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GE中国总裁段小缨:数字医疗挑战不在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和传统观念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对话GE中国总裁段小缨:数字医疗挑战不在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和传统观念

GE在2018年的CMEF展上设置的数字医疗体验中心

“今年CMEF展出的16款产品中,9款是中国首发,7款是全球同步首发,几年前这是不太可能想象的。”4月11日,在第7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以下简称CMEF),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告诉钛媒体,过去七年的CMEF上,GE共有50多款产品是中国团队引领开发,70%是投放到基层医疗,这是很大转变,和以前只依赖于发达国家研发进口服务于中国市场不同。

GE医疗进入中国近40年,在中国特有的医疗市场环境中,GE医疗觉得,最懂设备已经不够了,还要更懂基层医疗需求。从现场发布的情况来看,目前GE医疗主要聚焦于数字医疗应用和解决方案,推出了资产云管家、云心电、云影像三大产品。其中资产云管家是GE医疗在中国落地的首个数字化项目,中国团队根据本土需求定制的整体医学装备智能管理及优化方案。

段小缨向钛媒体透露,目前GE医疗70%的营收来自于美国之外,中国是GE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营收和订单约占整个公司的15%。

4月11日,在CMEF现场,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GE医疗大中华区客户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于婧接受了包括钛媒体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聊到了GE医疗在中国地区的布局、如何看待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等话题,段小缨坦言在数字化推进过程当中,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最难有两点:一个是商业模式,还有一个是人们习惯的传统使用方式和观念改变。”

以下是钛媒体编辑根据采访内容编辑整理,略有删减:

谈数字医疗

Q:中国市场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准一直在上升,面对中国医疗新的创新,GE有什么想法?

段小缨:中国医疗市场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是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推进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由此带来一些新的医疗挑战。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医疗市场可能会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这对任何医疗企业来讲都是好事。

对于GE来讲,医疗是所有业务当中最重要之一。GE医疗在中国的战略很明确,首先我们是聚焦高端、基层和非公立,围绕三大市场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在产品、渠道、服务、产业链本土化上下工夫,这是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今年CMEF展出的16款产品中,9款是中国首发,7款是全球同步首发,几年前这是不太可能想象的,很多全球产品首发是发达国家,如今实现超过一半的产品在中国同步首发,这是对中国医疗市场本身的质量和体量认可,也是关注中国市场需求质量上提升。

第二,今年可以看到一个亮点就是数字创新,去年我们125岁,过去我们很多创新还是更多看物理领域,因为我们涉及的行业很多。我们非常坚定地认为,未来创新是物理和大数据的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理由很简单,互联网和物联网在过去15年当中与消费领域的融合,已经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Q:GE转型数字医疗以哪些方面作为切入点?

段小缨:过去几年中,GE一直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落地,聚焦三个方面:第一,医疗、航空和电力领域,通过携手行业重要客户开展试点应用。第二,注重打造整个工业互联网生态链。第三,打造本土大数据能力。

具体到医疗领域,我们关注资产运营管理、患者临床诊断、医院能力建设三个核心产出在数字化医疗中的创新。首先,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医院整个资产的绩效管理,从以前设备的维修保养至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二,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将重疾的发现阶段前移,并在筛查、诊断、治疗和后期监护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精准诊疗、精准监测和早期筛查,改善临床结果,推动重大疾病“早诊早治”。第三,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帮助医院和整个行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落地。我们谈到的三个核心产出的最新成果包括:资产云管家、云心电、云影像。

Q:如何根据不同城市调整战略?

段小缨:我们出发点关注到中国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不一样。今天高端大型三甲医院,其需求不管产品、临床、科研跟国外大型高端医院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在国外做的也会拿到中国来,跟三甲医院可以一起去做。

中国基层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他们所需要产品可能只针对临床,并不做科研,也不做教学。而对于民营医院今天的挑战,更多是非医疗人进入民营医院,对他来讲技术和服务本身很重要,更关注是商业模式,如何能够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如何是聚焦其目标市场,如何通过资产运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所以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我们会围绕四大支柱,渠道、产品、服务和生产推进本土化,某种程度上是量身定做。举个例子,今天16款产品,其中8款是中国研发团队引领,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纵观过去七年的CMEF上,GE共有50多款产品是中国团队引领开发,70%是投放到基层医疗,这是很大转变,和以前只依赖于发达国家研发进口服务于中国市场不同。

Q:去年GE跟很多行业的公司合作,包括3D打印公司、AI公司、英伟达等,GE在数字医疗方面如何挑选合作伙伴?

