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生态的未来新平衡,是PGC,还是UGC?
中国的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平台非微博莫属。
最早脱胎于门户的新浪微博带有极强的媒体特色,把微博建成了一个中国式的大V舆论场——PGC (专家产生内容)——这使得新浪微博在出生伊始就走上了发展捷径,有了极强的媒体影响力,建立了先发优势,吸纳了极大的用户群体,但从出生伊始,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这也与Twitter、Facebook早期那种以个人生活信息为主的社交生态形成极大差异。
在特定的舆论环境,及近来有关部门的系列动作下,新浪微博前期所依赖的PGC模式显然受到了更多挑战。
与此相对应,良好的社交生态被认为是,可以对无序混乱的消息进行梳理、鼓励更多的UGC内容,给普通的用户的价值信息以更好呈现的机会,以及控制简单粗暴的牟利冲动,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间寻找平衡。
中国的微博运营商除了新浪外,还有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凤凰网微博、人民网微博等等。其中,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腾讯微博——看起来虽有不逊于新浪的用户数与活跃度,但一直没有达成新浪微博的媒体影响力。
除此之外,腾讯微博其实跟新浪微博是建立在两个完全不同社交生态环境上。
新浪微博的强媒体化、强社会影响力是优势。而现在的腾讯微博则更像一个多维度的生活信息集散平台,同时也有真实的关系链以及相互间更大黏性。
比如,作为信息平台,腾讯因为庞大的基数,总是有很多用户会卷入社会热点,比如周克华的女友、厦门BRT爆炸事件中的陈水总、京温商城女子坠亡事件中的袁利亚、朝鲜扣押中国渔船船主事件中的于学君等,他们都把独家信息默默地留在了腾讯微博上,关键是腾讯能不能把这些活跃的草根以及海量的底层有价值信息发掘出来,使其形成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从这点上看,腾讯微博的 UGC产出模式价值更明显。
腾讯微博的改版以及首款消息流原生广告产品——智汇推的推出,都是在用户基础内容和产品方面努力,基于大数据挖掘,一方面提高用户价值信息获取,另一方面则通过精准情境匹配的微博内容式广告,它们都不意味着能证明腾讯微博现在比新浪牛多少,但却又给出一个与公众日常印象不同的腾讯微博。
严格说,名人驱动跟普通用户驱动的两种微博生态环境各有优劣处,前者速成,而后者慢热。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PGC生态是由“点”到面的概念,对受众阶层的穿透性强;而腾讯这种UGC多元化生态是一种“圈”的概念,粘度更好。 很难有对错之分,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平衡的微博生态系统。
2010年微博方兴的时候,我曾经在FT中文网撰写专栏讨论“微博能否改变中国”,提出微博有许多深刻、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同时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由于病毒式传播的存在,也容易使社会之间群体的分裂与对立加剧。三年后的现在再来看,微博的正面意义与负面意义确实已经同时显现。微博改变了中国,但中国也改变了微博,而这种改变也未必全是坏事,新浪微博也好,腾讯微博也好,只希望,中国的微博生态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能够越来越健康。(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