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科普赛道上,腾讯医典拿出了8字竞争筹码:专业、体系、易用、开放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辟谣,已经成为各大内容平台迫在眉睫的举措,社交和内容平台上流转的大量医疗健康相关的“伪科普”文章,正严重困扰着那些有信息获取需求的用户。
比如得了癌症不能吃发物、带黑斑的香蕉有毒……内容五花八门,真假难辨。更有些机构,则打着科普的幌子,向一些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群体,推销三无医疗产品,被媒体冠以“吃人血馒头”的名号。
据了解,这些垃圾网文基本上都是由不具备医学常识的内容团队,从互联网上复制粘贴相关医疗科普问答,再以洗稿、改写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
钛媒体注意到,这些内容生产团队,长期利用网络大肆招募兼职人员。在豆瓣小组中,随处可见医疗问答兼职的招募贴。这类兼职不只面对医学生,完全不懂医学的人,通过团队人员一段时间的“调教”,也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内容。
豆瓣招募贴
仅就健康医疗领域,这些非专业资讯带来的危害,是无法预估的。
11月4日,在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上,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发表演讲时,就对这一现象表达了担忧:“这样的洗稿式科普,给大众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人因为低烧不退,就靠网络知识,自己诊断得了绝症导致自杀。也有人因为虚假消息,耽误治病的最佳时机。”
图: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在ME大会上做主题演讲
这或可理解为腾讯在医疗资讯及科普领域一定要亲自来做的出发点。
乱象之下,靠医疗科普消除信息不对称鸿沟
据Kantar Health2017年调研统计,85%的患者会通过网站获取医学信息。搜索引擎扮演了用户信息和医院连接的重要责任。
但在一些以贩卖流量为生的团队,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眼里,它成为最好的赚钱工具。
于是,各色养生窍门文章层出不穷、虚假医疗广告遍布搜索引擎,老百姓由于现代医学知识匮乏,医学知识的鉴别能力差,经常被这类信息所误导,甚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丢掉性命。
互联网公司运营人员小蕊向钛媒体吐槽伪科普内容
即便当年“魏则西事件”带给民众一些警醒,但用户习惯没有那么容易改变,甚至很多人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度,快超过了医院的医生。
更糟糕的是,虚假广告、医疗谣言还很难控制。
张猛曾向媒体表示:“老百姓的医疗知识水平跟医生完全是信息不对称状态,包括我们看到很多社会的谣言大肆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将准确的医疗健康知识传播给民众,即医疗科普,就成为缩小医生与大众认知鸿沟最好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制医疗行业乱象。
如何将专业晦涩的医学知识,变成大众愿意理解、同时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看到,在医疗资讯领域,腾讯、百度及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均早有布局。
在腾讯ME大会上,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提出,“专业、体系、易用、开放”,是互联网医学新科普的四个关键点。
首先,让“医生写稿”取代“小编洗稿”,好的科普应该由医学专家逐字书写或审核,从而保证内容质量;
第二,要建立体系化的科普知识。
目前,我国居民的疾病谱不断变化,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已经占到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对慢性病来说,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系统化的学习。
医学科普也需要覆盖早期预防、症状辨别、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和生活管理,帮助患者在每个环节都做好健康决策。
再次,还要用短视频、漫画、医学插画等富媒体,让“硬核知识”看得懂。
最后,医学科普的推动也不能是单体作战,需要全社会联动,在个人、医疗机构、政府、社会之间形成知识循环。
近年来,一批走出体制的医生,已经在科普这条路上成为先行者,涌现出李治中、崔玉涛、龚晓明等一批科普达人。
2018年以来,阿里、腾讯不约而同地上线医疗科普产品。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让医疗科普成为新风口。
阿里健康推出医知鹿,这是一款基于移动端的医学知识图谱,内容由专业的医生团队提供,并由出版社、媒体团队进行再编辑,医知鹿的运营基金,主要以捐赠的形式引入。
腾讯则推出了腾讯医典。腾讯希望通过腾讯医典这样的资讯产品,承载其在医疗科普领域的决心。
据悉,早在2017年年底,腾讯就对外宣布成立医疗资讯中心,旗下首款互联网医学科普产品企鹅医典正式上线,企鹅医典正是腾讯医典的前身。
为了保证内容的权威性,腾讯与WebMD达成独家战略合作,获得超过60000篇医学内容的全球独家中文授权。通过WebMD独家授权的专业医疗资讯、健康科普内容,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专业、易懂、好用和可信赖的医学科普内容。
腾讯医典视频内容
构建知识图谱,则是腾讯医典的核心能力。
通过知识图谱,形成症状跟疾病、症状跟症状之间的关联,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到准确的医疗信息。
另外,腾讯医典将来自医生的专业医学知识,与文字、动画、视频等富媒体形式结合,并通过线上社交、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用户需求场景精确匹配,让用户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医疗周期中,都能获得想用、有用、能用的医学信息,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在今年举办的ME大会上,张猛宣布腾讯医典与《NEJM医学前沿》合作推出两项计划。
一是联合推出“新疗法·好消息”科普专栏,希望以专家们讲故事的科普方式,把最新的、硬核的临床诊疗理念和进展送到用户手中。
二是联合启动“青年医生短视频科普大赛”,通过丰富的短视频传播,助力青年医生开启医学科普之门,大赛推出了奖金奖励和流量扶持等举措。
此外,要落地“专业、体系、易用、开放”的战略,腾讯已经在资源端进行了大量储备。
据腾讯医典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10月,腾讯医典已与3000名医学专家建立合作,其中两院院士和科学带头人超过百人,覆盖病种数量超过10000个,不仅覆盖常见病,也包括肿瘤等重疾和慢性病。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这已成为健康中国倡导的核心理念,国家层面也明确提出了目标: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一倍。
互联网公司已经先后接力,参与到这项艰巨任务中来。
未来医学科普生态,如何与互联网更好的融合,腾讯医典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用互联网的高效传播,放大医生的专业知识;用互联网医学新科普,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温暖。
做医疗科普注定要进行长期的投入,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做好了竞争的准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