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行业起薪标准3万元,普遍高薪是印度互联网的一场泡沫吗?
28岁的卡玛·辛格(Kamal Singh)曾经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在某独角兽企业工作拿着几倍于同龄人的高薪。2014-2015年时,他所在的公司获得了大笔投资发展很快。辛格所在的团队很快扩张到了200人规模,业务覆盖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大城市。但是,从2016年2月开始,公司出现融资困难,资金不足。辛格所在部门一半员工被裁员,到16年年底他的部门已经解雇了四分之三员工。最终,公司裁撤了整个部门,连他的部门主管也丢了工作。
“公司给了我们每人两个月工资就让我们回家了。”辛格说。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2016年都让他提心吊胆。随后的几个月,辛格尝试过找新的工作但都不成功,他不敢告诉父母失业的消息,对于未来他感到迷茫。和辛格有相同遭遇的人还有很多,据印度科技媒体VCcircle统计,从2015年8月针对中后期项目投资开始减少以来,印度初创市场已经有超过1.1万人失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IT产业。
互联网公司的高薪模式有多高?
印度IT产业的起薪标准为30万卢比(约3万元人民币)每年,这是塔塔咨询或Infoys等该国传统IT服务公司给出的薪酬标准,而印度的互联网科技初创企业一上来就以55万卢比的起薪吸引了大批人才为之服务。但是,随着去年中后期项目投资的减少,很多互联网初创公司出现融资困难,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被迫裁员。
大批从互联网公司离开的IT人士在重新找工作时却遇到了困难,因为用人单位不知道该如何为其制定工资标准,他们上一家公司的工资给得太高了。
互联网公司的高薪不合理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有创业者抱怨称,像Snapdeal和Flipkart这样的企业给出的工资水平实在太高,他们已经破坏了整个市场生态,而这样的情况已经形成泡沫,注定不会长久。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的风投基金EVC的管理合伙人Anjli Jain就在LinkdIn上发帖称,
“从Snapdeal和Flipkart出来的员工通常有2个特点:一是很有潜力,二是他们的工资水准是正常水准的1.5-3倍,这么高的工资难怪互联网企业会倒闭”。
班加罗尔的健康服务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Avinash Saurab已经表示在面试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员工。“因为这类人通常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但却要求150-200万卢比的年薪。他们很聪明这我相信,但他们不适合我们。”
高薪背后是互联网公司的苦衷
曾几何时,能进入谷歌、微软、Facebook、甲骨文这样的国际大企业工作是所有印度大学生的梦想。即使不能进入外企,那至少也应该是塔塔咨询、Infoys这样的印度传统科技企业。
初创公司几乎是完全不在大学生的视野内,初创公司代表着不确定,人们不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冒险。初创公司只能以高薪吸引人才,更不用说吸引那些大公司的高管一起创业。对有大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才来说,仅仅高薪是不够的还要有股权激励。
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所有的投资人都变得异常兴奋。投资阿里的人和没投资阿里的人都疯狂了,他们蜂拥到印度想要在这个仅剩的十亿级人口市场上投出另一个阿里巴巴。
大量资金进入印度市场,科技企业被高溢价投资,所有企业都被钱推着跑,公司规模急速膨胀。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速度,很多公司开始到学校“抢人“,Flipkart、Snapdeal、Ola等大公司也因一次面试就入职而成为学校的座上宾。一时间,互联网初创风光无限,几倍的高薪和光明前途让大学生们趋之若鹜。
高薪背后的影响深远
拔苗助长的后果是泡沫破裂,印度市场繁荣了两年后,从2016年2月开始,针对中后期项目投资开始减少,企业开始裁员。以Snapdeal为例,一个月前该公司宣布裁员600人,有媒体甚至预计Snapdeal最终裁员人数或超过1500人。初创公司也不再被学校欢迎,很多印度院校开始禁止企业到校园招聘。
经过几个月失业的辛格被迫搬回老家居住,希望在那里找到工作。辛格的经历让学弟学妹们不再向往印度初创,人们开始更看中稳定的工作,即使收入不高但至少比较有保障。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存在高薪现象,大家应该理性对待高薪问题。
2017年是走向正规的一年,印度初创市场的创业者、从业者以及投资人都开始回归理性,企业开始专注于盈利和商业模式,投资人不再以高溢价赌印度的未来,而从业者也开始认可互联网模式,明白到互联网企业不再是一场骗局,人们也开始认可到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不必完全依靠高薪来吸引人才,互联网模式自有其魅力。比如,弹性工作制、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平等多元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快速成长与职业发展。竺道认为,互联网公司是可以做得高大上的,不必总是做得好像暴发富那么low。(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Quartz、VCcircle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