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支付争夺战日益激烈,你的每一单外卖都将为阿里或腾讯贡献一枚“子弹”
半个月内,百度外卖两次借媒体对外释放消息,称合并谈判已接近完成,饿了么即将收购百度外卖,拟公布收购时间也从“两三周”缩短到了“最快本周内”。
另一当事方饿了么却在急着撇清信源。8月21日下午,针对最近的一次传闻,饿了么副总裁郭光东回应称,“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而半个月前针对上一次传闻,饿了么公关部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称,“消息都是百度放出来的,我们没有出过任何消息”。
双方态度已经明确,百度外卖急于看到拍卖槌落下,而饿了么虽然看似“事不关己”,也并未直接否定传闻,这场看似百度外卖“一厢情愿”的卖身背后,外卖O2O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身不由己
这场外卖O2O“三进二”的战争里,三家均已身不由己。
百度外卖是最被动的一方,从去年年中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矫正“O2O是最大赌注”的战略,百度外卖已然沦为对手口中的一块肥肉。
彼时,手握大量一线城市高端餐饮和白领资源,百度外卖与竞争对手们展开了一轮轮卖身谈判,除了来自美团和饿了么的橄榄枝,凭借其自营物流配送的重模式,百度外卖也俘获了自营物流起家的电商巨头京东,以及以速度著称的快递一哥顺丰的表白。
抢手的百度外卖,激烈竞争的O2O市场,这一切都在今年迎来终结。随着一轮轮传言的破灭,百度外卖彻底错过了卖身的好时候。
去年7月,百度外卖B轮融资后,估值一度达到24亿美元,而在最新一轮传言中,“最终的成交金额是5亿美元左右”。
更糟糕的是,最有希望收购百度外卖的美团和饿了么,也身陷麻烦,“自身不保”。
其中,四年前还被认为有望成为BAT后第四级的美团,一直希望依靠独立支付体系获得自主权。然而,几经波折,最终在没有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已因无证经营网络支付结算业务,遭央行强制整顿。如今,在美团“支付订单”的界面中,只剩“银行卡支付”和“微信支付”两项可选,美团钱包的充值功能已经下线。
而饿了么也已成为阿里的傀儡,从2015年开始,阿里先是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股约27.7%;随后在今年5月,再次向饿了么投资至少1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其占股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多一单、少一单对美团和饿了么都已无所谓,百度外卖百万级别的订单量已经不会对外卖市场格局造成太大影响。
问题在于,为什么饿了么愿意把百度外卖放进自己的背包里?
二、O2O沦陷,AT收割?
“饿了么背后的阿里要用百度外卖拖住美团。”亿欧网创始人、O2O领域资深分析师黄渊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称。
不过,在黄渊普看来,这并不意味着4000亿美元体量的阿里巴巴担心200亿美金体量的美团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其收购的重点在于100万订单背后的支付行为而非O2O本身,醉翁之意在于壮大蚂蚁金服,冲击美团背后的腾讯支付。
根据高盛8月公布的最新报告,中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从2010年到2016年增长了74倍,从1550亿美元到了11.4万亿美元。而在全国34亿第三方支付账户中,支付宝和腾讯作为两大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分别有5.2亿(截至2017年3月)和6亿(截至2016年12月)账户量。
要知道,去年底公布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还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占据68.4%的市场份额。
愈加激烈的支付争夺战中,你每叫一单外卖,都将为阿里或腾讯贡献一枚子弹。
黄渊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道,“在微信支付中,美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百度外卖中一定的商户基数,对支付宝向下的普及会有一定帮助。”
并且,随着两家实力的接近,在二者交叉业务领域的争夺将会愈加激烈。
要知道,就在百度凭借外卖业务收购传闻达到历史最高估价前两天,马化腾和马云分别上演了“一日首富”的戏码。先是8月7日腾讯股价飙涨,市值达到3886亿美元,马化腾一跃而成中国首富;紧接着,8日,阿里巴巴股价提振,成为亚洲首家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的公司,马云一举超越马化腾登上了首富宝座。
当然,这场卷入BAT三巨头的战争不会轻易完结。
“百度不愿放弃大股东的身份,一票否决权把握在百度手中,别人不敢进来”,一位接近百度的内部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几亿就卖’只是百度外卖CEO巩振兵团队单方面的说辞,但是对集团来说,这意味着投资的损失。只要李彦宏不同意,百度外卖还是卖不出去。”
然而,即便二者之间的收购仍存变数,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度被当作互联网“最热趋势”的O2O模式正在被证伪,O2O的集体陨落已成既成事实。
资深O2O行业从业人员、量子无线创始人兼CEO李圆晨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以前传统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才有O2O概念,现在已经很少人提O2O了。”
BAT之下寸草不生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常态,垂直领域的业务很多都已经或正在沦为炮灰,如何攻防与平衡,将是所有外卖O2O下一步共同的难题。
【钛媒体作者介绍:李云蝶,liyd777@126.com】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