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新一代5G网络解决方案,加速5G生态发展
华为5G业务数量
2020年已经被定义为5G元年,随着2月份先后已经有小米10系列、三星S20系列亮相,加上去年已经发布的具备双模5G网络的荣耀V30系列以及华为Mate30系列,目前同时支持SA/NSA组网的设备可选项也在增多。下周,还会有OPPO、Realme、华为、黑鲨等厂商的发布会,应该说5G面向消费者普及时代正在一步步到来。
同时,5G在工业、商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正在快速探索,华为作为一家深耕通讯技术多年并提供全套5G软硬件解决方案的厂商,在2月20日于英国伦敦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公布全新一代5G整体解决方案。在此次发布会上,除了对于硬件性能、配套服务以及5G商业化的憧憬以外,华为也首次公布了目前在全球的5G部署情况。
GSA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62个运营商正式宣布5G商用,而华为支持了其中的41家,占比三分之二。同时,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此次活动中表示:“截止目前,华为已获得91个5G商用合同,其中欧洲47个、亚洲27个,其他地区为17个,5G Massive MIMO模块发货超过60万个。”
新一代5G硬件:提升网络带宽,降低部署难度
华为发布的新一代5G解决方案
5G网络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必须兼顾容量和覆盖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华为在部署上选择了一套“三层立体组网架构”,其宏基站可以实现5G的基础覆盖,利用杆微站对难以建站的区域进行补盲,最后通过微基站实现室内数字化。在确立了一整套组网架构后,还需要考虑到相对复杂的部署环境。
全新的5G硬件
相对于4G乃至3G时代所面临的环境,5G部署需要面对的场景更加多样且复杂。为了解决部署中遇到的人力、场地协调等问题,华为在此次活动中正式发布了极简RAN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第三代Massive MIMO、BladeAAU和400MHz超宽频AAU。其中,Massive MIMO的主机部分将重量控制在了25kg以内,相比目前业内主流的40Kg重量要减轻了37.5%。
加速设备部署
轻量化设计可以满足单人搬运安装的需求,用以提升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效率,在韩国对5G网络部署的过程中,Massive MIMO一个月的设备安装量超过了3000台。在性能上,它可以提供64T64R的硬件传输能力,相比于2019年部署产品的32T32R传输能力提升了1倍。一并发布的华为Blade AAU则通过A+P一体化的设计,将5G Massive MIMO AAU和2G/3G/4G 无源天线模块集成一体,并将总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
智能技术加持下更加顺畅的网络
BladeAAU一个模块可同时支持Sub6GHz的所有频段,运营商可直接利用该产品替换原有的3G/4G天线,解决5G单天面部署的问题,同时该模块的集成化设计也将缩短站点安装时间,缩短部署周期。据华为运营商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彭松介绍,该产品目前已经在瑞士、中国等多个商用网络中实现了落地应用。
400MHz超宽频AAU
在华为对欧洲多个国家AAU产品需求进行调查时,也发现了对于硬件提出的新挑战,以英国为例,由于卫星占用、频谱离散分配等各种原因,运营商可能获取的是不连续的离散频谱,如果以目前的200MHz AAU产品很难一次性满足多个运营商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要么舍弃兼容数量要么选择添加设备。
业界首款800G模块
而华为则为新一代5G网络开发了超宽频解决方案,产品的最大支持带宽可以达到400MHz, 用一个模块就可以把运营商在400MHz以内的离散频谱都利用起来,为运营商节省了部署所需的设备数量,同时简化了网络站点部署,降低TCO。除了在5G基站部署硬件上的革新,华为还发布了业界首款800G模块,提供单光纤48T的传输能力,相比业界能力高出40%。
华为运营商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彭松
彭松在发布会上表示:“相比于之前为3/4G网络所采用的100G模块,在800G模块加持的5G网络就像高铁速度对比蒸汽火车速度一样。”根据华为现场公布的数据,在800G模块提供的带宽下,1秒钟可以下载100部4K电影。
结合AI应用:5G智能算法与智能化网络运维服务
AI技术的应用
钛媒体注意到,华为发布的新一代5G网络除了硬件上的升级以外,在算法技术上也做出了新的探索,在整场发布会当中“AI”贯穿始终,也是被提及最高频次的词汇之一。比如在应对5G带来的高功耗问题上,硬件端,华为通过更先进的工艺设计、硬件材料以及散热技术,在容量提升50倍的前提下,使5G AAU设备能耗降低超过15%,达到与4G RRU一个水平。
网速带来的新体验
在算法上,华为则开发了AI整网协同技术,这项基于AI的网络协同节能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业务需求,在保障网络KPI的同时,多制式多频段之间通过符号、通道、载波等协同关断技术,实现更精细化的全网节能,根据华为的测试数据,在搭载此技术以后,整网功耗在单体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降低15%~20%。
