但快速下降的趋势是很明显的。
那么,流量单价的底价究竟在哪里呢?
2010年Mckinsey曾经出了一份白皮书,名字就叫"每MB 0.1美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上保证数据业务的盈利"
在这份白皮书中,Mckinsey指出,未来运营商通过技术革新完全有条件把每MB的成本控制在0.1美分,零售价格区间保持在0.2-0.4美分,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
当然,Mckinsey预测的太超前了,他认为2012/13年就有希望达到这个目标。现在看来还有一定困难。从美国运营商现在0.75美分/MB的最低零售价来看,这个预测在1-2年内未必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