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by Parker的眼镜电商模式,就是一场骗局?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钛媒体注:美国有家眼镜儿店很火爆,名字叫Warby Parker,最近刚刚获得了C轮高达6000万美元融资。WP可以说又是一家以营销取胜的公司,被媒体描述为开创了“眼镜电商”新模式,它的两大亮点在于:第一,为产品设置了统一定价95美元;第二,“在家试戴”的体验模式。

根据美国科技网站BusinessInsider对Warby Parker 的报道,“这家公司采用的眼镜材料是二醋塑料级醋酸纤维素,来自一家意大利家族企业。镜框在中国装配,像很多竞争对手一样,也是在生产线上精心制作。由于少了中间商,价格能压的更低。”

然而,这个价格更低、模式最新在作者马金同的眼中却是一种“忽悠消费者”的做法。呃……这位作者本身也是眼镜行业的从业者,看看业内人士的吐槽:

 

近日,美国当红眼镜电商品牌Warby Parker在B轮4150万美金到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C轮又斩获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的6000万美金融资。众多国内外同行欢欣鼓舞,觉得眼镜电商在资本市场的春天来了。

其实不然,作为眼镜行业老兵,思来想去都觉得这是一个“假象”,是一个大大的“骗局”。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Warby Parker(下文简称WP)C轮融资后发布的消息看,他的主要优势是和中国眼镜工厂的直接合作,大大减低了“成本”。

按理说,大大降低了成本,WP的优势首先应该是“低价”才是,但实际上,这家以Home try on模式知名的美国眼镜电商网站,每幅眼镜的最低价格都要95美金(钛媒体注:作者提出,Home Try on的品牌概念比他的自营眼镜品牌迟了整整4个月。关于这一事实钛媒体暂无能力考证)!在美国居住过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在美国有三种渠道可以买到超级便宜的眼镜:

一种是Wal-Mart,大约最低10美金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副完整的眼镜;

另一种渠道就是在实体眼镜店中的“社保柜台”可以免费配镜;

第三种就是通过Zenni等新兴的在线眼镜电商渠道,只要花十几二十元美金也可以购买到不错的眼镜。知道Wal-Mart、Zenni等渠道的产品成本是多少么?1元到15元人民币哦。

那我不禁要问,WP的成本优势到底在哪里呢?如果非要说优势的话,那也只能说和LensCrafters动则数百、数千美金的价格相比了吧?但是人家LensCrafters所销售的都是国际名牌哦,Ray-Ban、Oakley、Armani、D&G、Chanel以及新近收购的曾被全球眼镜同行膜拜的设计师品牌Alain Mikli,可不是盖的哦?凭你一个成立不到四年,几十个成本不到二三十元人民币的Basic复古款就能比拟么?

所以,WP的成本优势是个伪优势!

第二:WP声称具有质量和服务优势。

我们都知道,中国输出了全球近80%的眼镜产品,而在中国有三大眼镜制造基地。第一是丹阳,当前以镜片制造为主;第二是温州,以制造中低端眼镜框架为主;第三是广东一带,主要输出中高档眼镜框架产品。

而WP的制造地是在温州。小伙伴们认为他的品质会怎样呢?当然不是说温州做的东西烂,但是和“质量优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吧?如果说WP的竞争对手是销售各种全球著名奢侈品牌的LensCrafters之类的实体零售店,那这恰恰是WP的最大劣势,不是么?

再说服务。WP竟然拿自己的眼镜设计能力说事儿。纵览WP的官方网站,看一看他的产品哪一副是有设计感的?和Alain Mikli、J.F.Ray、Lindberg比比看呢?难怪有人说WP上销售的都是Oliver的山寨货呢!

此外,WP还提到了“虚拟试戴”是他的服务优势之一,可是连人家卖十块二十块的Zenni都有这个功能的…...

最后WP终于羞羞答答的提到了自己Home try on概念优势。是啊,我承认,这是值得我们全球眼镜同行尊敬的地方,因为他第一个公开并实行了这样一个取自于某美国鞋类电商品牌的服务,相信也是WP连续获得一轮轮融资的制胜法宝。但是,此时此刻,WP在宣布优势的时候为什么把这一点说的那么羞羞答答呢?原因是在他们的网站上,Home try on已经被逐渐淡化(很多产品已经不支持该服务了,大家可以去试试),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线下实体店的崛起。

 

那么,为什么WP能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获得超过1亿美金的融资呢?新一轮还是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的,还是在宣称不差钱的情况下融得的。原因同样有两点:

第一:Home try on概念已是穷途末路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Home try on概念是WP在做前两轮融资时候“故事的核心”。成功骗取资本之后,WP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天竟然能卖四五千付眼镜。如果按照10%的网站转化率(当然做电商的小伙伴们可能觉得这个数字太匪夷所思,有点扯淡,但是我们姑且那么高抬一下WP),那么每天访问网站的起码有4万IP吧?

我们想象下,如果4万人同时要Home try on同一款眼镜的话,那么WP的这款眼镜需要多大的库存备货量?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啊!而且我们知道,大多数顾客心态是喜欢尝试“新奇的款式”,购买“安全的款式”。所以应该不难推定,WP被Home try on越是多的眼镜款式,就越难销售,于是一个库存和销售的悖论就出现了。

那么这个库存到底应该怎么样来控制呢?我想就连精通此道的ZARA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吧?于是,Home try on这个概念随着品牌的成长,随着单量的增加,渐渐的从网站上被“逼走”(实际已然如此)。那么,如果WP不快速的进行C轮融资,那么很有可能在明年,Home try on已经不能在融资故事里出现了。用天图资本王岑先生的话说:这个故事就不再性感了!既然不再性感,资本商看完后又该如何勃起呢?

第二:Tiger Global Management领投是“骗局”的最大疑点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亦或全球任何国家,开店都是件很昂贵的事儿,更何况WP实体店开的位置并不偏。我们可以看到WP在近期的PR文章中反复强调自己的实体店,当然在实体店的外面用了很多诸如“大数据”一类的热门概念进行包装。原因就是宣告WP在做战略转型:请忘记Home try on吧,WP实体店来啦!

老谋深算的Tiger Global Management早就知道Home try on随着WP订单量的增加即将一去不返(试戴模式取消),也深刻的知道没有了Home try on,WP下一轮融资将会变得异常艰难。为了不让前一轮的投资打水漂,必须让自己也让WP吃一颗蓝色小药丸,伪装勃起。一来告诉跟投资本商:威风凛凛的老虎依然持续看好WP,VC兄弟们,跟我上吧!二来WP这样高举高打的开店模式的确需要大量现金,四千多万美金真的不够烧,别等没开几家店,就死掉了。第三,用6000万美金没准儿能吸引Amazon这样战略“往下走”的“大买家”跟进,自己也好快点抽身逃离。

【作者马金同为上海赢领眼镜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伊视可品牌创始人】

分类: 电商, 行业,
(本文系作者@马金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更多相关讨论,请参看钛爱拍话题之《电商危与机?(第四期)》 欢迎更多来稿和评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