端到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同时,在新一代5G网络的部署中,华为还实现了AI使能的端到端交付,通过将AI引入到5G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前期的基站建立、安装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图像、数据采集,判断最适合安装基站的区域以及区域的信号覆盖情况。AI技术也使得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规划更精准,用户体验的问题从端到端的反馈处理也更快速。
实际部署情况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彭红华在介绍时,还提到了新的5G网络将具备“可承诺性”。“过去的4G网络属于‘尽力而为’,而新一代5G网络将会是‘可承诺’网络。”得益于5G网络的高带宽与低延迟,在4G网络下很容易触碰到的“网络瓶颈”将会消失。在拥堵网络的解决商,则可以通过MU-MIMO、SRS天选、全信道Beamforming等算法,全面提升容量、速率和覆盖。
现场展示高带宽带来的速度
举个具体例子:日常生活中在线观看4K电影时,对于4G网络已经是很大负荷,甚至部分网络都无法满足要求。而在5G网络时代,将可以实现“按需承诺”,即充分满足设备当前所处任务的带宽、延迟需求,实现网络体验的最大化,这也是依托于全网的AI调度能力以及智能化的网络管理能力。
创造5G生态:低延迟赋能AR/VR产业
VR行业对网络有着很高的门槛
手握5G软硬件的华为,也已经在探索5G在各行各业的商业化落地。正如4G时代激发了视频行业兴起一样,华为认为5G将不单单承载声音、影像,而是具备承载“情感”的能力。其中,AR/VR就将是被5G所助推的重要产业,这种新的感官交互形式对于网络的需求是非常苛刻的。
根据华为公布的测试数据,想要实现良好的VR/AR体验,至少需要网络传输速度达到130Mbps的同时,满足网络响应速度低于20ms的要求,在现阶段只有5G网络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而5G除了致力于为每个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之外,还肩负着行业数字化的使命,这也是5G与以往技术最明显的区别。
SA组网
“随着2020年R16标准即将完成,5G将拥有更全面的面向uRLLC(低时延高可靠性)业务的能力。” 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说道,SA作为5G的目标架构,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华为从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终端芯片等端到端支持NSA和SA双栈架构,全面兼容NSA/SA终端同时接入,并帮助运营商构筑面向终端用户、家庭和行业的全业务能力。
5G应用
传统的TDD 系统设计主要聚焦eMBB需求,因此下行能力远远高于上行。随着未来5G使能行业数字化的推进,上行大带宽、低时延的需求如4K/8K直播等将不断涌现,仅仅依靠TDD频段将无法满足。因此,华为推出了端到端超级上行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TDD和FDD频谱协同使用,提升上行能力,降低时延。
5G直播
另一方面,还可使TDD系统配合全上行频段,全面提升上行能力。目前,华为超级上行解决方案已经具备无线、核心网和终端等端到端的支持,并在运营商网络中进行了验证,时延可以降低30%,上行速率最大可以提升4倍,在现场华为还展示了可实现端到端传输4K直播的硬件产品,这将是未来直播和节目制作的标配能力。
挖掘5G潜力:为全行业创造新价值
5G带来的行业新增长
为了更好的服务行业数字化进程,华为还发布了AirEngine Wi-Fi 6系列新品,共有10款Wi-Fi 6 AP,旨在帮助企业迈入全无线园区时代。旗舰产品AirEngine 8760的空口速率达到10.75Gbps,是目前的2倍,这也是业界首款空口速率突破10Gbps的Wi-Fi产品。华为企业业务全球Marketing总裁邱恒表示,未来企业Wi-Fi网络接入的终端数将增加10倍以上,而4K等高清视频应用至少每终端需要50Mbps带宽。
WiFi6的应用
华为AirEngine配备了16条空间流来应对不同的传输需求,并通过智能天线让覆盖更稳定,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同位置信号强度可以提升100%,覆盖距离相较于现有Wi-Fi 6产品可以提升20%。将会在企业办公、远程教育、智能制造与公共服务场景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会助推AR/VR无人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对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赋能
随着此次全新5G解决方案的推出,华为不仅展示了自己在5G网络硬件、算法、部署、运维经验上强大实力,同时也正式拉开了5G赋能全行业的序幕。运输业一直期待实现的港口码头无人化操作,已经在5G的加持中开始实现,视频内容上一直渴望的4K/8K清晰度、90/120FPS帧率也都会经由5G网络逐步普及。
5G构筑的新世界
在5G时代,并不是单一终端从4G升级5G、网速从20Mbps提升至150Mbps,而是以5G高带宽、低延迟特性,结合智能化应用,改变现有的行业的形态、构建新生态、创造新的价值。(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邓剑云,编辑/项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