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热是金融脱媒的表现
互联网金融到底改变了什么?从余额宝到P2P,从众筹到比特币,来自于技术层面的升级,人们开展金融活动的行为,正在发生改变。从金融专业领域,金融脱媒这个词更为精确的反映了当前金融系统所发生的变化。从银行到券商,再到保险和基金,互联网金融并不只是互联网营销那么简单,而是真真切切的反映了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进步与改变。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即金融脱媒,具体表现为跳开所有的传统金融机构中介人,而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完成资金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体外循环。因此,包括P2P和众筹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之所以能够在近期如此火爆,事实上也是符合了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和内在逻辑。
从理论上分析,随着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特别是随着资本需求的超强劲增长,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日趋凸现,而银行的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出台Q条例促使银行纷纷出现利润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即出现了所谓的“银行脱媒”现象。
第一, 居民在信贷管制、利率管制、外汇管制或因物价上涨导致存款资产出现负收益的环境下,为寻求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为多样化的资产形式,脱离银行等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并持有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直接证券。
第二, 企业为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脱离银行等受到较强管制且融资成本较高的金融机构,直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融资票据等直接证券来筹措资金。
从居民户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
一是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
以上为金融脱媒早期形态的具体成因和情况。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来看,第一,人们在技术手段上,实现需求匹配的方法极其便利。第二,人们脱媒后,获得了更低的成本。第三,互联网的透明与技术升级,使得人们获得更为安全的投资机会。金融机构面对的对手在便捷性、成本、收益三大方面均出现明显的超越时,金融脱媒的力度就会大于以往。
从这个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貌似使得互联网和传统银行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但是事实上,互联网金融从来没有摆脱银行的影响。
原因在于,虚拟货币在短期内,不可能取代国家法定货币,未来因为新虚拟货币的出现,也不大可能出现虚拟货币取代法定货币的可能。
其次,银行所拥有的通道仍然是最强大和安全的,互联网金融这种开放体系在安全上,具有先天的缺陷,必须依赖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完成支付等流程。而且银行的背书,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度。
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的把控,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的。但是存贷汇银行传统三大业务之间所占比例,却可能发生很大的转换。比如中间业务规模可能大幅提升。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换言之,随着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所占业务比例尚有大幅提升空间。
而互联网金融或许有朝一日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表外业务所占比例的关键和突破点。因此最终互联网技术将最终推动现代金融服务的推广与普及。
附传统银行三大业务:
高利贷:日赚30亿 利息收入为主要来源
根据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利润总额达到5453亿元,日赚30亿元。银行业的ROE水平(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确实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我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2011年21.33%,远高于实体产业的利润率,即使普遍认为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2011年净资产利润率也仅12.15%。
乱收费:五大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半年就过千亿
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上半年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计1881.88亿元。个人业务不合理收费、收费项目不明示、贷款业务收取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等现象,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
拉皮条:资产类业务收入增长迅猛
资产类业务主要是来自金融市场的投资及交易业务,包括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一般通过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代理业务以及资金为合作内容。2012年上半年,银行业结构融资、债券承销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36%、57.6%和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