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领域APP观察:三线城市的机会、APP性别比例、有趣的用户习惯
【杨雪丹/钛媒实习编辑】专注于移动开发者服务的友盟最新出炉了一份年度报告,主题是“垂直领域 APP 竞争白热化”,发布了一系列基于垂直领域APP的行业数据。总体上来看,2014年第四季度国内活跃设备数量已经达到了9.9亿,与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0%;第四季度的换机设备比例依然很高,达到52%——不过由于活跃设备总数增长,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同期的59%有所下降。
基于移动设备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产品已经渗入教育、医疗、建筑、农业等传统领域,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因此,这份年度报告的主要干货集中在垂直领域的移动产品,总体上垂直领域App的MAU(月活跃用户人数)都有显著增长,但随着进入Top 100细分榜单的难度提升,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APP长期存活难度加大。钛媒体编辑根据报告整理了如下几部分干货:
开发者空间: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空间极大
在开发者的地域分布方面,2014年Q2,出现了一次开发者向三线及以下城市迁移的大潮。三线及以下城市开发者在全体开发者中的比例从60.7%一跃上升为67%。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开发者在全体开发者中的比例,从第一季度的27.7%直降到21.3%。开发者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多元化,制作出更适合自己城市应用场景的APP,促进了三线及以下城市应用市场的繁荣。未来一段时间,APP开发人才、相关职业教 育会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流动。
此外,2014年第四季度,国内58.2%的活跃设备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里,是一线城市活跃设备数量的近3倍。相比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习惯还有很大的培养空间。
友盟还观察了电商导购、教育学习、健康医疗和金融理财四类热点垂直领域,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用户地域分布情况。无论是哪个垂直领域,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比例都占多数。
App产品竞争现状
1、App长时间保持增长难度大
首先,App长时间保持增长难度大。友盟数据表明,一年内上线的App(即观察当月,平均DAU在1000及以上的APP),有八成以上 DAU 能够保持增长。我们有理由推测,在1至2年后,即使在大盘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或许也会有至少一半 App无法保持DAU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目前很多用户还是流向新App。
2、通信聊天,电商导购,旅游出行,新闻资讯和金融理财的APP,增长最快
此外,App 挤入Top100榜单的难度增大。友盟统计了2014年末与2013年末主要垂直领域Top100 App的平均MAU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各垂直领域都有显著的增长。可见,想要追赶进入Top100 App榜单的难度远比一年前增加了不少。
数据还显示,通信聊天,电商导购,旅游出行,新闻资讯和金融理财五个类别 App 的平均 MAU 增长最快。说明这几大细分领域的竞争最为激烈。
3、主要垂直领域App的留存率在持续提升
友盟还关注到一个现象:主要垂直领域App的留存率在持续提升。相比 2014 年第三季度,2014年第四季度的15个垂直领域Top100 App中,分别有8个垂直领域的次日留存率、14个垂直领域的七日留存率均有所提升。尤其以金融理财,生活助手、健康医疗领域增幅显著。
优质App的留存率持续提升,意味着他们的用户粘度在不断增加。用户对这批App的忠诚度持续提升;相应的,其他App想要介入、与这批App抢夺用户的难度就加大了。开发者在获取用户的策略上必须经过巧妙的思考。
垂直领域APP用户中,男女性别比例如何分布?
在热点垂直领域的性别分布上,友盟观察了2014年Q4四个热点垂直领域的用户性别分布:
1、电商导购类APP用户的男女比例为30%:70%,女性更爱购物;
2、金融理财类APP用户的男女比例为83%:17%,男性用户显著高于女性用户,可以看出对金融理财类APP来说,女性用户还有很大的潜在开发空间,可以设计更加贴合女性需求的金融产品,培养女性使用移动互联网开展金融理财活动的习惯;
3、健康医疗类APP用户男女比例为14%:86%,女性用户显著高于男性,这跟许多针对女性特殊健康需求的APP比较流行有关。
有趣的用户习惯
其中在O2O、电商导购、健康医疗、教育学习、金融理财五个垂直领域分别做了分析:
1、O2O APP在用餐规划时段及周末启动频率最高。
2、电商导购类APP在室内放松休闲时段最长使用。
3、用户在周末比较不关心健康。
4、教育学习类APP晚间使用较多,周六使用频率最低。
5、用户使用金融理财类APP时间与股市开始时间趋同。
移动应用市场竞争白热化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暴风影音产品总监王一丁在开放日现场也表示,除了行业竞争外,产品设计、产品上线后的持久运营同样重要。如何更进一步的挖掘用户的使用喜好和需求,并依此来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运营活动来提升用户的留存率,是开发者更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发钛媒体)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