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余凯等大佬共话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人机协同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开复、余凯等大佬共话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人机协同

智能交通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联网等技术趋势的引领下,各方力量和思想碰撞交锋,正在成为交通变革的重大推动力。

10月28日上午,2017未来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公司创始人余凯,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以及华盛顿大学教授王印海出席了“智慧城市”的论坛,围绕着出行交通进行了探讨。

华盛顿大学教授王印海指出,有这样的几个颠覆性的科技,可以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无人驾驶车辆;车联网技术;电动汽车;智慧基础设施;交通里的大数据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网约车模式;再就是未来可能会快速发展的“出行即服务”。 

李开复持相同观点,不过其更关注技术发生场景与人为因素的冲突,“智能交通未来最大的阻碍就是人类”,在李开复看来,通过人工智能以及全自动智能化,慢慢人类就不会阻碍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智慧交通发生。

而且,他还认为“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驾驶”。因为人其实是不可被信任的,经过了辅助、提醒的过渡,人就不会被欢迎再继续开车了,“像今天不能骑着一匹马跑到高速公路一样的”。 

以下是各位行业大佬对话实录,略经钛媒体编辑:

治理交通的关键是避免交通拥堵

王印海教授的演讲中讲到,交通拥堵是最长见到的大都市病,城市交通的供需经历了比较大变化:1980-2015年,35年时间里,道路历程增加了7倍;机动车的拥有量增加了110多倍,而按照现在的趋势的供与求的剪刀差会进一步拉大。

而且随着拥堵的增加,交通事故率也会上升,尾气污染也成了很大的问题。

“能量消耗当中交通里边的能量消耗是70%油耗,汽车占交通领域能量消耗的65%左右,普通燃油车辆效率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到25%的样子,也就是80%左右的能量是浪费掉的”,他讲到,“交通对PM2.5的贡献一般是16%-25%,在中国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里面达到25%-35%。全球死于交通的人数在几百万人,光中国在2013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就是160万人”。

所以解决好交通问题,对于解决能源与能耗的问题至关重要。

在他看来,除了城市的地貌、城建施工等因素外,治理交通问题最关键的是要避免交通拥堵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以后,会是堵上加堵。

而在他看来,有这样的几个颠覆性的科技,可以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无人驾驶车辆;车联网技术;电动汽车;智慧基础设施;交通里的大数据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网约车模式;再就是未来可能会快速发展的“出行即服务”。 

例如UBER这样的企业,或是自动驾驶电动车的服务,众包技术结合大数据就能够准确给出某一个时间里,某一个地区的需求。

例如现在比较流行交通即服务,自己不需要拥有车辆,而只是享受服务。根据数据显示,一辆自家车,最大可能96%时间停在那,4%-5%的时间行驶,3%在使用,0.5%在堵车,0.5%在找停车位。

智能交通未来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就是人类。

“智能交通未来最大的阻碍就是人类”,在李开复看来,通过人工智能以及全自动智能化,慢慢人类就不会阻碍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智慧交通发生。

李开复说,现在并没有完善的信息流去描述即时的交通状况,而对于未来基础设施重要的AI技术来讲,海量数据是最重要的。所以提取新数据、布置更多的传感器则是重中之重。

他以摩拜为例,认为摩拜像是小手机跟单车的结合,每一次的寻找、开锁、使用、结费都是数据,行驶中的GPS、蓝牙、热探测器也都产生数据,而现在摩拜是中国移动1%的量。

最为X因素,人总会犯错,而当无人驾驶能够做得很好的时候,不但增加了安全度,另外让整个交通更有预测性。李开复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未来十五、二十年人类最大的一个催化器,因为现在其实资本也好、汽车公司也好,已经接受了这一天必然来临,虽然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被解决,但是当资本的力量、行业的力量加上顶尖人才投向无人驾驶领域,所有的挑战都会被解决的”。

而且,他还认为“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驾驶”。因为人其实是不可被信任的,经过了辅助、提醒的过渡,人就不会被欢迎再继续开车了,“像今天不能骑着一匹马跑到高速公路一样的”。

李开复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汽车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法律出来,如果汽车上路,因为很多马车,必须有一个人在汽车前面走路,拿着红旗,免得骑马的人被吓到”,在他看来,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撞了人,总要做一个抉择,是不是机器人杀人,怎么样解决道德问题。但是必须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律执行,需要让科技先行。而大量的数据迭代,一定会让人工智能带来未来更好的无人驾驶。

传统车企与新科技车企的意见碰撞

关于新能源车的相关问题,传统车企代表与新造车车企代表有了比较大的分歧。

沈晖认为不管是跨国企业还是自主品牌,很多转型够停留在口头上,越成功的车厂越难转型。在他看来,发动机变速箱是汽车公司的核心心脏,让传统企业从思路上、从知识产权上,从能力上,从供应链程度都废掉,不大容易。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威马汽车副董事长熊明华告诉钛媒体,威马将通过“AI+硬件+软件+服务”的结合,让汽车更聪明地理解人的需求。

例如,威马的首款量产车将会搭载一种车外交互的新方式,这项功能将实时识别驾驶者身份,为车主、家庭成员、授权用户或访客开启相应权限。

在沈晖看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路径有4个阶段:

一、车辆100%联网,不断迭代,提供实时在线的智能化服务;

二、车辆具备感知能力:感受环境、用户的意图,提供场景化交互体验及个性化服务;

三、车辆具备协作能力:融入更大智慧场景,与其他智能生态连接、协作,围绕出行,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四、车辆具备决策能力:替代用户进行出行决策,解放人的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李开复、余凯等大佬共话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没有人机协同

 

但是,在杜江凌看来,传统车企在同样在进行积极革新和转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传统车企已经没有了犹豫的立场。

他说,“中国政府在一个月之内,已经颁布了双积分的政策,就是传统车必须要达到一个油耗,在一个具体很低的数值上面,新能源车2019年占总车辆10%,2020年是12%”,做新能源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王印海在演讲中曾讲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跟传统汽车是一样的”,对此杜江凌也认为过于乐观了,因为电池领域依然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攻克。

至于电池为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杜江凌来看,它必须作为整个生命周期来管理和研究:

首先是阶梯利用,比如中国有一个宽带无线公司,基站蓄电池都是铅酸的,通用电动车的电池退役下来以后,作为基站的蓄电池非常合适;

其次,是二次应用,把锂电池的锂提取出来,金属提取出来,或者极片的层次上进行再处理,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密度。

不过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指出,电池二次利用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在政策源头解决,美国、中国、欧盟等地都有法规要求,汽车公司必须负责电池的回收,不然无法获得公告准入。而且,目前梯次利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做,它是一个比汽车更大市场。

“二次利用是金矿,很多人在做,污染角度不用担心。”沈晖说,“包括特斯拉,其股价之所以一路上扬,正是因为它是个能源公司,把二次利用到极致,每个家庭储能都在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向死而生 李开复李开复的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李彦宏 无人驾驶李开复创新工场李开复人工智能谷歌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公交无人驾驶技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