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和四位“不务正业”的创想家聊了聊,实现梦想的最短路径
左起:Michael Sturtz(斯坦福大学创意实验室主任)、陈静娴(中国环球飞行第一女性)、王江(“幸福减肥教”传教士)、张亨德(住百家创始人),杨瑨(钛媒体执行主编)
经过多次讨论,“超越不可能”(Beyond The Impossible)被定为今年钛媒体 T-EDGE 年度盛典的主题(图文直播链接:http://www.tmtpost.com/live/WdxtAsmVjP),正因为我们相信,人类的每一次美好创想与革命,都是在颠覆他人想象、挑战不可能的过程中达成的。
T-EDGE 年度大会也聚集来一群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完成“不可能”任务的人,大会首日,钛媒体的四位朋友在
“Daydream创想革命”板块的圆桌论坛上分享了关于不务正业、实现梦想的故事:
创办了美国非营利艺术社区 The Crucible 并坚持 17 年传播工业和艺术跨界思维的梦想家 Michael Sturtz(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创意实验室主任);有拿到飞行员执照的女律师,在今年 8 月刚刚完成58天的环球飞行的中国女性陈静娴;有连续创业者,航班管家、连咖啡和“幸福减肥教”创始人王江以及住百家创始人、CEO张亨德。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有着共通的基因:一群不安分的创想者与创造者,在他们的个人成长、或是创业路上,“不务正业”却最终成就了正确的选择。
“不务正业”的正确性
陈静娴在 2016 年夏天,花了58天时间驾驶一架老式飞机飞越了全球26个城市。环球飞行这种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需要大量资金,费钱又费力的事情,陈静娴确是在“谈好的赞助商最后一刻选择放弃”的条件下,自掏腰包完成的。她钛媒体透露,完成全部飞行过程的资金花费大约在 100000 美元。
“当时我们在法国的南岸尼斯那一带,从飞机上看到了鲸鱼。”陈静娴在 T-EDGE 年度盛典上播放了她环球飞行中拍摄的视频,娓娓讲述了自己“不务正业”的旅程:
我是业余飞行员,所以我只有周末的时间来学这飞。(决定飞行前)从安全角度考虑,我组建了一个团队,找了一个安全飞行员,他的儿子和一个女性的朋友,我们其实是四个人的团队来做这环球飞行的。
我个人从小就比较“不务正业”。所以在本职工作之外,我也是尽可能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来追求我的一些听起来比较异想天开的爱好,飞行是其中一个。最早也是背着家人在做,这一次的飞行也是默默筹划了好几年,条件真正成熟是2016年,才真正开始做它。
我环球飞行使用的飞机非常老,产自1975年。我们是以非常慢的速度,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比较艰苦的历程,一点一点把北半球飞完。
而连续创业者王江在证明自己“不务正业”上,一点都不输上面这位女飞行员。在过去15年,王江连续做了三家公司,但又不务正业地成为了一位“天使投资人”。如今依然在运营的两家公司,一家是航班管家,另外一个是连咖啡。他不务正业的节奏远不止如此,“到今年,我很快就会推出非常特别的红酒品牌和图书品牌;我们今年6月份还成立了一个新的叫幸福减肥教,利用最新的生命基因科技的一些结论,利用控糖的理论来帮助几万人进行不节食、不运动、不反弹幸福减肥。”连长说。
但这还不够。最近这半年,连长开始研究如何用蜡笔临摹世界知名的油画,并且“现在已经有所成就,用蜡笔画油画的感觉找到了”。
在 T-EDGE 年度盛典上,连长还宣布了一个计划:
我有个计划,7年以后大概在这么一个场合开一场自己的个人大提琴的演奏会。不过,直到今天我还没弹奏一首,我刚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大提琴,我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如何学习和掌握大提琴,围绕大提琴的练习设计一些新的方法,虽然我不像孩子那么容易掌握。
出境旅行服务平台“住百家”的创始人张亨德也是一位从小叛逆的典型,“别人想让我做什么,我就不做什么。我当时的梦想,包括现在我其实是想做一个舰长,我当时服役的就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后来张亨德去美国上学,并没有继续留在部队。上学的时候,一到暑假,宿舍就会把留学生都轰出来,因此留学生找房子短期租住成了他的人生常态,他也因此和共享租房平台 Airbnb 结缘,偶然成为了一名房东。几年后移居香港他又成了 Airbnb 上香港地区最大的房东。
真正促使张亨德决定自己创业的机缘是,他发现 Airbnb 在用户体验上存在bug,“老外照顾不好中国人”。这个念头让他开始在工作之余开始筹划做一个服务中文用户的旅游网站。张亨德在一次采访中告诉钛媒体记者,住百家第一个简陋的网站是找一个好哥们儿——一个会写代码的警察帮忙搭建的,后来,这个站点成为了他的创业项目住百家的 1.0 版。
