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创18年历史新低,中国抄底原油或成最大赢家?
文 | 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作者 | KG果子离
3月30日,国际油价跌破20美元,一度触达19.92 美元\桶新低点。这是自2002年2月以来,长达18年时间里,国际油价首次跌破20美元/桶。
近期,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间的全球石油减产协议谈崩,惹得全球最大的产油大户——沙特直接祭出“价格战”。短短11个交易日内,国际石油价格累计下跌超50%。
石油价格暴跌这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这些石油净出口国来说,这是赔本买卖,只能欲哭无泪;而对于中国这种石油净进口国家,趁着油价下降,抄底石油是重大利好;更重要的是充实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这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背后是牵动的可是中国经济社会命脉。
01 抄底石油已成国际共识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自然不会错过抄底石油的大好机会。不过,近日一篇画面感十足、题为《中国84艘VLCC巨轮拔锚起航 全球最大船队直扑海湾 外媒感叹实力悬殊》的“假新闻”却被广大网友转发,拿下了10万+阅读量,颇有一点“双11抢原油”的感觉。
这条“假新闻”是被发布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官网后,才被各大自媒体转发,其源头是中国海事融媒体。不过经过多方查询,所谓的“中国海事融媒体” 并不存在,后来与该文一同流传于网络的短视频,使用的是旧影像资料拼凑而成。事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官网大概意识到这是条“假新闻”,也在官网上删除了这则消息。
事实上,这期间,中国确实有派出VLCC巨轮前往中东海外抄底廉价石油,但不是84艘。
按照公开数据,自有VLCC船只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招商轮船,旗下拥有VLCC共计51艘,再加上中石油、中远海等公司,中国大概拥有120多艘VLCC。尽管目前中国的VLCC巨轮规模位居全球榜首,但一次性派出84艘VLCC巨轮不大现实。
现如今,国际石油运输,必然少不了VLCC(The Very Large Crude Carrier,超大型油轮)。
这种长度超过330米,宽度达60米的巨型邮轮,载重容积34万立方米,载重吨位在30万吨左右,是目前最为实用的海上运油工具。
作为大国重器,VLCC不仅造价高,而且折旧费也贵到惊人。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用VLCC,招商轮船这些企业都会和客户签订长期运输协议,时间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航程排的满满当当,为的就是不让VLCC有闲置时间,最好是“每一天都在路上”,提高使用效率。
如果按照“假新闻”的说法,中国一次性派出84艘VLCC巨轮前往中东海湾抄底原油,那只能说明这84艘VLCC之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这显示是不符合逻辑的。
根据国金证券提供的一组跟踪数据,截至3月18日,招商轮船共有14艘VLCC巨轮空载驶往产油国港口:其中,去往中东地区的为12艘,去往安哥拉的有2艘,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一艘VLCC巨轮一般可以装200万桶原油。如果按照前文“假新闻”中提及的84艘VLCC直扑海湾,那中国一次性可以从中东运回超过1.6亿桶的原油。
要知道2019年沙特每天向中国出口的原油才不过170万桶。这84艘VLCC邮轮,足足是沙特出口中国约100天的量。这从逻辑上就有点站不住脚。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的下跌也让买卖双方需求大增。鉴于世界各国都需要VLCC巨轮运石油,目前VLCC的运价开始暴涨。一艘VLCC的日平均价格从2月中旬的每天3万美元上升到近期每天21万美元,涨价6倍之多 。预计到2020年4月,全球VLCC租赁市场的缺口将达到60艘之多。
02 中国为何建设战略石油储备?
