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网杜梦杰:靠众筹平台发现“年轻人”的价值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钛媒体注:2011年前后,Kickstarter模式逐渐被中国创业者以C2C方式引入国内,逐渐被熟知。从最早布道“众筹”概念点名时间、到充满文艺气息的追梦网、再到依托资本和规模火起来的众筹网、还有专注于微电影众筹的淘梦网......落地中国的众筹到底水土服不服?哪种模式更可持续?众多创业者们都在艰难的实践中。

今年7月,点名时间高调宣布转型,摘掉了“众筹”标签(钛媒体对点名时间CEO的专访《点名时间:为什么摘掉“众筹”的标签?》),这一批做众筹公司都各自在以什么样的状态生存?那些曾经做不下去的众筹网站,最后梦归何处了?带着这些问题,钛媒体将在系列报道中帮你找到答案。在2010年上线的追梦网,是钛媒体走访的第二家公司:

众筹模式

【韩佩/钛媒编辑】如果你浏览过那么几个众筹网站的话,会很容易发现,其中之一追梦网(www.dreamore.com)显得有点儿独树一帜。单从网站展示的项目来说,诸如“以设计的名义干一通白酒”、“全球首本诗歌涂鸦本《依然》”......这样的轻质化项目,甚至在老罗vs王自如辩论风波后,追梦团队就在第一时间上线了“为王自如众筹,做真正客观独立第三方”的众筹项目——颇有些理想主义色彩。

小清新?文艺?理想主义?这么一大堆小众的项目,让你甚至有点看不懂它是在做什么。但追梦的大当家、创始人兼CEO杜梦杰有他的思路。钛媒体编辑在位于苏州街的追梦网总部见到了这位清瘦的创业者。

 

创业前期的盲目“追梦”

很难不把追梦网和另外几家众筹模式的网站做比较。刚刚转型的点名时间,已经给自己摘掉了众筹标签正式转型为“智能新品预售平台”;而既做独立平台、又同时接入了“众筹网”平台的乐童音乐,一直走在”垂直音乐行业”的道路上。

那么,追梦网是谁?

在杜梦杰看来,“众筹”似乎是在他创业网站被逐渐知晓后外界给贴上的一个标签,既然这样“更容易被认知”,也就认了。现在的杜梦杰对磕磕碰碰创办三年的追梦网有了很清晰的定位,他笃定的给出了答案:做一个帮助年轻人发现生活方式的入口和平台。再详细些,他希望帮这个特定的人群找到酷的、好玩儿的东西,以及可以参与进去的、新奇的项目。

在这句看似笃定的回答背后,其实是有代价的。追梦网从2011年到现在三年多的成长期,杜梦杰自己以及他的团队在其中经历了反复尝试和调整。

在追梦网官方微博的认证资料中,依然显示了其上线初期的“众包模式的筹款网站”这样的“舶来”概念。杜梦杰的创业由头,常在他自己的小圈子中被津津乐道。2011年在自己他通过筹款旅行成功后,萌生了帮助同样有想法的年轻人完成梦想的念头,于是开始有了“追梦”。而微博上的认证资料, 无意间也说明了一件事情: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众筹这个词。

同点名时间一样,追梦网在创办开始照搬众筹模式鼻祖Kickstarter网站的模式,“从产品到分类直接copy”。创业一年,追梦网凭借这个“新模式”顺利拿到了天使投资,他们还将推广的重心从学生居多的人人网转向了传播度和付费能力更强的新浪微博,因为他们深信,要做一个类Kickstarter的社会化众筹网站。

扩张品类,成为2012年追梦网团队的重心。从最常见的硬件类产品、出版类产品,再尝试启动农产品项目,再后来还引入过影视类众筹.....杜梦杰回忆说,“似乎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2013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甚至去和一家本土银行启动了金融众筹项目(股权产品众筹)的合作,“我和一家银行反复谈了几次,纠结了三个月......最终决定放弃”。

当时追梦网的筹款成功率接近40%,从效果上看并没有什么危机;但杜梦杰却发现,类Kickstarter模式对整个团队而言正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创业小伙伴们也在压力之下失去了热情。他开始对自己提问题,“好的项目就一定都我们的菜吗?”

