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生存困境:互联网经济的冲击?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几天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旨在破解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困境。

诚然,中国制造业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全面进入过剩时代,服装、纺织、食品、家电等各行业均是如此,有人将目前中国制造业全面过剩的直接原因归结于08年金融危机中国被迫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4万亿投资带来的后遗症。但我们从下图就可以看出,08年的4万亿投资更多是用于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等基础性行业。而制造业从05年至11年一直维持在30%上下的水平,从08年开始还出现下滑的情况,说4万亿投资带来的后遗症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制造业进入全面过剩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外部2008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欧债危机爆发,使中国制造业的外部需求下滑。也有内部繁重的税、费,企业融资难以及企业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让制造业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造成的。而专家学者的普遍观点认为,根本原因往往被归结于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度导致的。

刨除外部需求下滑的原因,真正的内因是否真的是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度导致的呢?而我认为,真正的内因是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与制造业未能适应消费行为变化所引发的矛盾。

从下图艾瑞的数据研究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规模年均25%的速度增长,到12年已经占中国GDP的15%。当然,以下图表仅统计的是在线的交易额,如果考虑杠杆因素,互联网经济对于GDP的贡献值至少在30%。

 而如果我们结合图一图二来看就会发现,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速度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是同步的,加之互联网经济的杠杆因素,足以支撑中国制造业继续高速前行。但为什么还是出现制造业下滑的趋势呢?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与制造业未能适应消费行为变化所引发的矛盾。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从来没有哪个发达国家像中国一样被互联网经济冲击的如此彻底。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的互联网消费者一样对于产品和服务拥有如此苛刻的要求。中国消费行为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互联网的诞生。

今天,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模式下各大互联网网站的标配。中国的消费者会因为对产品或服务的任何一点瑕疵而在网络上给差评,甚至于北京到广州的快递不能在3天内到达都是很难接受的。在美国,一个从东部到西部的快递一个星期是正常的,但在中国这几乎不可想象。今天中国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都是被互联网企业教育出来的。

这种消费行为的巨变可以说是野蛮式发展,从商品极度匮乏到商品的极度泛滥,互联网用最低的门槛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选择。从以产品为中心迅速过渡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的心理期望值在短时间膨胀。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底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敏感。任何反传统非主流的消费方式都能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多年前拥有1部手机已经是奢侈的事情,更勿谈功能、质量如何了。但今天产品不能做到令人尖叫不能超越消费者的需求,基本上这产品就废了。   

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不是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而是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改变了国人的消费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的改变将有可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自发式转型升级。

而当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向消费者输出“消费者中心”这一全新消费理念时,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产业还在固步自封用落后的思维去看待消费者,去生产自己的产品。更可怕的是, 很多完全不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看到电子商务的康庄大道,突然一夜之间跑过来说要干电子商务,这实在太恐怖了。导致的结果是大家一拥而上,造成产品更加严重过剩。更悲哀的是,很多传统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完全是冲着清库存而去,而这些产品本身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就不符合互联网网民的需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众多传统产业不做电子商务是死路一条,做电子商务也是死路一条 ,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怪圈。

当决策机构还在寄予通过行政手段减少制造企业数量以期达到调整产能过剩的时候,当中国的学者专家们还在每月盯着PMI指数的时候,无数的消费者却在默默用脚来给制造业的猪脚们投票。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共账户:斗牛人,微博账户:@电商老兵斗牛士,每周更新独家电商研究干货】

分类: 互联网, 经营,
(本文系作者@电商老兵斗牛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1
0人
喜欢
0人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