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亲自站台的“乘车码”,正在撬动移动支付下半场竞争
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愈九成份额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将市场战火蔓延至公共出行这一巨大市场。从2017年以来的最新战况来看,腾讯抢先了阿里巴巴一步,在公共交通行业的移动支付渗透上,率先杀入了地铁移动支付。
11月16日下午,腾讯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正式开启了智慧交通领域的合作,并启动发布广州地铁乘车码。
一款“腾讯乘车码”小程序,让“先乘车,后付款”的地铁出行方式首次变为现实,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全线网支持二维码支付的城市。同时,这也是腾讯首次拿下“地铁”这一重要出行场景——在此前,不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在公共交通的领地还仅限于公交系统。
近几年,从NFC支付、二维码升级再到智能公交系统,公共出行服务领域一直在呼唤移动终端换代,构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最后一公里”体验问题,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腾讯对于公共交通支付的重视程度,从马化腾9月的日程安排就可见一斑了——六天辗转了三座城市,而主题均为腾讯乘车码:
9月13日,马化腾现身安徽,在合肥与安徽省、合肥市签下包括众创空间、AI医疗、互联网+等一系列合作,并将腾讯乘车码正式接入到合肥公交系统中。
9月14日,马化腾奔回深圳,与深圳巴士集团、深圳通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9月18日,马化腾又转战广州,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此前“羊城通乘车码”试运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交通支付、综合运输便民服务、政务管理服务、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等方向的合作。
仅仅两个月后,马化腾又一次现身腾讯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正式开启智慧交通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广州地铁集团和腾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深度合作。
截止目前,腾讯的乘车码已经在广州、青岛、驻马店、佛山、合肥等多个城市上线。同样在今年9月,支付宝也在公共交通支付领域发起了规模不小的营销活动,在杭州和武汉两个城市覆盖了公交车线路。不过,支付宝在地铁支付上晚了一步。
最后一公里场景落地
一直致力于为微信支付寻找很多落地场景的腾讯,在小程序上构建了“下一个连接的机会”。
和城市的移动交通支付相比,腾讯版的乘车码在使用场景上更“轻”:它并不意味着乘客需要通过“扫一扫”付款乘车,所谓“乘车码”其实是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服务模块。
具体而言,首次使用二维码乘车时,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乘车码”,此后腾讯乘车码会自动进入微信卡包,再次使用时在“我-卡包-会员卡”可以找到带有“乘车码”字样专用卡样并点击使用。用户乘坐公交或地铁时,将点击生成的腾讯乘车码靠近扫码机,刷码成功后即可乘车。
马化腾体验地铁乘车码
据腾讯方面介绍,乘车码当前已实现了脱网验证,机器响应速度在 0.2 秒内,无需用户充值,扫码乘车后,车费还支持实时和异步扣款,可实现 “先乘车,后付费”。
乘车码在市民出行链条上的价值,不仅在于高效、快捷的功能本身,同时还打通了数据征信服务。
据腾讯相关人士透露,用户乘坐广州地铁用乘车码支付成功后,根据腾讯信用分,可以直接在乘车码小程序内无缝衔接免押金使用摩拜——这是摩拜首次推出免现金押金服务。
这个有益的尝试可以直接惠及更大规模的用户,将地铁出行和城市单车无缝对接,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为“绿色出行”提供支持。
驱动传统交通的系统创新
随着腾讯乘车码从公交向地铁的纵深发展,腾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布局也日趋清晰。
腾讯的“0-1-3-5-7”智慧交通包括(0公里:停车场无感支付;1公里:共享单车;3公里:腾讯乘车码乘公交;5公里:滴滴打车;7公里:腾讯乘车码乘地铁)的创新,方便用户出行。
马化腾今年9月在推广腾讯乘车码时表示,乘车码所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下一个高频高黏度低额度的交易场景。
出行作为城市的动脉,从身份认证、票务管理到都需要系统层面的创新,在互联网巨头介入前进程缓慢。而移动支付彻底改变了传统粗旷的票务管理,其意义不仅仅是在用户端增加了一种电子支付方式,而是通过小小的二维码或者小程序,实现了精细化以人为维度的管理。可见的未来,巨头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更多技术渗透将很多、更深入。
而腾讯副总裁郑浩剑则解释得更为具体:乘车码只是构建整个城市智慧公交系统的一个切入点。腾讯与深圳巴士集团的强强联手为例,是以用互联网技术再造城市公交生态为愿景,涉及公交金融支付、云智能调配、云辅助驾驶等多个方面,并将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科技。
移动支付背后的“连接”梦
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和反闭环效应,已经反映在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
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一直在丰富微信及WeChat的功能以为用户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腾讯推出微信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让用户即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支付公共交通费用。腾讯将为不同的垂直领域推出更多智慧解决方案,以更好服务腾讯的用户及商户的社交及电子商务需要。
此外,得益于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腾讯其他业务2017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43%至人民币120.44亿元。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已经达9.80亿,同比增长15.8%。在庞大用户基础的支持下,腾讯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三季度线下支付月交易次数同比大幅增加了280%。
市场也对此作出了积极反馈,腾讯今日股价上涨,一度超过400港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公共交通作为典型的高频场景,属于当下最优质的一类支付场景,自然会引来巨头的争夺。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对于当前的互联网生态尤其是互金生态而言,支付已成为公认的流量入口,从这个意义上,巨头对支付场景的争夺不会终止。
公交支付场景成了最后的一块兵家必争之地。两大巨头在这一应用场景中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在这个意义上,公交支付场景恐怕是下一个左右支付市场天平的“X因素”。
马化腾曾在2015年谈及腾讯的战略调整:“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搭建一个最简单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显然,依靠强大的社交根基,腾讯正在将微信和QQ的巨大流量触角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
复盘目前腾讯的生态体系,“连接”的含义已不言自明。这家从QQ起家的巨头公司已经从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连接辐散开去,逐渐实现了人与商品、人与娱乐、人与资金等等各方面的连接。其就像是一个“超级连接器”,连接器的一端是人,另一端则是人的需求——资讯和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乘车码作为连接人与服务的最新场景,承载了马化腾新的“连接”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