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出海,中国式创新会被接受吗?
继中国、新加坡、日本、英国后,7月25日摩拜单车进军意大利,国际“友邦”数量已逐个增加至5个。
在一旁“摩拳擦掌”的老对手ofo即在7月31日宣布,将于8月1日进驻泰国。加上此前进入的中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ofo已逐步进驻全球第6个国家。
鲜花着锦,共享单车在国内所向披靡。尽管ofo和摩拜一争高下还没有分野,全球化“大事”的角逐已拉开阵仗。
摩拜和ofo在6、7月相继立下了在今年年底分别进驻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令状”,如今刚进8月,这个“小目标”已经完成了约四分之一。
海外之路缘何步履匆匆?走出国门的共享单车企业能否一帆风顺?
海上之路暗流汹涌
7月27日,ofo宣布将于下几个月正式进驻美国。早在去年年底,ofo就试水美国硅谷,为如今的正式入驻“打掩护”。但ofo并未展开大规模的投放和推广,新兴的小黄车也并没有引起硅谷居民的太大兴趣。
相比于ofo在美国试水“不温不火”,今年1月16日首个进驻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小蓝单车却“全军覆没”。
宣布即将在旧金山投放当日,小蓝就收到了旧金山市政部门“含蓄的警告”。信中旧金山市政部门反复提及“公共路权”,提出包括“经营活动不许与现有法律和特许经营协议相冲突”等多项要求。
时隔2日,来自旧金山的警告升级为威胁,帕斯金议员在记者会上要求尽快起草有关法律,对于乱停乱放的单车将予以扣留,并处罚款2500美元。
共享单车违停监管不力的问题不仅在国内亟待解决,在国外同样也成为了绊脚石。
在旧金山市政府的强大压力和舆论攻势下,小蓝在旧金山实施“软投放”,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投放约200辆车,把原本的无桩单车转变为通借通还的网点单车。
但因为没有专属的自行车停车架,小蓝单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乱停放现象。
与国内监管有所不同,文化制度的冲突让小蓝单车不得不为此番“冒险行动”埋单。
今年3月,旧金山政府出台法案规定,经营无桩停放的共享单车是非法行为,并以单车乱停、影响市容为由,将小蓝单车从所租用的停车场中全部移除。
虽然中国共享单车在美国“碰了一鼻子灰”,但美国共享单车本土品牌LimeBike在美国一马当先。
今年5月底,LimeBike宣称成为北美第一个获得官方合作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品牌。7月11日,LimeBike已进入包括西雅图在内的4个美国城市。
“中国共享单车落地美国之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LimeBike联合创始人Toby Sun表示,美国城市官方对单车投放更为保守。“美国需要先协商,再投放,因此对于共享单车运营商资质和运营能力的考察十分重要”。
显然,与政府的协调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享单车美国之行最重要的壁垒。
除了最重要的政府许可,在海外市场的“水土不服”也给这个中国共享单车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有业内人士表示:受制于文化习惯,与中国共享单车“通勤利器”不同,西方人眼中骑行自行车更多的被视为健身和环保的行为,美国共享自行车的需求也许并不会如中国市场这么大。
并且美国自行车市场与中国完全不同,美国每个州都分别有自行车法,例如自行车的前灯要求能照亮道路在300英尺处可以看见、自行车的红色后反光灯必须在500英尺处在汽车灯的照耀下可以看见、骑自行车不戴头盔上路视为违法……
然而此种“战战兢兢”的状态不仅出现在美国,今年6月摩拜进军的日本,也给中国共享单车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与中国不同,日本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发达、道路狭窄陡坡多,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可以停放共享单车,其适合程度受到质疑。如果像中国一样随便停在路上,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不但会造成严重的道路拥堵,还会被贴上违章停放的标签拉走。
不仅日本如此,在摩拜进驻的另一国家——英国,当地网友也是吐槽不断。
英国网友发文:“摩拜单车轮径对于身高超过6英尺的人来说太矮了。”
因欧洲人身材普遍高大,适合亚洲人身型的摩拜单车在英国并不符合当地人的骑行体验。
面临着漂洋过海的“水土不服”,加强本土化不失为一剂良方。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要想“治病”,就得先“吃药”。
实际上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问题,摩拜和ofo都把出海的第一站选在了新加坡。新加坡不仅是西方国家和华人社会的结合体,并且其居民对于自行车出行的认可度高,因此对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国际化是很好的过渡。
但即使用户体型、法规相对较为相似,中国共享单车进驻后也遇到了其他困扰——与本土品牌的竞争。
今年1月新加坡本土品牌oBike在新加坡上线,即便在试运营阶段 oBike 就已投放上万辆;2月ofo进驻新加坡,目前累计投放2500辆单车;3月摩拜宣布跟进新加坡战局,在MRT车站及大学校园等需求热点区域集中投放车辆。三家共享单车企业运营策略步步紧逼,形成了直接竞争,并均有进一步加大投放量的计划。
与国内相似,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涌向街头,新加坡政府也逐步介入监管。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决定将出台政策,强制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包括扣押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收取保管费用等措施。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同样面临着政府的强力控管。
与新加坡本土品牌竞争的白热化也意味着,当中国共享单车进入全球范围内的更多国家,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多维竞争。
进军海外势在必行
虽然面临着如此多的挑战,出海仍然是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获取巨大的用户数量。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在同行中“制胜”的最佳方案,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更多的城市,以获得更多的流量。
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如燎原之势,上线仅一年多,就已经席卷全国各地。目前全国共享单车投放量已超千万,这一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如今国内共享单车企业“三线”格局已定,摩拜和ofo以占据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梯队;以小鸣、 HelloBike 、永安行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差异化运营手段夹缝生存;更多同质化程度高、敌我难分的近30家共享单车企业在第三梯队中垂死挣扎。
在城市容量逐渐饱和、政府监管逐步介入、用户习惯已然形成等限定下,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画风已然清晰,难以发生较大的突围。因此海外市场的争夺成为了中国共享单车企业扩大竞争优势、谋求商业发展的出路。
目前,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的投放总量未达万量,国外共享单车企业如oBike、LimeBike 、CitiBike等虽已初具规模,但暂时处于扩张城市数量、仅具备区域性优势的阶段。
相比之下,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具有百亿级资金加持、较低的单车成本、已积累多城市运营经验等特点,也将在与全球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利箭待发,须有强弓。
共享单车的强弓便是其具有强大的抓取用户数量的属性。在中国,仅摩拜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截至6月末的注册用户数就已超过一亿。随着共享单车的海外扩张,也将有大量国外用户依附于共享单车入口,点击进入并进行使用。
掌控巨额流量而成为其他应用的链接入口,这也是未来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国外用户数量的大规模增加,也将加速国内共享单车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生态系统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这是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发展的通用守则。能实现多方支援、多脚支撑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沉淀更多的实力。
除此之外,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如摩拜和ofo,分别有腾讯和阿里作为后援部队以提供强力支撑。同时,这两大股东旗下的中国两大支付入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在持续进行海外扩张。共享单车作为其支付场景的一大入口,也将成为推进其海外发展的一大支撑。
出海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却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
目前中国共享单车出海,仍将大规模处于教育市场的阶段。但这也正是国内共享单车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海外市场也将成为国内共享单车企业的下一个“红海”,这个远洋战场的战争激烈程度将远超国内。
自中国燃起的共享单车大火,正在以迅猛之势烧向全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