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财报再看小米:硬件公司基因未变,国际化未能带动毛利增长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Q2财报再看小米:硬件公司基因未变,国际化未能带动毛利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正确看待小米估值一直是业内争议的话题,有部分观点认为小米应该等于“腾讯+苹果”,小米进行不靠硬件赚钱的商业模式创新,应该具有互联网公司的高市盈率的特点。

以上论断在最初曾有相当大市场,业内也一直期待资本市场会给小米以互联网公司标准的高估值,但随着IPO的完成以及最新财报的披露,一切曝光在阳光之下,行业中对小米又开始弥漫一股悲观之气。

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看待小米,小米又是否真的具有互联网公司的气质呢?

现阶段小米仍是硬件公司


在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小米重点强调“互联网服务部分收入同期增长了63.6%”,其目的在于强调互联网服务权重,并希望以此成为小米具有“互联网公司气质”的有力佐证。

但在具体数据中,我们却看到:


  • 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9%降到了8.8%,甚至低于上个季度的9.39%,这对于一直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小米而言绝非好消息;

  • 做为互联网服务主要产品的MIUI用户增速开始变缓,虽然第二季度财报披露月活用户达到2.069亿,同比增长42%,但已经落后于去年同期的46%。


这些对急于向互联网公司行列队伍靠拢的小米都算不得是好消息。

此外,我们盘点了小米多业务线的营收环比增长情况,见下图。

Q2财报再看小米:硬件公司基因未变,国际化未能带动毛利增长

可以看出,互联网规模虽然最小,也达到了63.6%的增速,但对比智能手机和IoT为代表的硬件销售增速该速度难以称得上是优秀,总体而言,互联网服务是跑输大盘,出现同比增速较高但营收占比反降的现象。

若以硬件和服务来划分,智能手机和IoT部分对营收贡献高达90.3%,以此比例来看,小米确实难以称得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但另一方面,在第二季度财报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了小米向“互联网公司”迈进的诚意,如研发费用增长92.7%,达到13.63亿,超过销售市场费用的81.5%,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溢价能力,这确实是小米以低毛利硬件向高毛利互联网收入转型的必要准备。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米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苹果公司第二季度财报,当季研发占总营收比例为6.9%,小米为3%,且苹果已经多年保持此水平,小米在去年同期为2.6%。

综上可以看出,小米在现阶段仍然是一家硬件见长的公司,毛利停留在较低水平(2018年Q2为12.5%,去年同期14.3%),在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道路中面临产品迭代(MIUI用户减缓)以及投入加大等问题,在一切未明确之前,我们倾向于仍然将其定位于一家硬件公司。

小米品牌溢价毛利为何却不见增加?


在小米最新财报中,有多个方面显出了“颓势”,如互联网收入占比降低,毛利率降低等等,有观点认为小米已经过了黄金发展周期,即智能手机发展初期的市场红利期,此后市场竞争格局加大,小米也就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小米方面也披露了一定消息来驳斥此观点:


  1. 国际收入增长迅猛,同比增长151.7%至164亿元,收入占比达36.3%;

  2. 单部手机售价增长至953.2元,去年同期为863.8元。


以上信息小米试图加强以下两个观点,一为小米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如印度,东南亚等,获得了功能机向智能手机市场转型的新市场,复制小米在国内的早期轨迹,二为小米手机单价增长,说明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能力,摆脱早期小米手机的廉价印象。

以上观点各有道理,各执一词,我们不妨看看小米的低毛利的问题。

我们整理了小米各条业务线的毛利水平:

Q2财报再看小米:硬件公司基因未变,国际化未能带动毛利增长

今年两个季度以来,小米毛利虽然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下滑,但维持在稳定水平,如此就会产生以下疑问:既然小米品牌不断放大,且出海抢占市场,为何毛利未能得到良好表现?

我们认为这基本有以下原因:

其一,小米的硬件低毛利策略在海外扩张中短时间难以奏效,在“每年小米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的承诺下,小米在海内外基本采取较为激进的低价策略,这意味着虽然单部售价上升,品牌溢价增强,但品牌溢价能力始终未能附加在硬件定价之上,且海外由于“Google Play”的开放,会稀释小米应用商城的盈利能力,小米在海外若继续坚持低价策略,其互联网服务短时间也是难以与出货量相匹配增长的;

第二,IoT方面的激进型增长,虽然小米电视取得了不错成绩,小米电饭煲、空气净化器、手环等产品也都有一定市场空间,但米家也确实引入了许多表现较差的产品,表现参差不齐,小米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IoT中的做法,重新调整节奏。

至于小米在国外市场取得的成绩是否能等同于国内,我们对此仍然有一些疑问,主要为:

1.我们在俄罗斯、东南亚发现市场小米最受欢迎的手机为“红米Note 5 64G”版,属于典型的价格驱动型产品,小米在国内的MIX以及米8中的高品质尚未被国外用户接受,或者说小米要在国外高端机市场打败三星、华为尚需要较长时间;

2.在MIUI用户增速下滑(国外市场突飞猛进),Google Play的开放又要抢夺小米应用商店的份额,互联网服务营收能否再找到新的现金奶牛。

根据第二季度财报,小米互联网收入占比达到8.7%为39.58亿元,与此同时苹果互联网收入占比为15%,并要在2020年达到500亿美金的规模,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对苹果仍然定性为“硬件公司”,市盈率为19(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该数字分别为50、52、150),显然,小米此时并将相当长时间处于硬件公司向互联网公司的转型阶段,对当前小米也不适合用互联网的高估值。

当然,对于国内同类企业而言,小米的问题是行业此后必然要面临的问题,若小米能闯过此关,那真的就一骑绝尘了。

【钛媒体作者介绍:老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百度q2财报阿里q2财报京东q2财报腾讯q2财报搜狗q2财报小米手机2sq2财报小米财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