成为企业家之后,张亨德开始做公益,并以个人名义在密西根大学捐了一间学习室,成为唯一一个用中国人的名字在美国常青藤学校命名的教室。张亨德在 T-EDGE 年度盛典上说,他在这间教室里给在读的中国留学生们留了一句北京大学院长的话:“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创意思维全球化倡导者、美国非营利艺术社区Crucible创始人Michael Sturtz 在 钛媒体 2016 T-EDGE 上发表演讲
Michael Sturtz 除了在斯坦福大学搞学术研究,还创办了一家非盈利艺术教育机构 The Crucible。在毫无资金的情况下在 1999 年就成立了,后续才拿到资金捐赠。The Crucible 的目的是为了“培训或者是帮助学员如何能够成为艺术家”,Michael Sturtz说,“The Crucible的成立是我年轻时候一个年轻冲动想法,我觉得可以做一个艺术学校,不求个人回报。所以这个机构我命名为 The Crucible(中文意为“严酷考验”)。”
Michael 在 T-EDGE 年度盛典上的演讲中透露,The Crucible所有的设备都是最大规模、最先进的。“我们创造了一个非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每一个人都可以互相的学习,取长补短,所以我们也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了自己的大纲,任何人不用申请,来的时候直接来上课。”
现在,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六十岁的长者,都可以在 The Crucible 的实验室和工作间,把自己的设计和创想做成实体的工业品或艺术品。
创意如何变成现实?
大家乐于看见他人实现梦想,却常常对自己瞬间的灵感、被人质疑的创想迟疑不决——实现起来太难了——这阻碍了很多人把自己的梦(yu)想(wang)变为现实。就像 Michael Sturtz 所说,“历史上有很多做出伟大的事件的人或者是创新者,都曾经遭到很多嘲笑,旁人会把他们叫作头脑疯掉的人”。那么,当你有一个idea,到底应该怎样最快、最有效的获取支持?
四位创想家在 T-EDGE 年度盛典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一、最小可行解。
Michael Sturtz 和 连长(王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你可以通过“最小可行方法”先小范围验证你的创想。
“提升自信是执行创想的关键。可能最初你的团队当中成员也不相信你,你要以最小的方法来证明这实验或者想法是可行的。你可以做一个小型的测试,这测试成功,就可以提升别人对你的信心。也就是说,你要展示出你的决定,告诉别人你不会轻易让它逃脱掉。这是一种让梦想实现最好的方式。 ”
曾经是企业家的王江,如今看起来越来越像个科学家和艺术家,包括在筹备一套画册的出版。“我觉得想法从最小验证,建立信心,争取资源支持,就进入到商业体系里逐渐把它滚大。创新无非就是反复不断演练这样的过程。”王江说。
二、计划永远不会太迟。
实现了环球飞行的陈静娴,在生活中是一个慢性子,因此做出牛逼行动的她事实上“没钱又没闲”,一位工作强度超高的律师,怎么可以完成环球飞行?不止一个人对她说过“不可能”。
但她告诉钛媒体,“以环球飞行为例,我先有了很狂野的想法,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太支持自己。但是,接下来我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可行性的研究。为了获取支持,我经常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例如,我的家人,他们最担心我的安全;我当时考虑商业赞助,能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宣传效果,向他们显示我有时间和诚意,而且做了很细密的计划,这样打动他们最后得到支持。”
飞行只花了58天时间,但从开始计划算起,陈静娴花了整整五年时间。这其中,将近两年时间用来拿下私人飞行执照,之后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学习和获取关于环球飞行的各种资格。“简单说,其实就是挤了业余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陈静娴说。
三、敢于坚持。
按照张亨德的个人经验,“每一个想法先出来的时候,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企业以外的个体也好,支持者确实是少数。” 他分享的经验是:只要想好了,就一定要要坚持。哪怕没有支持者,大部分正确的决定都是靠“坚持”两个字完成的。(本文首发钛媒体,由杨瑨、李程程整理自2016 钛媒体 T-EDGE 年度盛典圆桌论坛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