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残酷校园霸凌的童话底色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少年的你》:残酷校园霸凌的童话底色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刘燕秋,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少年的你》的开头像是青春咏叹调的前奏。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此时已经是一名英语老师,她在给学生讲解used to be和was的区别。例句翻译过来是,“这里曾是一片乐园”,陈念告诉学生,used to be和was没有含义上的不同,但used to be包含了对于失去乐园的感叹。“playground”没有翻成操场而是乐园,“失去乐园”的表述带着象征的意味。

在反反复复的英语朗读声中,故事徐徐展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酷一幕——被欺凌者胡小蝶自杀,她从学校的楼上跳了下去,死在了操场上。镜头扫过模糊的脸和不断刷新消息的手机,人们都在热闹地围观,只有陈念走了过去为她盖上衣服,随即有高处的手机镜头对准了陈念,预示着她将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01

我被《少年的你》打动,首先是因为它不是以校园霸凌作为噱头,它的底色是青春片,但男女主角不是念着生硬的台词,扮演着符号式的人物,而是展示了真实的霸凌过程和较为完整且令人信服的人物逻辑。

陈念是被欺凌者,但陈念不是胡小蝶。

她虽然面冷寡言,却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当胡小蝶面对同学洒在自己凳子上的颜料默默坐了下去时,陈念选择站着反抗。可欺凌者毕竟是三个女生,势单力薄的陈念最初并不敢对警方透露胡小蝶去世的内幕。直到校园霸凌一步步升级,她先是被逼到躲在垃圾桶里不敢吭声,再到后来,她被一群玩过火的男孩女孩逼到墙角,剪了头发、拍了裸照、录了视频,报警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内心压抑的屈辱和愤怒终于导致她在高考前夕失手把欺凌者推下了阶梯。

陈念不是胡小蝶,但也不是因欺凌而心灵扭曲蓄意报复的人。

她希望能成为一个保护这个世界的大人。虽然曾经喊着要小北杀掉那些人,但陈念并非有意想要对方死,因为她内心始终是存有希望的。她成绩优异,和母亲的关系融洽,尽管不满于母亲做生意骗人钱,但我们也看到,那不过是一个为生计所困的平凡女人,她爱自己的女儿,而女儿也深爱着她。

熬过去,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那是“人人都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的一点念想。

《少年的你》:残酷校园霸凌的童话底色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则不同,他13岁时就被母亲抛弃,放弃了学业,成为街头混混,他过早见到了这世界的阴暗面。当他问同伴“上完大学是不是能赚很多钱”时,那处细节其实给到了他最终选择扛下一切罪名的一部分解释。他觉得自己没有未来可言,而陈念是他眼中干净、惹人怜惜的女孩,是唯一关心他挨打后疼不疼的女孩,他在她的身上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未来。

于是就有了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这是少年的口吻,带着少年的意气,也让《少年的你》在令人心碎的现实向校园霸凌故事底层留有青春片童话的底色。

02

在高频大特写的考验下,《少年的你》还需要演员用细腻的表演展现人物的质地。

观影过程中,周冬雨有两处细节尤为打动我,一处是她躲在垃圾桶里,从惊吓到确认安全后泪流满面的转换不过一瞬,感情流露却极为真挚,另一处是,被拍裸照后,小北推门进去,看到陈念蹲在家里的地上拼凑被撕裂的书本,在经历了那样的残忍之事后,这个极为克制的行为设计是符合人物逻辑又能打动人心的。

如果说周冬雨的表演是期待之中的,那么易烊千玺的表演则给人以很大的惊喜。特别是随着故事越来越走向压抑,易烊千玺那张隐忍的面孔就展现出了契合故事的魅力。

《少年的你》:残酷校园霸凌的童话底色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小北是那种典型的表面玩世不恭但内心善良的角色设定。他以被人暴打的小混混姿态出现的,陈念帮他解了围,他就带陈念去修手机,这是他看重江湖道义的一面。但易烊千玺前期的角色塑造差一点火候,他在和陈念闲谈时并没有带着街头混混应有的痞气,他演得过于老实和单纯,像是不怎么懂得调戏女孩的样子。他可能没有突破自己性格上的限制。倒是周冬雨演出了陈念寡言下的那份凌厉,面对小北这个不明来历的小混混,她都敢直怼“有没有人教过你怎么说话”。

也许是导演的善意,也许是审查的原因,故事给了一个极其温暖明亮的结尾,但最动人的部分却是警察识破骗局后两人的挣扎。

在约定让小北顶罪后,无论警察如何威逼利诱,两个少年绝不松口,一个甘愿付出性命换对方的未来,一个抱着走出去一个也好的信念。他们都有自己执拗的逻辑,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许已经超越了爱情的范畴。剃板寸时的自拍合照里,他们都只穿着小背心,你却觉察不到任何色情的意味,只有少年相依相偎的温情,最后两个人分别坐在两辆警车里却像是面对着面,易烊千玺在媒体场的交流中提到,他认为那处细节设计传递着两人合二为一的感觉。

图片来源:《少年的你》官方剧照

03

《少年的你》不只是残酷青春片,它也有着现实的指向,当然这些在影片中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构成厚重的基调。

为什么校园霸凌会发生?在映后交流中,导演曾国祥提到,他认为人性复杂,很难在影片中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影片至少在细节上给出了一些可能的逻辑。

主导的欺凌者魏莱长得漂亮,家境优越,她为何作恶而不自知?有限的一点线索是,她在最后恳求陈念不要报警时透露,父亲因她复读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联想到她家里摆满的奖章,我们可以揣测压抑也许是她走向邪恶的诱因。但这一定不是全部的原因。

旁观者为何不伸出援手?这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甚至陈念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在同学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前,她问陈念,“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欺凌者魏莱的帮手后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她其实一直并未泯灭善良,当陈念躲在垃圾桶里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她产生了怀疑,但当同伴走过来,她很快转身离开。但最后也是她将陈念引向了那条通往悲剧的小路,人性的摇摆你永远难以估量。

甚至那些看上去不那么相关的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物命运的走向。影片中的郑警官是一个非常感性、甚至有些冲动的警察形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那个女警官,她用冷冰冰的态度审问陈念,质问她被欺凌不是报复的理由。在她居高临下的姿态之下,陈念针锋相对地说出了,“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你还敢让孩子出生吗”。最终还是郑警官突破了陈念的内心防线,他理解两个人的处境和逻辑,理解“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老实说,警局戏有点儿缺乏现实感,但在看这一段时,我会联想到美剧《难以置信》,警务人员总是习惯于扮演强硬的角色,却很少懂得体谅那些被伤害的社会边缘人的敏感内心,而这常常会让他们紧闭心扉,从而远离了真相。

同样是校园霸凌题材,和《悲伤逆流成河》不同,《少年的你》不是廉价地赚取观众的泪水,它用尽可能诚恳的故事和写实的影像给了我们一个反思自身的机会,这是电影的社会价值。

少年的你会变成怎样的大人?这取决于你如何做自己又如何对别人。回首我的少年时代,我会惊讶于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从未在我就读的班级里缺席。或是因为不讨喜的外形,或是因为“娘娘腔”,又或者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总有人会被划归为不受欢迎的那类人,也总有人扮演轻易评判别人的角色。我是软弱的旁观者,纵然在私下的相处里释放善意,但在所有那些令人难堪的时刻,我却从未施以援手。

《少年的你》里,陈念的高考作文是给二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如果有机会跟十几岁时的自己对话,我想对那时的我说,再勇敢一点,没有人该被那样对待,也没有人拥有那样对待别人的权利,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不要在他人和自己的心灵留下伤痕和遗憾。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