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修修补补模式的小米,征服世界的底气源于何处?
近日,谷歌前Android业务高管,现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接受CNET采访,雨果•巴拉表示目前他很享受在小米工作的六个月,并觉得小米已经具备了征服世界的资本。仔细看了下这篇采访报道,除了一些对于小米高大上的溢美之词外,我们似乎并未真正看到其从商业竞争角度分析小米征服世界的资本究竟是什么。
说到征服世界(主要是指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和三星无论是从市场份额、营收还是利润上应该是征服世界的典型代表,并由此形成了智能手机产业中惟一两种可以征服世界的发展模式,即苹果以创新为驱动的单一产品品牌溢价模式和三星以全产业链(主要部件的自给自足)把控的多产品品牌模式。很显然,与苹果和三星相比,小米目前或者说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具备上述模式中的一种。
既然如此,雨果•巴拉所言的小米具备征服世界资本的底气又源于何处呢?业内会很自然地想到是极具中国特色,且让其在中国市场取得所谓成功的小米模式。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即便是这个所谓成功的小米模式也正在遭受本土厂商的挑战而正趋于瓦解。
首先这体现在小米的产品定位和发展模式上,业内清楚,之前小米手机的定位是为发烧而生。其在发展中典型的表现就是每周的刷机和软件的升级。而之所以这样做,按照小米的解释是在发烧友的建议下,不断改进系统和体验。但是由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低端手机对于市场的拉力日益明显,小米也不得不加入到这个市场的竞争中,红米的出现就是例证。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低端市场的用户已不是小米当初定位的发烧友,这使得小米之前通过刷机和升级方式提高产品体验的发展模式不再适用,这也是为何红米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但这样一来,习惯修修补补模式的小米,如何让用户获得不断提升的体验?这可能也是日前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2013年手机行业投诉分析报告中小米投诉率高居榜首的主要原因。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小米模式与产品密切相关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的改变,已经让小米在产品本身上的竞争力大大削弱。
其次,除了产品本身外,在小米模式中起到决定作用的互联网营销(期货营销和粉丝营销),由于其几乎没有任何的门槛,而被众多对手竞相效仿,其中有的厂商表现超越了小米。例如2013年底华为荣耀独立发布的荣耀 3C和荣耀3X,被直指是紧盯中国小米公司的红米和小米3,被业界解读为荣耀品牌跟随小米品牌战略。
从目前市场中华为这两款产品时常处于极度热销、一机难求的表现看,华为利用荣耀狙击小米的目的在慢慢实现。看来支撑小米在中国市场成功的所谓互联网营销模式,确实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言:门槛较低。
其实,无论华为是否有意瞄准小米,对消费者而言,华为和小米已成为一个几乎对立性的存在,荣耀成为除了小米之外用户更好的选择。当然,除了华为之外,联想、中兴等类似模式的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至此,除产品之外,在至关重要的营销模式上,小米模式的优势也被大大冲抵。
最后,由于小米核心发展模式的逐渐丧失,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例如华为、联想、中兴等陷入到同质化的竞争模式中,而这个时候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就成为小米致命的短板。因为谁都清楚,在销量、企业规模及品牌等这些直接影响供应链把控能力强弱的因素上,已经利用其他产品走向全球的联想(PC)、华为(电信设备)、中兴很显然有着相当的优势。这意味着在同样价格的智能手机上,小米在营收和利润的承压上要高于上述本土厂商。
通过上述简单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小米目前不要说具备征服世界的资本,就连在中国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小米模式都正在遭遇严峻的挑战。