尽管上述消息是“假新闻”,但不难看出,目前世界各国都打着如意算盘,想趁着低油价“捞一笔”,充实一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这不,原油价格暴跌之后,美国宣布采购总量达7700万桶原油,而印度也准备从阿联酋和沙特大量购买原油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
另一厢,这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来说,也是完善战略石油储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得“逢低吸储”。
说起战略石油储备,这事还得从1973年说起。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前,国际上是没有战略石油储备这个概念的。
在这场战争中,以埃及、叙利亚为主的阿拉伯军队败给了以色列。为了报复支持以色列的美国,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宣布对整个西方实行石油禁运,将油价从原有每桶3美元提高到每桶10.6美元以上。价格的暴涨给欧美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年美国的GDP因此下降了4.7%。
领教过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威力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求在日后石油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不至于过于被动。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目前各国大致建立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
不过,在1993年之前,中国的石油一直都能够自给自足,不存在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直到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之后,这个问题才逐渐得到重视,并被列入国家议程。
2007年12月18日,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拟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至2017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
战略石油储备固然重要,但并非储备越多越好,这得平衡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中国储备多少石油,成为一大难题。
迄今为止,战略石油储备全球第一的日本也才达到158天的储备量,大约5.7亿桶。即便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GDP总值是日本4倍的美国,其战略石油储备也只比日本多了不到1亿桶。
在综合各方情况后,中国也明确了自身的目标:
到2020年整个项目完成之时,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届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为5.03亿桶。
03 中国如何落实战略石油储备?
5.03亿桶石油的目标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这背后也是一番斗智斗勇的过程。
(1)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一步,是解决石油价格问题。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高达8500万吨,如此庞大的储备量,自然是石油进口价格越低越好。逮到了国际石油降价的机会,中国就“死命”地进口石油。
2008年,舟山、镇海、黄岛、大连等4个一期储备项目建成时,刚好遇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150美元下跌到每桶50美元。
遇到这种好机会,中国又怎么能错过呢?
国家层面立马全力收储大批廉价原油,并于2009年上半年将4个储备基地注满油,当时平均收储成本仅约为56美元/桶。
回顾近十年中国的大额采购历史,每逢国际油价暴跌之时,中国的战略储备便会加速采购原油。
当第二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之际,恰逢2015年-2016年国际油价低点之时,中国战略储备注入速度明显提升。中大期货也指出,一般在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桶时,中国就会打开建立原油战略储备的窗口。
2019年9月,国家能源局表示,商业和战略原油库存约为80天的净进口量,较目标至仍有20天净进口量的缺口,约2570万吨。如果要在2020年完成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目标,那么中国必然不会放过这次油价暴跌的机会。
(2)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二步,是解决石油储备基地建在哪里?
第一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优先选择了舟山岙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及大连4个东部沿海基地。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石油需求较大,而且附近均有大型炼油厂。
当时,我国进口的原油,除了少部分通过中俄和中哈跨境铁路运输以外,绝大部分是通过海运。
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修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不仅有利于海上运输,还可以就近服务炼油厂,一举两得。
不过,也有人担心石油储备基地如果都放在沿海地区,容易受到外国导弹的袭击,而且一旦发生战乱,中西部地区的石油供应也会成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第二、三期储备项目中,中国也选择了新疆独山子、甘肃兰州等西部城市作为石油储备基地,使得各基地布局更为合理,更为安全。
(3)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三步,是弄明白建地上油库还是建地下储备库?
储备油库建在地上还是地下,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从某种程度上看,建在地下的安全性更高。
当时,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大多是地下盐穴储油库,这种地下洞库建设容易,而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非常低。因此,当年有不少声音建议中国模仿美国建设地下储备库。
但遗憾的是中国东部地区并没有类似美国地质条件的地下盐穹,因此早期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能采取建设地上大型油罐的方式。由于自然条件不允许,现阶段中国各大石油储备基地的储存方式,仍以地上油库为主。
不过,考虑到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因素,今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应该是地上油库与地下储备库相结合。
幸运的是,在逐一解决了石油价格、储备基地和油库类型等3大问题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大步迈进。相比2008年前后建成的一期储备基地,第二、三期储备基地囊括了西部地区和地下储备库,储备方式更加合理,储备布局更为完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即将迎来收官。
值得高兴的是,在2020年这次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大战”中,沙特阿拉伯对1家印度石油公司、2家中国石化企业实施不限购政策。这将有利于中国抓住机会,迅速完成100天石油净进口的战略石油储蓄目标。
现如今,中国的VLCC巨轮已经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奔赴中东海湾,开始抢油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将如期完成。
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在国际局势动荡甚至战争时刻,不被掐住脖子,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章:
1.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假的》
2.瞭望智库《美国7亿桶,中国2.4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够用吗?》
3.瞭望智库《到这时候,总算明白中国为何要储备那么多石油了》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