段小缨:以前GE创新很多是靠自身研发,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X光机、飞机引擎,都是我们GE工程师自己研发。但是一旦到物联网领域,甚至到了今天我们所看到要解决一些重疾难题,我们更加关注生态圈创新。也就是说对于数字医疗,整个范围是很广,最初从病人开始到筛查、诊断、治疗、制药、监测、养老院,如何在家里享受健康服务。

我们数字医疗是以资产为核心,不管影像设备、临床,还是生物制药设备,我们要推动在整个产业链当中采集数据,如何能够转化成帮助医院提升绩效资产管理,帮助重疾实现精准诊断,帮助医院实现能力提升。

要实现这个目标,生态圈离不开跟其他伙伴的合作,所以选择合作伙伴很重要的在于是不是互补,我们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对于客户来讲,他不是只看其中一段,希望是整体解决方案,这是很重要在生态圈当中大家扮演什么角色。

第二,关注特别是大数据领域落地,我们需要寻求本土一些合作伙伴,比如我们跟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有本地的数据库和云,GE没有必要再去投了,完全是战略合作形式。

Q:每家公司都把数字化和大数据作为拿出来的牌子,GE作为其中一家,是靠什么做差异化竞争?

于婧:其实在结合品质效率上面,对于不同医院的需求是不一样。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打造不同的差异化模式。

大医院更多是病人量大、人满为患,需求更多是减少设备宕机时间,同时希望更好了解设备运营人、财、物整体一些大数据分析。对于基层医院,他们希望能力建设提升,包括远程监测运营效率。对这些医院来说不变是对品质和效率追求,设备运营和临床结合,我们整个模式是符合这个方向。

对不同医院打造服务模式差异点在于,结合大医院更多是大数据分析,以及整个医院全生命周期多台千万级别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包括全生命周期,保养、报废、预警等等这些整体体系建设。

对于基层医院更多是数据设备之间连接,通过远程保养维护提升效率,因为很多基层医院分布在偏远地区,维修人要舟车劳顿,一个星期才能到现场,新疆很多一些医院,其实我们远程就能够帮助他实时监控医院情况,有很多问题不用在医院发生,就可以给他做好足够保养,通知医院给你做这样的维护,对基层医院这是因地制宜给予帮助。

Q:GE医疗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数字化转型,这个过程当中GE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未来数字医疗服务模式是什么?

段小缨:数字化推进过程当中,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本身,最难有两点:一个是商业模式,还有一个是人们习惯的传统使用方式和观念改变。后面一个比较容易理解,从来没有用过手机,第一次要用手机肯定有一个习惯改变。同样行业工业领域当中,有很多是流程再造,流程再造实现很多使用习惯和新的改变。推广数字化过程当中,不是把数字化解决方案放下去就自然而然形成,要对流程本身做一个再造。

对于商业模式,云心电概念就是GE商业模式的突破。对于云心电我们要实现目的是如何让病人能够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够做检查,同时享受三甲医院医生诊断,不用出门。这里面涉及很多商业模式,包括付费标准、付费分成、体制内、体制外哪些医院进、哪些医院出,解决方案本身是可以实现,但是我觉得商业模式本身还是有很多门槛需要突破。

谈人工智能

Q:AI新技术会对医疗产生怎样的推动力?