在行业资源并不匹配的情况下,追梦网开始做减法,先后砍掉了音乐类、影视类甚至硬件类项目。除了继续找钱外,杜梦杰开始思变:什么是适合我的。

“很多创业者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即选好了某个方向或定位,不是说这个事情可做,而是看准了所谓的’好前景’而去做——这样理论上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你。”杜梦杰对钛媒体说。

 

从“帮你筹钱”到“更在乎用户要什么”

有一件事似乎可以拿来证明杜梦杰的调整是对的:调整方向后,追梦网的筹款成功率提高到了52%。“回归初心吧”,杜梦杰如此总结他决定从追求”量”转而追去“质”的改变。

对众筹网站而言,项目的数量代表着这个平台的开放程度,项目越多筹款额整体规模也会越大——但是,也可能更容易遭遇“跳票”。而项目的质量,则代表着用户的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才是留住用户的制胜法宝。在面对项目质与量的抉择时,杜梦杰表示,需要尽可能的既保质又保量,而为了用户体验,就必须谨慎的挑选众筹项目。当平台上的项目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成功率就会趋于平均值,在40%到50%之间。这个时候,团队需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专注领域的项目量多起来。

过去“姿势不对”的追梦网,开始把目标群体定位在“年轻人”,希望帮助年轻人发现有趣的好玩的有参与感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早期模式可以用“大而贪”来概括,那么追梦网现在就是“小而美,不过商业模式似乎离钱有点远。如今,追梦网基本上不主动找项目,即使再好的项目来找我们,不符合平台人群定位的、团队觉得太复杂搞不定的,“统统不会接受”,杜梦杰这样总结他自己在2014年年初“想清楚”的逻辑:

“以前是帮别人筹到钱,那么钱越多越好。现在更在乎用户的想法,用户想要什么。你筹一百万一千万对于用户来说没有区别,而金额越大出现跳票情况带给用户的体验就越差。”

 

“慢生意”的价值

追梦网的首页,大多是以“新奇酷”的东西作为展示,逐渐积累起来的年轻用户对此兴趣浓厚;另外,杜梦杰还发现一个特殊的品类,即有关自我于学习、给成长加分的非“售卖产品”类项目,例如“2015WINTER 香港金融&商业500强名企实习项目”、“跟我一起参加SAS海上学府,到16个国家去学电影吧”......等等,项目参与度非常之高。

这更符合杜梦杰的预期,他本人就非常认可诸如分享汇、TED、一席等沙龙分享形式的模式,因为年轻人这个群体处于个人成长期,他们普遍愿意为能让自己成长的东西掏钱。追梦网也因而比别人更了解年轻人群体——比如钛媒体问到的一个问题,“那你们有没有发现,年轻人的花钱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杜梦杰说,根据平台上积累的数据,“目前,100元是一个平均的更易于被接受的项目参与价位。”也就是说,用户对于追梦网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可以让项目拿到多少筹款额提成,而他们在帮助平台更加了解一个垂直群体。

而组织线下的分享汇,也成为追梦网保持用户黏性的方式之一(这和果壳网“汇聚”年轻人的思路有些类似)。杜梦杰介绍说,线下分享的内容就不一定是针对众筹的,更多的是想要再用户群中创造出一种参与感(ps. 杜梦杰这番话确实是在小米黎万强的《参与感》上市之前,恩。)

“未来我们的所有规划都是围着年轻人转的。用户其实不关注众筹,用户关注的是我对你的认知,我上你这里能发现什么?找到什么?我们需要传达的还是追梦网是个年轻人的好玩的平台。我们就是做一个展示渠道、本质上是一个服务。” 杜梦杰说。

不过,走类似的小众路线,注定不利于提高单个项目的平均成交额,如何扩大用户规模依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杜梦杰坦言,在调整方向之后“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而在陆续约见投资人的过程中他发现,他们反而十分看好这个趋势,“比我自己都看好,这反而增加了我的信心”。“不过......”,他接着说,“投资圈的普遍看法是,众筹模式要真正出现垄断级别的大公司,这个周期将很漫长,还要8-10年。”(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分类: 互联网, 创业, 商业, 科技,
(本文系作者@葱葱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