段小缨:AI人工智能本身其实好像是很酷的词,但是如果把它讲简单就是大数据算法,关键是如何能够让他产生有价值的一些见解,帮助今天医疗领域当中实现今天实现不了的问题,关键是看今天解决什么问题。

再来谈AI能够如何推动这些事情。大家知道今天中国医疗体系所面临挑战,其实相比五年前又多元化了。第一,过去七八年,医改在基层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更多是在硬件层面。今天优质医生资源相对来讲还是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这样就造成优质资源事实上还是分布不均匀。这样结果是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因为病人看病不是看设备,是看医生还是跑到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对他来讲如何提升产出,如何减少病人等待时间,能够看更多病人。对于基层医院来讲,今天问题更多是说没有人去,没有人去根本原因是医生资源能力提升,所以这是两个不同问题,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对于中国来讲,大家最近看到,不管是“健康中国2030”,国务院改组以后,卫计委变成卫建委,一个词的改变事实上定位未来中国医疗由过往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预防和健康管理为中心,是与中国今天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由于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习惯改变而产生更多重疾直接相关的。

譬如,为什么云心电是首推AI,就是因为心血管在今天有2亿9千万人口,这是过去几年翻了一倍。对于心血管当中特别是心梗,你要及时精准检测出,有的时候没有征兆,及时检测出最佳黄金治疗时间只有1.5小时。对于国家来讲,你检测出或许已经晚了,你如何筛查找出高危人群,去监测,让他们及时得到治疗这是关键。第二个很大挑战是重疾不仅仅心血管,中东每年癌症就有430万癌症新发病例。

第三,医疗挑战变化跟过去不同,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增加,随着国家不断在医疗领域投入,事实上今天中国对医疗需求是非常多元化。

这三个很重要问题,医疗领域面临资源分配不均衡,重疾快速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多元化需求事实上今天医疗体系创新和医院或者是服务提升,不仅仅是在原先基础上,大数据能够推动很多作为转型重要推手。

医院资产管理也是一样的,今天云资产管家落地一百多家医院,短短几个月资产云管家已经管理八万多台设备,设备价值88亿人民币,如果效率能够提升1%,就能获得约8000万的经济价值,那么中国有两万家公立医院,所有医院都算起来9万多家,这对社会生产力效率提升是很大的。同时对病人来讲就少排队,不用在那边等四小时,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大数据,我觉得原先模式很难有这样的突破式改变。

Q:现在医疗AI或者是数字化医疗很重要落地一个瓶颈在于医疗数据,GE有很多设备,产生很多医疗数据,临床数据,GE未来能不能帮助医院做一些数据管理或者是质量控制?

于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这次推出几款不仅仅资产本身,同时把设备和临床相结合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这里面有几点,一个是叫做序列管理,医院所有序列从机器参数最后输出是影像数据,在参数设置以及管理以及优化当中,怎么能够提供更好一些解决方案,这些我们是今天下午有很多专家,包括相应一些使用者,包括医院来进行探讨。

这个如果能够在中国落地,他在对于临床整体机器设置,服务于临床不同应用会起很大帮助。机器上面如何看扫查时间,提升运营效果,什么时间是空档期,什么时期是运营期,设备运转率怎么样,帮助医院在临床运营上怎么样增加病人扫查量,帮助临床医生更好提升效率。怎么样把设备机器数据和临床应用相结合,这是下一步推进的方向,这次也有一些实际案例。

段小缨:事实上最大一个挑战还是在于数据本身,这一步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避免不了,也有一个过程。今天我们谈聚焦医疗领域,要实现数字医疗首先要互联互通,其次数据采集和标准化,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够通过有价值应用去实现辅助决策,提高生产效率。

GE集团层面也在开发大数据平台,就是PredixTM工业平台。手机里面有两个平台苹果和安卓,但是他们有很多不同应用,通过平台本身就能够对于数字标准,采集能够起到这样的平台,不管什么应用。GE本身我们做了四五年,我们在个过程当中,也在寻求如何落地中国方式,前面谈到中国电信也是我们很重要合作伙伴。对于前面谈互联互通还有数据采集和标准化,这个领域不会是GE最重要、我们会投资的领域,但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所以我们会不断寻求合作伙伴一起做这个事情。(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对话GE中国总裁段小缨:数字医疗挑战不在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和传统观念

随意打赏

商业模式有哪些新零售模式ge模式ge医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